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论坛
  • 冀宏;赵黎明;汪虹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出发,解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内涵,指出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对食用菌产业形成和食用菌生产特点的阐述,指出食用菌对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功能决定了食用菌产业在大农业生态体系中资源循环利用的“枢纽”地位,明确了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独特作用。从提高认识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两方面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专题综述
  • 詹锦川;朱轶峰;程继红;陈传喜;李广明;黄立平;闵新力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探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介绍食用菌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探讨智能化食用菌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性,指出控制系统平台的应用是农业智能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理生化
  • 邵伟;乐超银;黄艺;熊泽;唐明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确定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V、最适反应pH45-5.5.并通过底物浓度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v=0.315/(258+[S]),同时考察了几种褐变抑制剂与激活剂对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资源调查
  • 王俊燕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育种驯化
  • 矫天育;牛长满;苏晓田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草原白蘑是我国宝贵的食用菌资源,但由于草原退化及人为过度采收等原因,其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而且人工栽培至今未获实质性突破。为了开发和利用这-自然资源,现对其菌丝体主要的生长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白蘑菌丝体生长温度22-28℃,最佳碳源为淀粉,其次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有机氮源如酵母膏,无机氮源中以氯化铵为好。添加维生素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pH5.5-7.5,最适pH6,最佳碳氮比为20∶1-40∶1。
  • 周劲松;盛海彦;焦迎春;熊辉岩;杨春江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野生黄绿蜜环菌在青海分布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对不同生态区菌株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青海海北州青海湖金银滩草原分离的AL-3号菌株生长速度最快。
  • 彭卫红;李莎;王勇;甘炳成;贾定洪;郭勇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细胞工程菌株金凤2-1与7种病原真菌菌丝相互作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金凤2-1在与赤霉菌、有害疣孢霉和玉米小斑等对峙培养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在菌丝侧壁产生“突起”新结构,推测该结构的产生与金凤2-1与病原菌菌丝相互作用产生的诱导抗性相关。
  • 郭彦;许广波;曹彦兵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姬松茸菌丝体,从诱变菌株中挑取生长较好的菌丝体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第五代诱变菌株和对照株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姬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定的促进作用;综合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活性可以看出:照射时间为4min的诱变菌株均表现出最大值,且很明显,为试验中最优的突变菌株。
  • 赵桂云;暴纪春;张晶;安文和;龚振杰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姬松茸等14种食用菌菌丝形态的观察发现,不同的食用菌菌丝在形态上不仅有宏观上的不同,更有微观上的差别。滑菇等12种食用菌的菌丝有锁状联合;蛹虫草等两种食用菌有分生孢子。菌丝的粗细在9.0-1.2μm。
  • 王桂金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液体菌种因其培养周期短、菌丝体生长-致、杂菌污染容易控制、接种方便、栽培成本下降等特点,深受食用菌界关注。通过试验摸索和试产验证,最终确定发酵罐的培养工艺为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5-6、通气量1∶0.8、培养周期6-7d,并将培养过程中的菌丝量、pH值作为判断液体菌种质量好坏的检测指标。
  • 韦东胜;班立桐;于璟镔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取13个平菇菌株,采用大棚袋栽技术,通过对其原种、栽培种菌丝长速的测定及产量的比较,经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筛选出适于天津地区推广的品种。通过对供试的13个平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姜堰18、高抗48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适应在本地推广;科创白平、高邮100的产量最低,不宜在天津推广。
  • 薛致鸿;林俊芳;钟武杰;袁浩;郭丽琼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玉米芯、稻草、木屑和棉子壳为培养基,在16℃、21℃、25℃和31℃下培养观察Cal-0201生长特性。结果表明:Gal-020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6-30℃,最佳培养基是棉子壳;其在木屑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原基,在稻草培养基上可形成原基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以棉子壳为培养基,以赤芝8号(Gal-8)为对照对Gal-0201子实体的干重、含水量、粗蛋白含量、多糖含量、灰分、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al-0201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多糖含量以及灰分均比对照Gal-8高,其它成分与赤芝8号没有显著差异,是-个有开发价值的灵芝新资源。
  • 深层发酵
  • 陈旭健;甘耀坤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摇床方式培养,对红菇进行了深层培养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和营养因子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红菇深层培养的最适基础培养基配方是马铃薯200g/L,蔗糖20g/L,蛋白胨5g/L,KH2PO43g/L,MgSO41.5g/L;深层培养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盐为ZnSO4;维生素为VB2。
