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食用菌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最新公告
费用标准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25
产业论坛
专题综述
生理生化
资源开发
深层发酵
小集锦·信息
育种驯化
培养材料
指导生产
栽培技术
食用菌与健康
贮藏加工
病虫害防治
实验技术
科技讲座
全选
|
产业论坛
Select
浙江食用菌菌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陈青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菌种产业中存在的订单式生产缺乏,行业风险收益不相称,事后追溯无章,不注重品牌建设及生产经营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提出了重组兼并菌种生产企业,构建菌种生产“1+ X”新模式和新型连锁生产经营方式,建立行业风险基金和责任界定标准,推动订单式生产和建立菌种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Select
试论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及其紧迫性
曹德宾;别应福;刘海燕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产业化,说到底,本质上就是食用菌的标准化。对于“标准化”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早些年的标准化,多指工业生产而言,如《辞海》的解释为:对工业产品或零件、部件的类型、性能、尺寸、材料……等加以统一规定,并予以实施的一项技术措施……。《农业大词典》的解释,则针对农业产品而言:制定和贯彻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高新技术常用名词》则专门对“农业标准化”有注释:就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专题综述
Select
灵芝有效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吴水英;许宝泉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灵芝多糖、灵芝酸、生物碱、氨基酸和有机锗与它们的生物学活性,及液体深层发酵时对其品质影响的主要因素:营养因子、非营养因子。充分展示了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组成及它们的影响因素,为灵芝的应用及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生理生化
Select
桃红侧耳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菌丝长速与酶活关系初报
王谦;刘玉霞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桃红侧耳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进行了高纤维素酶活性菌株的筛选,同时就菌丝长速与纤维素酶活性关系进行了探索。得到了分别在固体基质和液体基质中表现出高纤维素酶活性的再生菌株H240和H247。同时发现再生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的长速与液体基质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而在栽培料中的长速与固体基质中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
Select
侧耳792几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比较
朱启忠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侧耳(792)在PD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酶活有较大变化,产酶高峰期也不同;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重量在第10d达最大值,可作为菌丝体(菌种)收获期。
Select
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试验
王治江;魏生龙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叶离褶伞母种培养基中,加入荷叶离褶伞发生地土壤浸出液,加入20%荷叶离褶伞发生地腐殖质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松枝浸出液,无论是干松枝还是鲜松枝,低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Select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彭璐;常继东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探讨了羊肚菌M.E.194的菌丝体培养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K^+,Zn2+,VB_1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生长略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
资源开发
Select
神奇的天山黑块菌
刘延安;依沙克;张林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东西狭长300多km的东天山北坡天然林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着多种珍稀食用菌。笔者从事天山野生菌研究开发工作,多次深入东天山林区进行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常听当地群众讲有一种长在林地松树下的如马铃薯般的块状菌,采挖时会发出咝咝的响声,在阳光下还能看到一股白色的烟雾。笔者刚开始不相信,便带领考察组的同志到现场亲自采挖观察,确实验证了此事。发现刚出土的块菌,被风一吹,上面的表皮便很快破裂,露出乳白色的大理石状的菌脉和脑状髓层,并在阳光下可以看到子囊果表面开口处散发出一般带有独特清香味的薄薄的雾气。
深层发酵
Select
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张恒银;孙艳丽;徐良;纪亮;董洪新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黑木耳液体深层培养时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 6.5,最适C/N是70:1。
Select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多糖产量的影响研究
杨花礼;杨萌;李婷;高娟娟;阳敏;梁安慧;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液体培养基,选用了天然基质大大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含量,而且所得的菌丝体气味鲜香、色泽明亮。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5℃、装液体积少于三角瓶的1/2、pH5.7~6.2、接种10%、玻璃珠10个、培养时间为7d。最佳配方:蔗糖1%,玉米粉4%,豆粉0.6%,MgSO_40.3%,KH_2PO_40.15%。VB_1片、青霉素少许。最终其多糖得率达到18.99%。
小集锦·信息
Select
松木屑栽培秀珍菇初探
黄钶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隆回县盛产松木,各乡镇都有好几个锯木场。那里的松木屑堆积如山。场主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把它白白烧掉。笔者看到这情况,觉得十分可惜。于是在湖南农业大学真菌研究所夏志兰教授和胡玉青所长的指导下,尝试着用松木屑栽培秀珍菇。通过三年来的反复试验,取得了一些肤浅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广大菇农共享。
Select
肉虫夜间捕杀法
