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4-25
      

  • 全选
    |
  • 秦文;陈宗道;马荣朝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食用蕈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基因工程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蕈菌中的应用现状。
  • 吴振忠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省永安市吉源菌草菇业有限公司在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和福建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建成了两个菌草工厂化周年性生产香菇基地。基地第一期投资30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300万筒,分别于2003年7月23日和9月20日投产。
  • 陈宏勋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与出口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雄居世界之首.然而人均生产量和消费量却较低,尤其是人均年消费量尚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1/10.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与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膳食"与"科学保健"对于人的健康和长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食物源"之一的食用菌,非但是纯绿色食品,又是医疗和饮食保健品.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且不说出口外销,单国内消费,就可想而知了.
  • 杨新庆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麻作为名贵药材,种植效益相当不错。近年来,天麻在全国各个地域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一场炒种热,然而笔者从很多种植户口中得知,种植后出现产量低、麻质差,出售困难等,有些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也蒙受了经济损失。因此,引种天麻须慎重。
  • 董爱文;周国海;彭均辉;陈军;甘玉梅;刘春生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多种提取方法从两种野生松乳菇中提取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松乳菇与红松菌的多糖常规提取率分别为10.9518%、8.7948%,微波提取率分别为11.1728%、9.5959%,超声提取率分别为11.6935%、9.3802%,方差分析显示3种提取方法对两种野生松乳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不显著,两菌多糖含量差异不明显。
  • 邓功成;刘朝贵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腿蘑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食、药用菌。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鸡腿蘑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蘑液态培养最适温度为22-24℃,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和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依次为2.57g/100ml、1.66g/L、1.22g/L;最适起始pH为6.0,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蛋白质含量最高。依次为2.10 g/100ml、2.95 g/L、1.26 g/L;以玉米粉作碳源、浓度为3%,氮源选择蛋白胨、浓度0.3%的综合效果好;培养5天菌丝体生长量和多糖量达最高。
  • 高瑀珑;薛景珍;江汉湖;苏立敏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姬松茸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温度10-37℃,适温25-27℃,pH3.5-9.5,最适pH6.5-7.5,湿度以料水比1.0:1.4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其对通气量的要求不高。
  •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答:金针菇一潮后,培养料上长出核桃肉状的东西是一种杂菌,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更换菌种,另一种方法是除去这些杂菌,进行养菌,保持空气湿度,使菌种正常生长。
  • 殷红;党菊惠;沈江峰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合成培养基中不同硫胺素含量对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浓度范围是0.01-0.1mg/L。
  • 王俊燕;蒋世铮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阿尔泰山夏秋的林下较易发现蓝黄红菇(梨菇、梨红菇)Russula cyanoxantha(Schaeff.:Fr).其菌盖直径5~10cm,幼时扁半球形,后伸展中凹,老后近漏斗状,盖面淡青褐色、灰绿色、粉灰色,有时具细微龟裂,盖缘无条纹或晚期出现不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窄、分叉,近延生或延生.排列较稀疏,褶基有横脉.菌柄白色,近柱状,有时基部稍细,3~7cm×0.5~2cm,中实,后松软至中空.孢子无色,卵圆至近球形,有分散小疣,疣间罕联线,7.2~9.5μm×6~8μm,孢子印白色.担子无色,棒状,37~49μm×7.2~10.8μm.褶侧囊体近柱状或梭状,38~71μm×5~9.1μm(图1).该种与叶绿菇Russulahete-rophylla(Fr.)Fr.外观相似,不同之处是本种孢子较大.
  • 邵伟;乐超银;李玲;熊泽;刘世玲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SD03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香菇菌株SD73,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38.64μg/g。
  • 包金亮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可控环境是指香菇栽培场所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可以人为调控,能创造香菇生长发育必需的最佳条件.它具有周期短、菇质优、省工、省时、高效等优点,并可实现周年生产.它是香菇集约化生产的体现.目前,我国可控环境香菇栽培方式还很少采用.但随着国际市场对香菇品质要求日趋苛刻,我国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将失去竞争力.集约化生产方式将逐步取而代之.为探索我国香菇菌种在可控环境栽培的可行性,笔者于2002年赴日本,采用日本栽培模式在设施先进的可控环境下进行现场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的菌株.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 田果廷;徐学忠;杨琼芬;徐雨然;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柳松茸(Agro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对在滇西漾濞采集到多个柳松茸优良标本,用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法得到纯培养(母种).经过多次转接纯化、多代选择,获得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稳定,苔面菌丝浓密粗壮,气生菌丝整齐发达,颜色洁白,生长迅速的柳松茸母种.经过9代的单孢多代连续株选,稳定了柳松茸优良新菌株的栽培特性,编号为柳松茸滇As-018.
