过刊目录

  • 1999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6-25
      

  • 全选
    |
  • 邝光华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粗木耳是安远县的主要地方名特产品之一.80年代,安远是全国香菇外贸出口基地县,香菇出口数量和质量名列江西省榜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的食用菌生产萎缩了,落后了,出现“潮起潮落”.而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菌类作为“健康食品”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世界消费量逐年递增.我们应抓住时下机遇,发挥优势,正视不足,对症下药,真抓实干,把安远建成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购销集散中心.
  • 杜庭树;杨荟敏;朱平;孟经恒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吉林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据统计,1997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是1977年总产量的24.7倍.长白山区黑木耳朵大肉厚,深受客商青睐;以延边灵芝出口基地为中心,生产的灵芝大部分销往韩国、日本;磐石县生产滑菇,已吸收农村劳动力8.4万人,还辐射带动了省内外8个市县的8000农户致富,市食用菌公司1996年生产食用菌500多吨,销售额640万元,利税20万元,5年创汇200多万美元,产品实现跨国经销,步入了农业外向型企业行列.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农业产业化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全省食用菌生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正蕴育着腾飞.
  • 吴继忠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食用菌生产,加快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化进程?笔者经多年实践、考查、论证,对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提出粗浅之见,供参考.
  • 毛慧玲;李思光;尧军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Market1959年首次提出同工酶的概念以来,同工酶技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分类鉴定,遗传分析,生理等研究中,近年来在菌物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尤其是为生物品种属性鉴定提供了一个快捷而简便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几种食用菌的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食用菌中上述两种同工酶的分布情况,并为食用菌的种质鉴定提供生化指标和理论依据
  • 林剑;郑舒文;鞠宝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食用菌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的深层培养,考察了培养过程中总糖、还原糖、α-氨基氮随菌丝体生长的变化规律以及溶氧水平(DO值)与菌丝体生长的关系,指出了氧的传递是提高液体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浓度的关键.
  • 王宜磊;邓振旭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了金针菇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液pH值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和菌丝球重量;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五种酶均有酶活性,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 叶明;潘迎捷;陈永萱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Lentinulaedodes)隶属于标准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高等担子菌,它的交配系统受A、B这两个非连锁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的理论基础是交配型的可亲和性.目前,关于香菇的遗传改良主要方法之一仍是杂交育种,且多是单孢杂交育种.双单交配是30年代加拿大真菌学家发现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少育种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香菇的栽培种苏香(S)及其孢子单核体的自交后代(SS0I)作供体,以香菇的杂交种农1的孢子单核体(A1B4)作受体,进行双一单杂交,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鉴定杂交后代,选择2个杂交菌株进行袋栽实验,并对杂交菌株的农艺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香菇双单杂交育种的可行性,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开辟新的领域.
  • 康源春;张水旺;蒋宝贵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近几年袋栽香菇发展迅速,栽培量连年递增,为了筛选出适合本省资源和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菌株,从1995年开始,对八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其结果如下.
  • 张文路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春季,我的朋友从德国大型食用菌栽培场带来3支平菇品种(编号德引Ⅰ、Ⅱ、Ⅲ号),经过两年来的种植、观察,现将它们的优良性状、高产栽培措施介绍如下:
  • 徐晖;刘振国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杨树菇进以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已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种植,为在我省及北方地区推广种植杨树菇,我所于1996年进行了杨树菇品种研究,经种植筛选,选育出适宜我省及北方地区种植的品种新优1号、新优2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赵恒;屈新兰;黄吉海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产黑槌虫草(Cordycepsgracilis)是蝠蛾幼虫感染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其主要成分及功效与我国冬虫夏草(C.sinensis)基本相同、已列入自治区药品标准.1989~1994年,我们在室内、外遭过人工饲养驯化及虫草栽培试验,基本摸清了寄生阿尔泰蝠蛾HepialusaltaicolaW.)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以及虫草菌的寄生规律,为在山区实施虫草的培植提供了依据.
  • 蔡爱群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粤北韶关市、乐昌市等市县的棉纺厂和棉胎加工厂有批量的废棉供应,因此笔者在1994~1996年指导学生开展金针菇栽培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废棉高产优质栽培金针菇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贺永喜;牛瑛萍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半干旱地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较大,给大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近几年来,随着节能日光温室的普及,冬季蔬菜栽培迅速发展,但大众化蔬菜价格低廉,温室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西北地区冬季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菇、菜立体栽培高产高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
  • 王少先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日光温室兼种蔬菜和食用菌,是近年来园艺工作者探索的一个热点.回顾河南省豫西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走过一段弯路,人们在认识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已基本上由菇、菜间作转向了菇菜轮作栽培,并探索出了菇、菜兼用日光温室的适宜构造.现简要总结如下.
