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论坛
  • 叶晓星;甘庆军;杨清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庆元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800多年以来,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庆元县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十几年间,庆元香菇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庆元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 刘瑞璧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闽北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产业优势、发展对策诸方面的做出了探讨。
  • 生理生化
  • 杜曾荣;常继东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梯度和比较实验法,详细地研究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对黑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灵芝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适pH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营养类型属于化能异养型,其碳源谱在元素水平上属C·H·O类,在化合物水平上对糖类的利用力明显高于醇类和有机酸类,在糖类中仍循单糖优于双糖和多糖之-般规律;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属于氨基酸自养型,其氮源谱在元素水平上兼属N·C·H·O类和N·H类;在24h黑暗或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24h光照处理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有害。
  • 秦俊哲;姚艳芳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个桑黄菌株-级种和二级种的最适培养条件。最终确定了桑黄菌-级种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葡萄糖20g,维生素B110mg,维生索E10mg(用以代替豆汤的抗衰老能力),水1000mL。二级种最佳培养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石膏1.5%,MgSO_40.2%,KH_2PO_40.3%。料水比1:1.5。
  • 深层发酵
  • 王伟霞;李福后;陈立国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茯苓菌丝体耐钙研究表明:当CaCl_2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2.00g/L时,菌丝生长不受抑制,而大于2.00g/L时,则抑制菌丝生长。以CaCl_2质量浓度2.00g/L进行液体富钙培养。结果表明,采用浓度梯度法加入CaCl_2,钙的富集率较高,为97.91%,菌丝体钙质量分数为89.11mg/g,且24.57%的总钙为有机态钙。
  • 杨梅;沈炎芬;石磊;陈凌华;王丽雅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d。秀珍菇菌丝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54.92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24%;发酵液中含有11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总量为3.97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5.92%。
  • 育种驯化
  • 王家季;齐志广;牛丽芳;曹鹏秀;曹献玉;朱正歌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微量SDS裂解法,对平菇2026、2019、CCEF89这3个菌株的子实体进行了核DNA的提取和纯化,并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鉴定3个平菇菌株核DNA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对19个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13个引物有扩增产物.共得到208条带。这13个引物所扩增出来的产物在3个菌株之间都存在差异,根据扩增指纹的不同,可将3个菌株区分开。对3个菌株的扩增产物两两进行比较,证明这3个平菇菌株确实属于不同品种,与菌丝拮抗实验结果-致。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平菇品种的快速鉴定。
  • 郭晓帆;陈艳秋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8个桦褐孔菌菌株间的拈抗性、菌丝的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各菌株间差异属于种内或地理分布差异,其中,菌株h_7与h_8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h_4与h_1,h_2。经方差分析表明:菌株h_2的菌丝生长速度、满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其它菌株,且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均生长速度可达0.72cm;无光条件有利于菌核形成,栽培袋最适宜的含水量是60%。
  • 李渝珍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宁冷凉气候条件下,进行了蘑菇As2796菌株的栽培适应性研究。试验表明:①从3月初建堆到完成培养料的-次性发酵,发酵期最长为33d,最短为26d;②5月初出菇至11月上旬,共出菇13潮次,菇期140-145d;③投料35.3kg/m2,含去柄后的鲜菇48-57个/kg,平均单产1O.2kg/m2,最高为19.3kg/m2。
  • 周传震;贺业宽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省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近年来菌种质量有所下滑,致使产量没有保证,导致栽培量连年下降。为扭转这-局面,尽快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菌株。从而确保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丹东地区采集野生耳木分离材料21件,经初选淘汰了15个不良单株,保留了01、04、07、15、16、18号6个较为理想的菌株,再经过复选。比较其产量性状,质量性状,抗逆性状,从中筛选出18号优良菌株,最后进入决选,因其对照种为丹林五号此菌株暂名丹林六号。
  • 张士义;刘娜;杨军;刘国宇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优胜;刘斌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韩增华;张介弛;戴肖东;张丕奇;马庆芳;孔祥辉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保藏了21年的3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菌丝形态、菌株酶活力及菌株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藏菌株经CPDA培养活化后,保藏21年菌丝生长速度与4℃保藏菌丝生长速度无差别;酶活性与4℃保藏菌种比较有-定的差别,不同菌株反映不同;酯酶同工酶研究表明不同方法保藏的菌株,其同工酶酶谱基本谱带无改变,但特征性谱带存在差异。
  • 刘利群;蒋永衡;阿依先木;韩阳花;米娜瓦尔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阿魏菇发酵液作为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试验,确定了菌龄为88h的液体菌种为最佳种龄;应用液体菌种的棉子壳培养基的适宜料水比为1:1.3。同时通过与传统菌种的应用比较,阿魏菇液体菌种表现出分散性好、萌发快、菌丝生长旺盛、菌龄-致等特点,可缩短发菌期约37%;用液体发酵方式生产液体菌种应用于阿魏菇栽培,可缩短整个生产周期约42.9%,且出菇正常;液体菌种的应用可略微提高其生物转化率,但差异不明显。试验表明,用液体发酵方式生产阿魏菇液体菌种应用于生产栽培存在可行性。