  •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林;张传锐;屈全飘;刘永吉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其产品均为段木生产,与袋料栽培银耳有着质的差别.历年来,通江银耳销售均呈供不应求势态,近几年来干耳销售价稳定在70~80元/kg,是传统的名优特出口产品.但是传统的通江段木银耳生产对菌种有着很大的选择性,不同的品种其生产性状不一样的.现将我县生产中使用的4个银耳菌株在菌种培养过程和段木出耳过程中的表现报道如下.
  • 廖昌国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蜜环菌,又名榛菇,分布很广,用于伴栽天麻和猪苓的蜜环菌菌种,主要从高海拔天麻和猪苓产区采种分离培育,从低海拔采种培育蜜环菌并应用于生产中报道较少.
  •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若霞;王扬军;张建国;张培杰;王诚意;古斌权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和姬菇子实体纤小,口味细腻柔滑,十分适宜炒食、汤食或作火锅菜,近年来在我地超市销售十分受欢迎,虽然价格较高消费群体仍在不断扩大.为发展本地秀珍菇和姬菇生产,我们引进了一些秀珍菇和姬菇菌株,进行了菌株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韦会平;肖波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蛹虫草栽培中普遍存在出草(子实体)难或出草不整齐的问题,我们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 汪远飞;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鄂西北山区的房县是誉满中外的"燕耳之乡",然而鄂西北的菌种市场十分混乱,菌种生产工艺落后,加上恶性的商业竞争致使菌种质量得不到保证,菇农的利益受到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玻璃瓶生产,工艺落后,运输困难;②袋装菌种生产时往往大量污染;③成品袋装种买回去后,点种前又遭遇绿霉等二次污染;④品种退化,产量低,质量差,甚至不发菌而绝收.
  • 葛珍;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因其菌盖滑嫩、菌柄爽脆、菇味清香柔和,具有独特的鲜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大球盖菇因其栽培技术简单,近年来栽培大面积逐步扩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其原种、栽培种的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 冯景刚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地栽香菇是以木屑为主,熟料栽培.因此,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本试验以玉米芯为主,拌料后不经过蒸料处理,直接进行下地播种.它与木屑熟料地栽方法相比较,生产原料丰富,节省了烧柴,还有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 张渊;张筱梅;张焕英;杨静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促进鸡腿菇的栽培生产,笔者对鸡腿菇的发酵料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北方栽培的原料,并简化其栽培设施和生产过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潘保华;李彩萍;朱生伟;杨玉画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黄伞(Pholita adiposa)又称肥鳞伞或多脂鳞伞,其子实体鲜嫩爽滑,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食药兼宜.2000年我们在五台山区采集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选育后定名为WT3菌株,试验表明,该菌株为中、低温品种,适宜在多种人工基质上生长,但是也存在二潮菇出菇较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其培养料配方及出菇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
  • 韦文添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是木薯生产大省,每年木薯收获后,茎杆随地丢弃,下脚料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经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分析,木薯茎杆含粗纤维32.7%,碳水化合物50.3%,适宜栽培食用菌.为此,几年来笔者利用木薯下脚料进行栽培平菇、杨树菇和金针菇,均获得理想的效果.
