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冀宏;杨东霞;赵黎明;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结构调整及国内外市场竞争客观环境问题的分析,阐明新兴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迫切需要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从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质等方面指出了当前高等院校食用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 王丽娥;李利军;马齐;殷书学;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干燥的菌核是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云南和东北的长白山区。化学成分主要有麦角甾醇、α-羟基—24碳酸、生物素、蛋白质、糖类等。具有利尿渗湿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其中猪苓多糖,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慢性肝炎、肿瘤病有一定疗效。进入21世纪,抗癌药走俏及以猪苓为原料的中成药开发,市场需求急剧增长。由于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急需发展人工栽培技术。据报道,家栽与野生猪苓的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
  •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厂是河南省食用菌袋定点生产企业,专业生产各种聚丙烯、聚乙烯菌袋。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所生产的“神火牌”筒料,平底袋、折角袋、双套环、菌种瓶等系列产品.均采用进口和国产优质原料精制而成。合格率达99%,深受用户赞誉。
  • 产业论坛
  • 王本成;王志锋;车继海;徐会侠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宝鸡市自然条件、原料资源、技术保障、销售市场及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认为宝鸡市具备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应大力推广。
  • 生理生化
  • 李延生;赵婷;陈艳秋;霍玉财;朱丽红;(7-8)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瓦尼木层孔菌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丝为试材,对其在不同营养、温度、pH值等条件下的培养。结果显示:瓦尼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33℃;适宜pH值为pH6~7;最佳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其次为玉米粉。
  • 全雪丽;石铁源;吴松权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亚侧耳菌丝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亚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铵;最适宜碳氮比是15∶1~20∶1;最佳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钙[Ca(NO3)2]、和铜(CuSO4);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6;最适宜温度是26~28℃。
  • 毛慧玲;杨林元;徐峻;王春玲;黄云;徐大彬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五种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的状况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和As-1在耐硒和蛋白质及多糖的合成上都优于其他3个菌株。2μg/mL和5μg/mL硒浓度对5种茶树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μg/mL硒浓度中的菌丝生物量和蛋白质、多糖的含量达最高值,野生种和As-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0.22mg/mL和0.23mg/mL,多糖含量分别达0.38mg/mL和0.41mg/mL。硒浓度超过10μg/mL,对各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当硒浓度大于50μg/mL,时,除野生种外所有菌株停止生长。野生种具有较高的耐硒能力,在硒质量浓度在50μg/mL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 小集锦·信息
  • 宋元克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夏季早秋栽培食用菌往往出现播种后菌种不萌发,玉米粒菌种的菌粒上出现绿霉等现象。甚至连续失败多次,给栽培者造成严重损失。
  • 俞志纯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白蘑又名圈白蘑,是近年新培植的珍稀食用菌。它鲜菇菌肉肥厚,久煮不烂,香甜滑爽,味鲜可口,口味似鸡[土丛],是极有开发前景的野生驯化食用菌。现把其菌糠栽培配方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 杨小琦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 普通装袋机的改装在搅龙的前端中心处焊接一个直径4cm,长7cm的小钢管,再准备一个直径4.5cm,长60cm的木棒,要求木棒略成锥形,表面光滑、圆正(以装23cm×45cm塑料袋为例)。
  • 高明全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反季节栽培,需要进冷库进行低温刺激才能正常出菇,一个普通冷库需要2万多元,初始投入成本较大,成为影响秀珍菇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一制冷专家帮助下设计了利用窗式空调机改造冷库的方案,并委托一空调企业实施技术改装。经多年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形成了利用窗机冷库进行秀珍菇菌棒打冷和鲜菇保鲜的整套技术。
  • 李正飞;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先将塑料简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入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口。另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3个直径2.5-3mm的元钉(钉透),钉的间距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两端有菌种块的位置上扎孔,但袋中间的菌种块上不扎孔,以防袋中间出菇。栽培袋的每端扎9-15个孔,孔分布要均匀,数量要看菌种块的多少而定。
  • 关良洲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深层发酵
  • 金卫根;吴瑞娟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变毛头鬼伞培养液中黄豆浆浓度、葡萄糖浓度、pH值、培养时间等单个因子,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毛头鬼伞在实验室液体培养环境下的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其液体培养最优生长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毛头鬼伞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最优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以25g/1000mL的黄豆为氮源、22.5g/1000mL的葡萄糖为碳源、起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96h培养。