  • 杨德俊;冯纪南;何笃贵;王彬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液体菌种生产中常出现菌丝自溶的现象,为解决这-生产难题,采用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腐植酸钠的方法,比较满意地解决了这-问题。当液体培养基中腐植酸含量达到0.05%时,灵芝菌丝自溶的现象基本消失。腐植酸同时具有对灵芝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腐植酸含量达到0.045%时,菌丝重量增加10.9%。
  • 培养材料
  • 通占元;唐铁朝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草腐菌与木腐菌相搭配、低温品种与中高温品种相搭配的措施,实现了北方地区-棚周年生产.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通过对杏鲍菇等珍稀菇菌糠进行处理再用于栽培平菇等.实现了栽培基料的循环利用。
  • 郝瑞芳;李荣春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供试的裂褶菌培养料配方中,配方①以棉子壳为主料(棉子壳80%,麸皮10%,豆秸8%,蔗糖1%,石膏1%),裂褶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6.1%,与其余三个供试培养料配方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袁孝芬;刘文海;祁志平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肖胜刚;刘叶高;翁垂芳;庄文海;肖兰芝;黄忠英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尚堃;安志华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子壳、玉米秸、麦秸、豆秸、玉米芯为主料,对鸡腿菇栽培上常用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为主料菌丝生长发育、品质均最好,感杂率、畸形菇率最低;仅产量而言,5个配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棉子壳、豆秸、玉米芯、玉米秆和麦秸。
  • 李彩萍;潘保华;聂建军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少风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导生产
  • 吴会昌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春燕;万鲁长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无公害栽培
  • 周永志;庞小博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祁登明;王志强;蔺建斌;郭倩;凌霞芬;米占国;赵强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放;宋爱青;张晓州;刘学朝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元弟;马付元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尚荣;赵贵红;张桂荣;田给林;黄明霞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郝继伟;陈永亮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辉德;秦春娥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庚志勇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军利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育红;周晓磊;张军;郭倩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国宇;杨军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胡庆和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春良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实验技术
  • 高建华;郭艳翔;刘佳宾;王金胜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为材料,优化了3种方法(直接法、甲苯破壁法、超声波破壁法)提取SOD的条件。并通过比较,确定甲苯破壁与超声波破壁法均比直接法效果好,同时,甲苯破壁法效果最佳。但考虑到超声波法无污染,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 贮藏加工
  • 包水明;李荣同;余志坚;陈传红;徐菁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绞股蓝、茶薪菇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试验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对茶薪菇菌丝体发酵培养的摇瓶装液量、摇瓶转速、最适发酵温度以及不同浓度的绞股蓝提取液对茶薪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摇瓶装液量为50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最适发酵温度为25℃,最适绞股蓝提取液浓度为10g/L。采用正交试验,调配出具有良好感观性状的保健饮料,最佳调配配方如下:柠檬酸0.2%,苹果酸0.08%,白砂糖8%,蛋白糖0.04%,果胶0.1%,CMC0.2%。
  • 营养成分
  • 全雪丽;王焕军;石铁源;张美淑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材料,测定两种子实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含量。结果表明:栎松口蘑除粗蛋白含量比松口蘑较高外,其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矿质元素中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K、Ca、Na、Mg、Cu、Fe、Zn、Mn等元素,栎松口蘑除铁含量比松口蘑低以外,其余含量均比松口蘑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在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之间差异不大。
  • 病虫害防治
  • 吴顺章;赖宝春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霉得克和多菌灵对蘑菇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得到2条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应的EC50。结果表明:霉得克对蘑菇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效试验表明:40%霉得克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防治蘑菇褐腐病效果显著,且无药害现象,值得进-步推广。
  • 刘文海;祁志平;朱桂娟;蒋武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讲座
  • 包水明;李荣同;陈传红;余志坚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小集锦
  • ;杨儒钦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曹永祯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荣华;李满意;卢朝亮;王谦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关良洲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凤林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正飞
    2007, 29(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