  • 曹德宾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三维精素,全称为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是济南农科食用菌研究所的主要科技成果之一,寓意为三点,即菌丝健壮、提高食用菌抗性、提高食用菌产量及其品质.自2002年初秋开始中间试验,至2004年1月,18个中试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健壮菌丝、发菌速度快、子实体正、饱满、鲜亮、较常规产品的口感好、增产效率在20%以上,大部分菇农的增产效果在30%~4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赵新林;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制种技术比较严格,一般菇农生产条件难以达到,笔者在指导生产期间摸索出一套简易制作技术,本技术适合没有制种条件的菇农朋友。现介绍如下:1 母种制作 选无虫蛀,无霉变,干燥小米做原料,每支试管装小米6g,然后加营养液6ml(营养液配磷酸二氢钾1.5g。
  • 杨海琴;越同僚;周海静;卢瑞华;庞五普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灵菇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菇,因其子实体洁白如雪,口感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 韩丁丁;刘希玲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原种培养是香菇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传统方法是用木屑、谷物等多种原料作为培养基,配制方法复杂且需要在专门的培养房中进行,成本较高.采用秋季的落叶作为主要原料,使培养基成分更简单、低廉,在普通房间中即可进行,有利于在普通农户中推广.
  • 杨宣华;张维民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11种覆土厚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对子实体产量、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数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覆土越厚,幼蕾数越少。当覆土厚在0.5-3cm时,子实体产量和有效子实体数随着覆土层的加厚逐渐增加,在覆土厚度为3cm时达到最大值,覆土厚度大于3cm时,则随着覆土层的加厚而逐渐减少。从生产的角度看,覆土3cm是比较适宜的覆土厚度,此时的子实体产量最高。
  • 郁红明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发展蘑菇种植在射阳地区比平菇相对滞后.由于广大菇农没能熟练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蘑菇生产在本地区发展缓慢,高温蘑菇的种植处于空白阶段.为此,笔者根据各地的技术经验,结合本场三年来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快速、高产、高效大田中棚地栽高温蘑菇速生高产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60%~8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黄红英;陈作红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成功栽培出了沼生花褶伞(Panaeolus paludosusCleland)的子实体。结果表明,母种制备用粪草培养基,原种用麦粒菌种培养基为佳,而栽培时则用堆制发酵的粪草,采用层播法播种发菌。
  • 魏仕春;林汝楷;上官舟建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夏秋高温季节鲜菇较少,如果能在此时实现真姬菇、杏鲍菇、滑菇等质优味美的珍稀食用菌的规模化栽培,栽培者必将得丰厚的利润.但是这些珍稀食用菌都是中低温型菌类,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显然在高温季节是无法栽培的.
  • 周金明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药用菌母种的保藏方法通常用冰箱、石蜡封口、沙埋、生理盐水保藏方法,但在农村制种户来说,买冰箱,造价太高,石蜡封口,时间长了,接在PDA新试管有不萌发的现象。
  • 蒋德俊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耳,属草腐性菌类.子实体肉质肥厚,菌柄粗,清香可口,营养极其丰富.为加快南阳市食用菌内部品种结构调整,南阳市内乡、邓州等县、市区先后引进新品种鲍鱼菇,一举栽培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栽培过程中须加强以下管理:
  • 李日长;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巴西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珍稀菌类.我县自1999年开始推广至今,产品一直非常畅销,栽培规模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巴西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 于海萍;魏生龙;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又名益智菇是食用菌家族中深受市场欢迎的珍品,目前,全国各省市都有栽培,其低温(10~15℃)出菇的生物学特性对生产实践意义重大.它在高温(20℃以上)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且病虫为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温度过低(5℃以下)子实体发育慢,品质虽好,产量很低,栽培效益不高,为了满足高温(7~9月)和低温(1~3月)季节的市场需求.
  • 苟永平;魏建国;管青霞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一般均采用发酵料床栽方式,棚内出现病虫害不易控制,特别是安排在前半年(4-6月)出菇的菇棚因棚内高温高湿病虫害很难防治,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一年中前半年为双孢菇淡季,价格颇高。为此,近年来,我们摸索用发酵料袋栽双孢菇,已取得十分理想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 尹亭;题正芳;刘怀珠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
  • 吴小风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竹荪人工栽培在我国已得到推广,竹荪产量迅猛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对竹荪认识的不断深化,竹荪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也不断扩大,产品价格趋于平稳,这又刺激了竹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就闽北竹荪生产现状看,尽管栽培面积很大,却是广种薄收的粗放栽培方式,高产不多,大部分产量在40~60kg/667.7m2.