  • 鲁云风;高雪琴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探讨了亮菌发酵中碳源、氮源、pH对菌丝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对发酵影响顺序为碳源>氮源>p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亮菌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
  • 资源调查
  • 李静;马媛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紫铜色松乳菇与橙色松乳菇在形态上基本相似,只是在颜色、乳汁、气味、口感有些区别;紫铜色松乳菇发生的环境和伴生植物与橙色松乳菇完全相同,都是在马尾松和栎树混交林中,并且在松林不太高,散射光较强的环境发生较多;但两者发生的温度有差别,紫铜色松乳菇原基的形成要求的温度低一些。
  • 育种驯化
  • 竹文坤;贺新生;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0.01~1mmol/L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处理红平菇孢子2h,培养孢子得到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出部分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5个新菌株间有拮抗的占75.4%,无拮抗的占24.6%。32个菌株出菇试验,子实体浅红色的14个,红色12个,白色6个。菌褶正常生长59.3%,向上生长28.1%,菌褶反卷向上生长12.5%,对照100%正常生长。19号和15号菌株产量最高、商品性、传代稳定。
  • 勾丽莉;李莉;周建树;孟庆国;韩冰;赵洁;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釆用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法对血红铆钉菇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筛选出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为:菌龄3d,酶解时间3h,渗透压稳定剂0.6mol·L-1KCI,混合酶的浓度比1.5%溶壁酶+0.5%蜗牛酶,酶解温度34℃。
  • 李达;傅微;吴莉英;王小艳;喻桃生;夏志兰;姚觉;邱收;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6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各自生长特点,比较其菌丝体生长速度,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多少、菌柄长度、产量高低,筛选出最适合用于灵芝观赏性栽培的灵芝种类。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母种培养基上只需3d就可长满试管,菌丝长满瓶的天数为20d,子实体培养天数为31.5d。6个菌株的鲜产量以美国大灵芝产量最高,甜芝最低,两者差异显著,菌柄差异,朵形,分枝,孢子少,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观赏灵芝栽培品种,美国大灵芝和甜芝明显地优于其它几个菌株。
  • 王琛;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鸡腿菇WP1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几种碳源和氮源中,鸡腿菇WP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 谭伟;郭勇;杨曦;甘炳成;黄忠乾;彭卫红;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了4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姬菇菌株的栽培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西德33综合性状好,鲜菇产量、商品菇产量最高,S级菇和SS级菇比例最高,是目前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也可作为优质高产育种的出发菌株或亲本菌株。
  • 钟冬秀;钟秀媚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代料栽培银耳生产周期短,从接种到采收成仅35-40d,而适合代料栽培的银耳菌种,有效期一般15d,时限较短。
  • 培养材料
  • 胡惠萍;周洁莹;夏凤娜;梁慧敏;刘克林;杨小兵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是一种传统的珍贵药用真菌,近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尤其是灵芝孢子粉具有调节免疫,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灵芝孢子粉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随着假药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人们更加关注食品、药品及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除了受到大气、土壤、水质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栽培的原料。试验通过对采用不同原料生长的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成分含量的初步研究,为灵芝栽培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有助于提高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稳定性。
  • 沈霞;余胜光;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灰树花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菌糠、酒糟均可作为灰树花的代用栽培料,但稻草具有来源充足、成本低,生物学效率较高,是当地大面积栽培灰树花的首选培养料。
  • 兰红礼;闫红;杜适普;宋小希;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苹果树木屑组配4个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4个配方生物转化率均超过100%,苹果树枝木屑完全可以替代栎木屑作为主料栽培香菇。
  • 蔡爱群;任安祥;李海勃;聂玲;罗泽保;杨小兵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利用粤北地区可再生资源桑枝替代伐木材栽培松杉灵芝,以桑枝屑为主料,加入麸皮等辅料用袋栽法栽培松杉灵芝。结果最适宜粤北地区栽培松杉灵芝的配方是配方②(桑枝屑79%,麸皮18%,石灰1.5%,食糖1.5%)。
  • 周浩;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平菇菌种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后,分别接种到大米草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大米草和棉子壳各占50%的培养基上进行栽培实验,观察比较平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势以及对不同培养基的利用能力,并比较3种栽培培养基的生物转化率,为开发利用大米草资源提供新的途径。
  • 刘君昂;曾广宇;刘子振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湖北荆门本地的3种土样及其和砻糠混合组成的6种覆土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地土最适合作双孢蘑菇设施栽培的简易覆土材料。