王金前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夏秋时节,平菇棚里的肉虫(蛞蝓),猖獗的啃咬菇体。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且伤口处极易感染、发生病害。据笔者多年经验,半夜零时左右,是肉虫(蛞蝓)活动的高峰期。此时打着手电(勿开电灯以免肉虫溜掉),逐排查找。发现后用火钳夹下,集中捕杀。
Select
福建省浦城县成功培植北冬虫夏草
黄茂富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北冬虫夏草又名北虫草、蛹虫草。古医书记载及现代研究表明北冬虫夏草所具有的滋补作用和多种药效与野生冬虫夏草相似,可与人参、鹿茸相媲美,既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又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为加大我县珍稀真菌的开发力度,浦城县忠伟珍稀真菌试验场历经3年的前期摸索,干2004年主动承担了南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北冬虫夏草人工培植技术与应用的研究。
Select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量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mg/kg。
Select
真空自吸泵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李振印;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购买一台家用真空自吸泵,约500~1000W,投资只需一、二百元,除能满足基本抽水功能外,在食用菌生产的各阶段还有以下用处:1喷雾 把泵的进水口与贮液桶连接,出水口用强度较高的管子和弥雾喷嘴连接,接通开关,可得雾状水,用于土壤、环境、湿度的调节,或喷洒杀虫、营养液,因泵的压力较大。管子与出水口连接要牢固,并选用多头喷嘴。
Select
玉米芯颗粒制作黑木耳原种
杨儒钦;许泽成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玉米芯颗粒制作黑木耳原种,较木屑原种具有生长快,菌丝浓自粗壮,活力强,萌发生长快等优点;较谷粒原种具有成本低,耐保藏的优点,具体操作如下。
Select
野生菌为山村带来财富
关良洲;周香存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西峡县山林茂密,山清水秀,独特的天然条件为各类野生菌类生长提供了适应的生存环境,每年进入7~10月漫山遍野的红香菌、牛肝菌、鸡油菌、灵芝、鹿茸等山野菌破土而出。时下,走进西峡县双龙镇香菇市场,人们正在忙着分级、加工、包装一种叫红菇的野山菌。过去这种无人问津的野生菌,现在却倍受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青睐。
Select
出口保鲜香菇的制作要点
李秀成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一,新鲜香菇的形状好,肉质厚,要求在4.5~7cm为标准。第二,新鲜香菇收回后,要排出20%的水分,要做到香菇面白为止,经分类后,冷库制冷。制冷温度要求在0~3℃为标准。
Select
香菇庆科20选育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黄卫华;吴应淼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新菌株‘庆科20’选育研究”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也是丽水市迄今为止获得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之一。香菇新菌株“庆科20”选育研究项目2004年3月26日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项目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2月“庆科20”通过省级品种认定,成为庆元县又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Select
启事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作者更正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更正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供求信息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欢迎邮购《中华仙草·灵芝》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育种驯化
Select
不同松茸菌株菌丝生长比较研究
吴松权;全雪丽;傅伟杰;吴基日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4个来源不同的松茸菌株和1个傻松茸菌株菌丝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和菌落形态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Select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株的研究
李艳红;李莉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实验证明所得诱变株为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菌丝收率的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Select
真姬菇反季节栽培菌株的筛选
张文隽;孙悦迎;王德忠;贺榆霞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察对比参试品种在PDA培养基、袋料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活力,出菇情况选育出了适应性强,出菇快,品质好的品种G01。其生物学特性为菌丝在28℃长势良好,19℃出菇整齐,品质优良,生长周期缩短24h。
Select
杏鲍菇不同杂交菌株对比试验
刘宇;耿小丽;王守现;孟莉莉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杂交菌株,试验表明子实体为棒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9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为保龄球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7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129.12%,并且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
Select
黑平15号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徐学忠;田果廷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平15号是我研究中心引进的新菌株,经多次出菇试验表明,该菌株属于广温型,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出菇早,转潮快,抗污染能力强,性状比较稳定,生物转化率高,出菇颜色黑。很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1.1营养黑平15号分解能力较强,能分解纤维索、木质素等。可广泛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中的碳源和氮源。尤以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添加适量的麦麸,玉米粉,白糖,碳酸钙等辅料为佳。
Select
秀珍菇引种栽培试验
贾秀芬;陶树春;把存芳;魏周玉;李锦龙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兰州市食用菌生产中栽培品种单一,生产高峰期同一菌类集中上市,产品过剩,“菇”贱伤农的问题。项目组于2002年底引进秀珍菇等珍稀菌类,于2003~2005年在不同季节进行多点试验,观察了秀珍菇在兰州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基本摸清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及栽培季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Select