  • 黄年来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培养材料
  • 闵冬青;唐昌林;周利民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英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加味藿香正气丸、葛根药渣作为培养基,考察裂褶菌在其上生长情况。结果:裂褶菌在两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但子实体较小。中药药渣生物转化是可行的。
  • 孙勇;蒋继宏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邹向英;赵洪斌;乔德生;曹新红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立足当地资源,筛选出适合黄伞栽培的高产配方2个,生物学效率达93.07%确定黄伞覆土栽培的生长优势在第2潮,可占整个生育期产量的近1/2。
  • 柳青;陈金华;郑巧平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宗舟;谢天柱;张海林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证明了在农区、果区用废弃的苹果树枝条与主干代替栎木栽培天麻,栽培效果接近栎木。同种不同大小的菌材对天麻的大小有明显的影响,菌材越大栽培天麻的商品率越高。
  • 钟小玲;吴应淼;周知群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赖富玲;陈广先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商东升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导生产
  • 薛会丽;王明才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唐葡萄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无公害栽培
  • 陈守锋;郭军旗;郜小波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安秀荣;孔怡;王明才;薛会丽;于清伟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冬虫夏草具较高的医药价值和保健价值,使其成为中草药的珍品,长期以来倍受医药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野生泰山虫草材料进行人工驯化,获得成功,培育出了泰山虫草栽培新品种。经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化验分析,人工培养的泰山虫草含冬虫夏草的特征性成分虫草素达2‰,为天然虫草素的2倍。所含Fe、Cu、Zn、K、Mo、Cr、Se、Co等人体必需元素也大大高于野生虫草,泰山虫草完全可以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现将活虫体人工培养泰山蛹虫草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 邵建宁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 沈美菊;马惠兰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双季香菇就是在同-田块内-年栽培两季香菇,即春菇与秋冬菇。该技术现已推广至全县各地,被广大农户所接受。栽培户从原来的几户几十户,发展到近2000万袋,创产值6000万元以上。为广泛推广该技术,使食用菌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现将本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 杨国良;侯绪营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金卫根;冯雪风;包水明;李荣同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菌核侧耳[Pleurotustuber-regium(Fr.)Sing],又名核侧耳,虎奶菇、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侧耳(日本)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4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mtus),为木腐生真菌,其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或药用,是-种很好的“药食同源”真菌。野生态的菌核侧耳过去在我国仅云南省和海南省有分布记载,国外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也有分布记载。
  • 王玉华;李妙芳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 李春艳;贾志成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海峰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因含有较高含量的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腺苷等高活性物质,和替代野生冬虫夏草的功效而成为虫草属的后起之秀,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绝大多数还只是局限在传统的瓶栽技术上,如何改进瓶栽法生产效率低、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益比难以提升的弊病,成为虫草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 余维良;李德兴;朱卫东;李水标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化黑木耳”是由浙江省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选育而成,并由省种子管理委员会审定的-个优良菌株。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柔软、单片生。耳面呈褐色并有密生短绒毛,干耳发泡率高,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国标。“开化黑木耳”获国家原产地保护,是国家级绿色食品,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研究推广了“开化黑木耳”袋料仿段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 王灿琴;卢家仕;陈振妮;陈丽新;何铁光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建坤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任军凯;姚祥坦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营养成分丰富,含氨基酸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6.65%,含粗脂肪3.5%,多糖类物质6.3%。但由于受到栽培规模的限制,市场上杏鲍菇量少价高,如何利用简易的栽培设施进行杏鲍菇的优质高产栽培已成为生产上-大课题。因此,研究摸索在简易大棚中栽培杏鲍菇的生产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 练长勋;毛可红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邬金飞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钶;陈海元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于2005年7月从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购回100瓶秀珍菇3级种,制作了1800个菌包。于当年9月3日出菇。出了5潮菇后,养料耗尽,菌棒变得轻飘飘的。请教几个老行家和专家,他们说这些菌棒再无用处,惟有烧掉。笔者觉得烧了太可惜,在12月20日将这些菌棒中的-部分搬到野外尝试仿野生栽培。
  • 病虫害防治
  • 田发恩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
  • 韩庆国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机具设备
  • 冯立才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缩短发酵周期并使菌球细小稠密是食用菌液体发酵所希望得到的结果。采用匀浆接种法已被证明是-项有效措施。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可供无菌操作的匀浆器,笔者研制了-种匀浆器,经试验效果不错,在此作-介绍。