  • 魏新雨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方去冬今春遭遇罕见雪宵冻灾,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山区农村山林随处可见大量冰雪折压断的松树干、枝丫、树尾巴、弯曲头、松树蔸等废材,如当干柴薪卖不值钱,若用来种植茯苓效益可观,不失为山区灾民生产自救的一条好门路。
  • 指导生产
  • 吕朝玉;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我市竹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13hm^2。由于竹荪原料丰富,价格稳定,市场看好,栽培操作简单,管理粗放,菇农种植竹荪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由于生产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竹荪接种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笔者进行针对竹荪接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竹荪接种成活率高达95%-98%。现将接种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简介如下:
  • 曹德宾;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主持研制的“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经6年来全国近20个省市部分菇农的中试应用,一致反映效果良好。为保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和用户的效益,尽管面临原料的两次调价,价格却一直不敢调整。但是,良好的使用效果及广阔的市场,引起了某些人的“歪算盘”。自去年始有人打着“曹德宾”名字,到处推销所谓“三维精素”。
  • 秦晓梅;何雅毅;王景华;刘万里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香菇生产中,菌棒管理的好坏,对高产优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陕南地区属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交替气候带,空气湿度较大,昼夜温差较小,季节变换、气温高低起伏较大,变化规律性差。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当地气候环境影响,代料香菇生产在转色、催蕾两个阶段存在问题较多。
  • 无公害栽培
  • 陈素云;杨廉伟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高山绿色杏鲍菇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绿色杏鲍菇的需求,实现高山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天台县高山杏鲍菇生产实际,总结出高山绿色杏鲍菇栽培技术,供参考。
  • 栽培技术
  • 郎宁;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省(区),目前全区桑园面积约13万hm^2,年产桑技200-300万t。多年来桑枝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一般作为燃料直接烧掉,现在农村发展用煤气和沼气,许多地方不再用桑枝作燃料,桑枝反而成为桑蚕业多余的副产品,堆积于田头、水沟,任其自然腐烂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据分析测定,桑枝中含粗蛋白5.84%,纤维素51.48%,木质素18.18%,半纤维23.02%,灰分1.57%,营养构成完全满足云耳(为黑木耳的另一称呼,因其形状如云朵,故广西自古以来美称其为“云耳”。)
  • 赵成忠;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蘑菇秋栽出菇期水分管理包括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经常保持适宜水分,以及使菇房内在不同阶段有适宜的相对湿度。
  • 吴丽馥;盛勇;刘智谋;张翰飞;于远波;张毅魁;于庆辉;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此技术是在“半熟料陆地栽培”和“半熟料冷棚陆地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栽培模式。因为是半熟料开放式接种,所以要求栽培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加大菌种量适时早播,扎眼通风、疏散摆放,调控冷棚、适温发菌、二次扎眼、三袋组合、联体转色、浸水出菇。
  • 晁金生;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6种冬季室内出菇方式进行培养料测温、春节前、后出菇产量及收入和盈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以菌棒用栽培料地栽出菇方式效果较好,菌棒间距为4cm出菇方式盈利最高,为直接垒墙出菇方式盈利的2倍以上,值得大力推广。
  • 崔颂英;李春艳;牛长满;张晶;矫天育;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田露地棚架栽培葡萄是当前主要的栽培葡萄形式之一。但是大田露地棚架栽培葡萄出于栽培管理的需求,葡萄架下一般有宽4m左右的空闲地,果农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一般是闲置这块空闲地,或栽种少量喜阴的蔬菜如芹菜等,也有栽种花生等植株低矮的经济作物。但葡萄架下却为鸡腿菇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结合葡萄的栽培管理,再适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就可以实现在葡萄架下套种鸡腿菇,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现以辽宁南部地区为例介绍铭地棚架葡萄套种鸡腿菇技术。
  • 李巨;李长喜;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发现天麻种子萌发菌,形成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栽培法,即培育箭麻抽茎开花,作人工授粉,得种子与萌发菌混合播种,萌发成苗,经两年长成商品箭麻。这一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栽培天麻的三个问题:一是产种量大,提高了用种繁殖系数;二是通过有性过程,复壮了天麻种性,生活力强;三是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天麻优良品种。为加快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法的推广应用进程,笔者特对天麻开花习性及繁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观察。
  • 马文石;李凤芹;金英;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Cordceps militarisc(L)Linr又称北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经研究证明蛹虫草的化学成分与冬虫草基本相同,并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等作用。因此,国内外有关单位争相研究开发和利用。