七个草菇菌株比较试验
钟礼义;朱义林;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七个不同草菇菌株室内床式网床稻草栽培试验,经菌丝生长和栽培性状观察,产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A5、A6、A7、A2菌株均适宜我县室内稻草栽培,A2、A6菌膜较厚,不易开伞,可作为储备菌株,A1、A3产量较低。
Select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应用初探
郭团玉;陈峰;陈锡雄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营养丰富且具医疗保健功效,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值得推广的食用菌之一。采用液体菌种进行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较固体菌种栽培工艺具有大幅度缩短栽培周期、提高子实体品质和产量的优势。
培养材料
Select
灵芝母种培养基添加VB_1和尿素试验
李静;李永波;吴卫东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维生素B_1和尿素对灵芝菌种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①维生素B_1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影响,还推迟菌丝吃料时间,添加50 mg/kg的维生素B_1延缓菌丝的衰老,增加菌种的保藏时间。②尿素能促进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适宜的浓度在30~100 mg/kg,浓度过高反而受到抑制。
Select
水分胁迫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段宁;卢学琴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天麻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天麻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天麻总产量、箭麻、白麻和米麻产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干旱胁迫降低天麻茎的水势和天麻产量。杂种天麻能显著减轻水分胁迫的负影响和提高天麻产量。
Select
果枝屑栽培香菇高产技术
杨敬先;陈建友;刘美琳;于莹光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招远市是烟台苹果主要产地之一,现有果园面积2,87万hm^2,年修剪废果枝总量达15,8万t,多年来,其有效利用率不到1%,绝大部分被当作烧柴烧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实现果枝资源的高效利用,我中心承担了市科技局下达的“果枝香菇生产技术开发研究”课题,经3年的实施,累计开发12,48hm^2,投料3561t,香菇总产量达到3800.3t,总产值2010.29万元。现将果枝栽培香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Select
针叶木屑栽培香菇滑菇试验
张忠伟;姜涛;张立臣;魏立敏;李艳秋;张孝本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滑菇是我省食用菌产业两个主栽品种。生产原材料以阔叶木屑为主,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砍伐受到严格限制,使香菇生产原料相对减少,不仅本地木屑紧缺,外地木屑也供不应求。阔叶木屑成本逐渐增加,资源越来越紧缺。而针叶林资源储量大,更新速度快,每年采伐量较大,潜在资源丰富。针叶木屑在食用菌生产上还未得到开发利用,2004~2005年我们在针叶木屑栽培香菇滑菇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Select
醋糟生料栽培平菇技术
高平;冯彩萍;于艳琴;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酿醋工业的下脚料醋糟的上百万吨长年废弃堆积,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限制了酿醋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部分菇农利用醋糟熟料栽培平菇,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熟料栽培费工费时,且现有技术生物转化率低,周期长,影响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醋糟生料栽培平菇试验,并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Select
黄蒿草粉栽培鸡腿菇试验
王振坤;李富得;田军;张晓勇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陇南山区气候温润,光热资源丰富,野草生长迅速,自然生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再生资源,我们进行了野草种菇试验。陇南市食品检验中心检测,黄蒿含C43.8%、N0.54%、C/N82,7%、P0.15%、K0.72%、纤维素26.86%、有机质72.5%,从结果看可满足菇类生产的要求。黄蒿在陇南山区田头地边、林地树下随处可见,生长茂盛,成为当地生长最为迅速、危害最严重的草害之一。到目前为止当地还没有对这一资源进行过其它方面的利用,为了变废为宝,我们于2003~2005年底对黄蒿草粉栽培鸡腿菇进行试验和生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Select
阿魏菇液体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朱妍梅;崔小平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阿魏菇生长在新疆高寒地区阿魏根上的一种木腐菌。其固体栽培一般需6~7个月,液体培养可缩短其生长周期,又可作为液体菌种。为此对不同的阿魏菇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指导生产
Select
黑木耳液体菌种应用于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玉梅;陈艳秋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简称木耳。黑木耳营养丰富,是一种天然的食药两用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黑木耳液体菌种代替传统固体菌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被实践证实: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菌丝发育点多、萌发快、成本低等优点。但液体菌种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到发酵设备的配置,发酵工艺参数控制,菌液检测及接种技术,培养情况众多环节。因此,控制好各个生产环节是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的成功关键。
栽培技术
Select
代料香菇轻型栽培技术
陈俏彪;吴应淼;吴银华;毛可红;练长勋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对代料香菇栽培技术进行技术改进,形成了半生料灭菌技术、香菇胶囊菌种应用技术、开放式接种技术、花菇免割袋出菇技术等四项主要技术为主的省力低耗、高产、优质的代料香菇轻型栽培技术。
Select
双孢蘑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
王尚堃;刘鸿;李可凡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几年来,笔者从事双孢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菇房、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m,南北宽9m,前后墙高2.5m,山墙高3.5m。墙用石灰泥垒砖。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个25cm×20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cm。前墙两头留门,宽1.0m,高1.8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