  • 刘厚荣;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去年入春后,湖北省宜昌市食用菌市场上的平菇种类和鲜品走势均发生变化,原来独占鳌头的黑色菇退居二线,白色菇成了平菇家庭中的领头羊,产品畅销不衰,价格呈上扬态势。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0%-20%。仅“
  • 周振红;薛向阳;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是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资源终断,段木木耳产量已很少."朝阳模式"虽已推广多年,但市场空缺仍然较大,笔者从2002年3~7月对黑木耳代料原材料、袋规格、菌株选优、人为增湿、黑网遮阳、篷架立体吊袋等一系列技术改进,平均使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30%以上,占地缩减70%以上,并使栽培季节延长20%~50%.是黑木耳继"地栽模式"之后的又一实用大面积推广模式.
  •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人在生产黑木耳菌种的过程中,按常规套盖法套袋。生产黑木耳菌种,发现污染率较高,且污染集中在上部原种基料面生产杂菌。事后经分析认为:由于套环盖内环与外盖挟在中间袋膜存在空隙,虽然空隙较小。
  • 唐海明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市郊各区县利用保温隔热设施进行草菇的反季节栽培取得了成功,使草菇的栽培季节相比以往的6月到8月大大延长,增加了草菇的市场供应期,不仅提升了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形象,同时让广大种植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不啻为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好的路子.但从现有实践来看,反季节栽培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需解决.
  • 杨影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平菇夏季种植产量不高,且病虫为害重,有的甚至失收,故夏季平菇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笔者经过两年摸索,探索出一种小型空调房栽培平菇技术,这种方法几乎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易于保温保湿,能顺利实现夏季平菇稳产、高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雷兆德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既是商品药材,亦可繁殖,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猪苓是一种生长期长,生活方式较特殊的菌类.它的第1个生长周期(从孢子发芽到形成灰苓)靠自身分解并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扭结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原营养源脱离关系.
  • 刘海丽;李忠良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6月30日,平泉县食用菌行业协会在明亮的国歌声中正式成立,标志着平泉食用菌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通过了平泉县食用菌业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协会领导班子。大会聘请县委副书记武国庆。
  • 梁文平;张妍;刘娇;曾艳君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菌蝇、菇螨的致死率。试验表明:600-650(10-3ml/L)的顺反氯氰菊酯采用喷雾的方法驱杀菌蝇,效果良好且不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将100-150(10-3ml/L)0.9%阿维菌素液注射于菇螨锈斑上,随时间的延长它对菇螨的致死率逐渐升高,且不影响菌丝的生长。
  • 宋金娣;张平;蒋宁;钱大顺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进入专业化、周年化、设施化、产业化栽培年代的今天,随着培养基质中速效性营养成分的增加,环境条件的改善,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严重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产区、老菇房内病虫害程度相当严重,导致菌丝无法生长或是无法出菇,甚至绝收.把防治病虫害的措施结合于栽培程序之中,用生态、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病虫害为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才是食用菌保护的原则和有效措施.
  • 王明才;赵丰玲;薛会丽;房宽锋;安秀荣;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和选用优良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而且关系到菌种场技术水平高低和信誉的好坏.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菌种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对菌种受污染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 吴薇;高振江;秦新忠;张世湘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节水环保型食用菌烫漂新技术一气体射流冲击烫漂技术,同时介绍了利用该技术对杏鲍菇进行烫漂的最佳工艺参数,即150℃处理2min。
  • 陈艳秋;李玉梅;周丽萍;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黑木耳甜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最佳甜羹配方。结果表明:黑木耳甜羹的最佳组合是A1B3C3,即黑木耳干重10g,白糖50g,打糕片250g,水1,500ml,苹果梨丁,橘予瓣和银耳适量。
  • 冯立才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液体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少量液体菌种大多采用摇瓶机和通气瓶,磁力搅拌发酵器近来也有应用.由于购买设备价格较高,对于许多生产规模不大的菇农来说,自制价格较低的液体发酵装置具有实际意义.笔者试制了一种简易磁力搅拌发酵器,经应用效果较好.
  • 2004, 26(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