  • 林红武;高珠清;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明市梅列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大球盖菇菌种,试栽获得成功,但当时推广面积不大。近年来,大球盖菇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我区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了普及冬闲田大球盖菇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现将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柏林;刘富桐;臧艳玲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滑菇属喜湿性真菌,出菇温度5-23℃,比较适合空气湿润的山区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为了使滑子菇能在陆地开放式栽培,笔者在干旱、盐碱地粮食产区,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料散料入床,开放接种,进行菇粮间种、林地套种试验。通过近三年来的试验,于2003年终于获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生物转化率达14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 龚华江;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随州市位于桐柏山,大别山两大山系余脉交汇点,南北气候在此交汇,非常适合栽培食用菌。2001年我们引种珍稀品种白灵菇成功。2002年笔者具体主持了广水市最大的郝店砂子岗20万袋白灵菇基地的技术与生产的管理。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实践及对其他基地、菇农的调查研究,总结适合鄂北栽培技术如下:
  • 钟冬季;钟秀媚;(50-51)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栽培设施金耳栽培的房棚要求周围清洁卫生,无污染源、无公害;光照、空气、温度、湿度相适应。栽培房棚根据生理生长需要分为两方面:(D发菌室。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菌丝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而光线并不重要。发菌室要求干燥、避光、易于保温的房间为好。②出耳房。金耳与其他菌类不同,子实体必须是金黄色,白色的不成金耳,也就没有商品价值。所以出耳房要有充足的光线,方便人为调控适合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湿度、空气等条件。
  • 朱鸿;李小萍;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球盖菇062作为栽培菌株,在冬闲田利用纯谷壳作培养基栽培。通过不同料层厚度的出菇试验表明:各个处理中,以处理1(10cm)的生物转化率为最高,处理2(12cm)的生物转化率为第2,但以处理2的总产量为最高。从生产效益上考虑,培养料厚度应以12cm(处理2)为宜,即667m2投料量以1800kg为宜。
  • 刘二冬;李森;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选用良种和培养健壮菌种 代料栽培要求菌丝生长迅速,耳片产生比较集中,子实体生长快,朵大肉厚,形状好,抗霉力强的品种。例如泸耳1号、黑人6号等都是代料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
  • 沈爱喜;廖禺;胡忠娥;钟国祥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栽培金福菇出菇季节一般安排在6-9月,10月常因晚问气温低或冷空气影响,子实体易发生僵化而死亡。从而直接影响金福菇的产量、市场供应和经济效益。为此笔者进行了金福菇延秋保温栽培试验,取得理想的栽培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 贮藏加工
  • 陈江涛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鸡腿菇发酵液和牛乳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发酵液25%,鲜牛乳75%,蔗糖9%,接种量2%。采用一般酸奶的制作工艺,在42℃条件发酵4h,可生产出具有菇味清香、酸甜适口、凝乳均匀、色泽淡黄的凝固型鸡腿菇酸奶成品。
  • 孙立梅;金艳梅;徐济责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的盐渍滑子菇,应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法测定盐渍菇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下17.6℃,盐渍滑子菇中加盐量为12%,最适宜的天数是15d,NO2-的含量最低,且品质最佳,色泽纯正。
  • 病虫害防治
  • 王穿才;刘将军;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竹荪营养体旺长及子实体形成期间,均可遭受两种土白蚁的为害,菌丝菌索及子实体均可受害。对两种白蚁的为害特征、生物学习性作了观察,并提出综防措施。
  • 吴顺章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 营养成分
  • 周玲仙;殷建忠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盛产于云南的4种野生食用牛肝菌,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热能、膳食纤维、水分、无机元素、维生素等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并对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保存维生素B1、B2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4种野生食用牛肝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高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其中以小美牛肝菌中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无机元素中含钾丰富,铁、锌也较多,但钙含量极低。维生素中以维生素B2含量最丰富,其中美味牛肝菌维生素B2含量最高,是铜色牛肝菌的3.5倍,和已知含维生素B2最丰富的动物肝脏相接近,但几乎不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云南民间传统的急火快炒烹调加工方法对维生素B1,B2的破坏明显低于罐头加工方法。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野生食用牛肝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机具设备
  • 陈怀疆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灭菌灶钢质圆柱形节能型烟囱的设计制造与使用》一文在《食用菌》发表后,有食用菌工作者来信询问与之配套使用的灭菌炉的有关事宜。也有不少周边地市的菇友登门造访,为使这项技术能服务于更多的食用菌同行。笔者现将最新设计、在产业中心的栽培基地已投入使用,与节能烟囱配套的倒拉火式蒸汽灭菌炉介绍给大家。
  • 实验技术
  • 葛健康;孔毅;张佰鹏
    2008, 30(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灰树花真菌在栽培过程中往往蓄积重金属,使其含量超标。试验通过对2种重金属去除方法的考察,建立了去除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重金属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EDTA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的重金属,根据GB/5009[1]的规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去除前后灰树花粗提物中铅,镉,铜,汞,砷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732型阳离子树脂法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脱重金属效果优于EDTA法。结论:732型阳离子树脂法可用于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简便,,产品收率高且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