Select
六盘山区栽培双孢菇保湿控温技术初探
蔺建斌;祁登明;王志强;米占国;凌霞芬;李强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六盘山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雨不均;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些都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不利因素。但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夏季温度低的优势,在南方夏季高温不能出菇的市场空缺的市场优势栽培双孢菇,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几年来我们采取边试验边生产的技术路线,对干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的保湿控温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Select
西宁地区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双孢菇技术时风元
时风元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宁地区由于夏季气候凉爽,正好适宜双孢菇的生长,而且生产的蘑菇品质优良,无污染、产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一般一栋333m^2的日光节能温室,采用双层膜加温栽培,一年种植一大茬,产量达2500kg以上,产值达10000元,成本3500元,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现将几年来的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Select
北虫草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赵占春;姜新良;杨兴国;沙永华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北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因滋补、药用功效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我市每年可在3~5月和9~11月进行栽培,但由于气候的影响,往往容易导致栽培失败。如何利用控温控湿设备,减少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提高栽培成功率,降低栽培风险,提高栽培效益?将近几年来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成功经验和栽培技术作了总结,现整理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奉献给大家,以供参考。
Select
恒温库栽培金针菇技术关键
张继岩;文学祥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用菌,它口感鲜美,胶质嫩滑,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高,对儿童智力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在日本被誉为“增智菇”,被列为妇女和儿童必备的保健食品,同时还含有抗癌活性物质,为著名的食药用菌之一。两年来,利用我县闲置的恒温库进行夏季反季节栽培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现简介如下:
Select
高温平菇不同场地出菇比较试验
吴红新;顾灿根;株炳元;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平菇的种植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在不同的场地下进行栽培,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出菇情况也相应有着一定的差异。针对目前我市农户种植高温平菇场地多样性,对不同场地的出菇情况作个比较,有利于农户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为此进行本试验。
Select
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刘天学;李俐俐;周毓询;王长喜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自2000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Select
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杨宝戈;杜广明;高秀猛;洪波;颜莹洁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0~2003年在实施省农业厅丰收计划时,对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Select
应用液体菌种规模高产栽培白灵菇技术
郭成金;阎作树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课题组于2005年8月到2006年3月,在天津及华北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白灵菇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推广工作,推广面积达180栋棚室(560m^2/栋),平均生物学效率达45%,菇农与公司获得了双赢。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Select
韩国小平菇集约化栽培新技术
包金亮;包金宝;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铁、钙和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其菇肉肥嫩、味鲜爽口,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韩国生产和消费量较大的菇类。因小平菇不易长途运输和保鲜,鲜菇从国外进口极少。以韩国本土生产为主。与常规平菇栽培相比。小平菇的生物转化率较低,仅50%~80%,而且,分级包装较费工时,在人工费较高的韩国栽培并无优势可言。因此,韩国许多小平菇栽培场惨淡经营、濒临倒闭。寻求突破、重获新生,是小平菇生产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Select
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草菇新技术
李峰;赵建选;王玲燕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秸秆做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下脚料,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也愈来愈多,无法有效利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肥料使用的减少,焚烧秸秆现象越来越严重,焚烧秸秆不仅已成为公害,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农业再生产资源。我所在进行草菇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的同时,也着力于栽培原料代用料的研究,通过对目前草菇种植所使用的多种原料应用比较研究,玉米秸秆不仅来源广、好收集,而且营养丰富、成本低,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一个比较好的代用原料。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应用:
Select
玉米芯袋栽黑木耳高产新技术