  • 朱肖锋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只有少部分地方利用空调房进行金针菇周年生产.产品大部分出口.建工厂化菇房投资巨大、生产成本高.如能利用防空洞进行周年生产,可充分利用我区大量闲置的人防工程和丰富棉子壳资源,且能填补夏季菇类蔬菜空缺,改善市民饮食结构.本试验目的是要探索一套防空洞内金针菇的高产栽培模式.现将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参考.
  • 程大明;张振都;杨行素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内乡县位于豫西南伏牛山怀抱,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625000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5℃,冬春干燥、非常适宜香菇(特别花菇)的生长.食用菌生产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推广,1995年全县试种300万袋代料香菇获得成功,1996年全县全面推广生产.近年来,中原地区小棚立体培育花菇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人工育花堪称一绝,上等花菇数量剧增,花菇率可达80%以上.笔者现就人工育花技术谈些粗浅看法,以供探讨.
  • 郝成彩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我国的袋料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种种原因.冬菇的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效益较低.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摸索出一种能在寒冬季节正常转色出菇的蒸汽加温栽培法,打破了冬季出菇少,甚至不出菇的局限性,使香菇整个生产周期的生物转化率比传统管理方法提高20%~30%.采用此法在-10℃仍可进行脱袋转色、正常出菇.如管理得当,一般冬菇可长3~4批,占总产量的50%以上.冬季有大量鲜菇上市,其经济效益可成倍上翻.
  • 刘瑞璧;魏义华;滕家德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花菇栽培菌株的选用是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目前我省栽培的多为939、9015、135等菌株,其中135是目前品质最优的花菇菌株.135菌株系从日本引进的段术型菌种,属中叶型,菇形圆正,菌肉厚,不易开伞,盖为浅灰褐色,柄细短,在低温干燥下盖裂纹深,多形成优质的“明花菇”,花纹多为“菊花”或“葵花”形,出菇温度,5~17℃,最适10~15℃,袋栽一般接种后180~240天出菇,但菌丝对高温抵抗力较弱,菌温高于33℃易造成烧菌.菌筒宜避光培养,否则菌皮偏厚影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该菌株的配套栽培技术.
  • 谭国家;龙利辉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所根据当地资源及气候条件,创造了小棚吊袋划线法立体栽培木耳技术,使出耳期延长至240天左右,且木耳耳质好,大小均称,色鲜,不出畸形耳,不流耳.向木耳的周年栽培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6年开始推广至今,已累计建棚40O多个,为菇农增收20多万元,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 黄麟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1998年第1期报道的平菇新病害——大钮扣菇(华陆等),我地早在1994年即出现.由于当时未找到有关该病害的记录,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损失,从此认识了它,并探索了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
  • 郭倩;凌霞芬;周昌艳;谭琦;贺冬梅;江淑英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稳定态二氧化氯(ClO_2)进行双孢蘑菇保鲜试验发现:50ppmClO_2结合0.1%的CaCl_2溶液对采后的蘑菇浸泡清洗1分钟.能有效地提高双孢蘑菇的商品外观品质,在14℃下能保藏4天,2℃下能保藏6天以上.
  • 郑秀莲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常作为汤料的主要食品.衡量菌菇汤料优劣的主要指标是它的特殊风味及色泽等感官质量.真空冷冻干燥菌菇具有色、香、味具佳,形态不变、复水快等特点,但加工成本昂贵,优化其加工工艺,降低能耗是开发应用此项技术的关键.散放丝状物料表面积大,在冻于中有充分的水分扩散通道传热性能的优劣是控制冻于速率的关键.本文以香菇丝、杨树菇丝、竹荪丝为材料.从单位冻于能耗及感官质量优化出发,找出加热板温度、高低压循环时间周期及单位面积装料量的最佳组合参数,探讨加热方式对能耗及感观质量的影响.
  • 吴国定;李素玲;刘海潮;王国新
    1999, 21(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许多菇农用塑料大棚作菇房栽培食用菌,虽具有造价低廉、保湿性能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本文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项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