  • 食用菌与健康
  • 甘耀坤;娄小华;李岩;王黎明;杨旭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初步研究红菇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进-步探讨红菇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方法: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4组(即对照组、红菇组、甲醛组和综合组)小鼠进行处理,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红菇组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综合组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相对与甲醛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而MDA的含量与甲醛组相比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结论:红菇子实体提取液中存在某些抗氧化的成分,减轻了自由基对抗氧化系统的攻击,极大地维持了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 贮藏加工
  • 韩永萍;程红霞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机陶瓷膜微滤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溶液,优化操作工艺参数为:pH7-8,压力为0.3-0.4MPa,温度为40℃,切线流速为2.5m/s。污染后的膜组件采用80℃的去离子水进行清洗30min,通量恢复率在98%以上。
  • 卫军;黄鹤;刘风珠;江风阁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及其最适浓度、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灵芝液体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液体最适发酵为:氮、碳源分别为蛋白胨、葡萄糖,碳源浓度为3%,培养基初始pH6.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问5d。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灵芝发酵液14.3%,甜味剂5%,柠檬酸0.02%。研制出了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
  • 科技讲座
  • 李志生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小集锦
  • 陈维理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竹荪栽培的前期,播种后,会出现菌丝萌发生长一段后,就停止,不吃料,也不生长,我们称之为退菌。引起退菌的原因常有以下几种:
  • 辛洪湖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爱好食用菌的中老年,往往因劳力不足而不便生产食用菌;更不容易产出较多数量的食用菌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笔者经实践体会得出,爱好食用菌的中老年和单身者可在冬季栽培增加收入。冬季栽培平菇不保温不感染霉菌和其它杂菌。也不产生虫害,成功率很高。冬季栽培平菇,不保温不发菌或发菌迟缓,便于每日生产积聚,一日不多,十日许多。冬天低温时问长,只要坚持生产。在冬天就能栽培出较多数量平菇。当冬季结束时,气温升高到平菇菌丝能够生长时,所栽培的平菇菌丝都会一齐生长,占居优势抑制霉菌生长,成功率极高,可生产较多数量平菇取得较高经济收入。
  • 郭之达;范祎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地方平菇种植都是在室内,除了温度、湿度易控制外,通风、照光很成问题,大量出菇时室内会积存大量孢子,久而久之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温棚种植很容易通风放气,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温度方面却很难满足要求。
  • 杨儒钦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蜜环菌原种生产,利用枝条加营养液为培养基,具有工艺简单,菌种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由于蜜环菌菌索可使菌柱体膨胀,使菌柱变得坚固,会给接种工作带来一点难度,但不是主要的。能够培养出健壮的菌索是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 赵曙春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前,由浙江省科技厅授权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珍稀食用菌开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和“促酵剂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鉴定会。专家们认为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食用菌生产者来说,生产中又多了增收节支的好帮手。
  • 李正飞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农户采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平菇,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方法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
  • 王德明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棚双孢菇越冬期一般指当年冬至到翌年惊蛰。这段时期时问长、气温低,菌丝处于极缓慢或停止生长阶段,有时虽有少量子实体产生,但生产上无多大意义。可视菌层干湿程度采用干越冬和湿越冬两种方法管理。
  • 王金前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冬末春初,将菌棒以朝北向东方式,排架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菌棒的下端不可着地吸水,雨天应加膜防护。当菇体长到八成熟时(此前勿喷水),白天让太阳充分照晒,夜晚温度下降产生温差。利用春天微风轻拂的现象,使空气流畅、湿度下降,这种好天气应维持7~10d,菌盖上便会出现白色裂纹,即可形成的柄短肉厚的花菇。
  • 黄卫华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日,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经过野外子实体采集、组织分离、菌丝体纯化培养、栽培特性研究及人工适应性栽培试验等一系列野生菌驯化研究程序,驯化成功又一珍稀野生菌种类——庆元金蘑,为我县珍稀食用菌家族再添新成员。
  • 关良洲;周香存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农业部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新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之规定,河南省农业厅为了贯彻落实好新的管理法规,规范菌种市场,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组织河南省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编写了《河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检验技术人员资质培训教材》,并由专家教授亲自面授的培训班与国庆前在西峡县成功结束,80余名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的从业人员接受了首批培训。
  • 李庆利
    2007, 29(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地长丰县,个体种菇户很多,除了双孢菇外,多数用塑料袋栽。栽培场地接种室长期得不到更换,使杂菌基数逐年增多,致使不少种菇户接种后菌袋受杂菌感染加重。杂菌感染袋,有些虽能发好菌,但出菇偏少,病害多。上述情况发生,究其原因跟接种时把关不严有一定关系,有些种菇户把灭菌后的料袋放到室内或菇棚内简单的点燃一些灭菌药品即接种导至如此。笔者用简便方法可使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具体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