牛瑛萍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2001年立项,以本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主要培养基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试验。经3年多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玉米芯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现简报如下。1菌株的选择我们于2001年从辽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黑木耳菌株888、998、K3 3个菌株。对3个菌株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888菌株作为栽培用菌种。
Select
稻田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潘传柏;张光厚;张明龙;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把握好最佳播种期 根据蘑菇生长的适应温度,按海拔高低决定堆料时间和播种期。以我们达州地区气候条件为例。海拔在500m以下的地方,宜在9月20日左右堆料。10月13日左右播种;海拔在800~1000m的地方,宜在9月10日左右堆料,9月23日左右进行播种。如果提前播种会导致首批蘑菇出土时遇高温而死亡;播种过迟,会影响出菇产量。
Select
杏鲍菇栽培技术探讨
刘瑞璧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又称雪茸,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又一食用菌新品种,它口感脆嫩,味道鲜美。产品可保鲜出口,可盐渍制罐,又可脱水烘干,市场潜力极大,且栽培周期短,我市建瓯、建阳等地5年来进行大规模栽培,每万袋投资约5000元,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但是各栽培者因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各环节的影响,使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差异,现将几年来试验研究与指导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Select
香菇假菇形成原因及预防
吴岩课;赵丽萍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代料栽培香菇发展迅速,新品种、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推广应用,但许多菇农对香菇生理、生态要求缺乏应有的理解,对香菇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束手无策,造成不应该的损失,如菇农所谓的“假菇”现象,即为典型一例。本文为笔者近几年来的一些实践总结。何谓“假菇”?即香菇双核菌丝达生理成熟扭结为盘状组织(原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分化为菇蕾或已分化菇蕾而不能发育为正常的子实体造成“幼年夭折”的现象。从上述得知,假菇有种情况:一是原基不能分化成菇蕾。
Select
北方室内香菇出菇高产技术
曹建刚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Select
北方日光温室金针菇冬栽技术
尚佳林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色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菇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北方地区冬季特点,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利用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白色金针菇生产栽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1菌袋制作宜选用Fv-9、Fv-50、F-21、Fv-093等优良菌株为主栽品种,提前制作菌种,栽培袋培养基以木屑为主,因为金针菇分解纤维素及木质素的能力弱,可选用陈旧木屑或杨木屑。配方:木屑2000kg,麦麸150kg,玉米面70kg,石灰20k。料含水量63%。将栽培料混拌均匀,含水量检查时,用手紧捏栽培料,指间滴下4~5滴水为宜。
食用菌与健康
Select
桑黄子实体水提物抗肿瘤和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研究
王清;沈业寿;赵浩如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体外抑瘤实验研究人工栽培的桑黄子实体水提物(PSW)对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抑制作用;选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了PSW的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结果:PSW对HepC-2、MCF-7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能明显增强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贮藏加工
Select
不同温度对采后鸡腿菇贮藏寿命及其品质的影响
陈蔚辉;赖银珠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不同温度下鸡腿菇的贮藏寿命及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鸡腿菇在16~22℃、10℃2和6℃3个温度下贮藏,其贮藏寿命分别为2.5d、7.5 d和8.5 d;鸡腿菇是一种呼吸跃变型食用菌,6~10℃低温明显抑制其呼吸速率,延缓了菇体的物质代谢,较好地保持了菇体的商业品质。
病虫害防治
Select
平菇栽培中的污染防控理论与实践
张义奇;张瑞青;狄继革;陈文杰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平菇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平菇高产、稳产的一种限制因素,很多的老菇区因此已经不敢再进行平菇的大量生产,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经济上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对平菇栽培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有意尝试,现报与大家共同探讨。
Select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高君辉;冯志勇;程继红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实验技术
Select
两种不同标准品测定猪苓粗多糖含量
雷萍;孙悦迎;张文隽;张慧;毛勇;邓媛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液体发酵菌丝体粗多糖含量,用葡萄糖与猪苓多糖注射液做标准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做标准品所测定的多糖含量稍大于猪苓注射液做标准品测定的多糖含量。
科技讲座
Select
杏鲍菇栽培技术
郭美英
2006, 28(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与金针菇一样,也是属于原基发生快的品种。在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季节栽培;二是与金针菇一样,利用周年工厂化的生产工艺栽培杏鲍菇。5.1自然季节栽培5.1.1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18℃,低于10℃和高于18℃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南方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份接种,11月份开始栽培;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以秋末初冬与春末夏初栽培较为适宜。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人登录
编辑登录
最新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上海农科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