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食用菌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最新公告
费用标准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25
专题综述
产业论坛
深层发酵
生理专化
育种驯化
培养材料
指导生产
无公害栽培
栽培技术
贮藏加工
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与健康
营养成分
实验技术
小集锦
全选
|
专题综述
Select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王雅玲;郑双双;吕国忠;董亚贤;李鸿相;林文飞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产业论坛
Select
陕南发展桑枝栽培食用菌的问题与对策
李川;黎欢吉;张百忍;王代钢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深层发酵
Select
黄背木耳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暴增海;何滢;孔德平;王增池;马桂珍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黄背木耳的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黄背木耳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黄背木耳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的发酵培养基:果糖2.0%,牛肉膏0.2%,KH2PO40.20%,MgSO40.05%。黄背木耳多糖含量最佳发酵培养基:乳糖2.0%,牛肉膏0.2%,KH2PO40.25%,MgSO40.1%。
Select
黄伞发酵醪液多糖提取条件初探
王谦;金黎明;巩竞;王蕾;杨栋慧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声波辅助加压法从黄伞发酵醪液中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提取条件的考察和正交试验,得出黄伞发酵醪液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35min,压力0.12MPa,加压提取时间40min。
生理专化
Select
羊肚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陈国梁;张向前;周茂林;陈宗礼;任桂梅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编号为M延一m羊肚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液pH值、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愈创木酚酶、蛋白酶酶活性及蛋白质、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5种酶活性有一定变化规律,但不同酶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培养过程中蛋白质、糖含量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Select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杜丽飞;肖兵南;曾胜;谢菊兰;邱美珍;姚俊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5.5-6.0,配方③pH6.0-6.5。
Select
几种元素对真姬菇茵丝生长的影响
吴韶菊;梁红星;邱奉同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利用指定的基本培养基,依次添加不同氮源、维生素、微量元素,测定真姬菇在培养过程中对各种元素的需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的配方: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硝酸钾0.5g,硫酸铵0.5g,硫胺素0.05mg,生物素0.05mg,柠檬酸钠1.15g,硫酸锌8.8mg,硫酸亚铁9.9mg,硫酸锰8.8mg,钼酸钠0.05mg,琼脂10g。
育种驯化
Select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糙皮侧耳秸秆分解菌株
王谦;巩竞;杨栋慧;金黎明;王蕾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技术对1株具有较强的秸秆降解能力的糙皮侧耳菌株金凤9301进行菌种选育工作。得到1株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均高产的菌株08P217。其木质索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75,1.71,3.22倍。经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试验所筛选的菌株已不同程度的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不同于原来的出发菌株。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高效秸秆分解菌株的有效方法。
Select
野生银耳种源选育优良菌株试验初报
阮淑珊;戴敏钦;张汉文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征集的野生银耳种源,通过耳木分离获得银耳纯菌丝和伴生菌香灰菌丝进行4组交合,发现其中a5香灰菌丝长势良好,B5银耳菌丝强壮有力,把a5xB5进行非专一性交合,表现亲和力强、白毛团和香灰菌丝表现良好;而B5xM同样进行“非专一性”交合,而表现不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利用不同野生银耳品种进行非专一性交合,可以选育得到优良银耳菌株。
Select
榆耳菌株G118生物学特性初探
李晓;李晓博;段秀莲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G118属于低温结实型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3-27℃,最适pH是6Ⅳ7,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5-20-C,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O℃。培养料最适含水量是60%-65%,出菇期间最适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04.29%。
Select
鸡腿蘑200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闵冬青;唐昌林;文明英;周利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材料
Select
利用太阳热能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技术
彭光荣;余建美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高羊肚菌MH1菌株母种培养基的正交优化
侯军;范继巧;张华;林晓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酵母膏为氮源组合成多种培养基,观察高羊肚菌MHI菌株菌丝生长状况,筛选出前3组最佳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再分别加入马铃薯浸汁、腐殖土上清液、灰分、玉米粉浸汁制成加富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并用正交优化法对二次筛选出的培养基碳氮源及加富成分及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酵母膏(O.3%),腐质土(3%)上清液,pH6。
Select
棉子壳添加菠萝皮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初探
李青松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菠萝皮添加比例为5%、10%、15%,麸皮添加比例为7%、10%、13%,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试验表明,以配方8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
Select
五节芒栽培茶薪菇试验
丁明辉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又叫芭茅、东茅、大叶茅,禾本科、芒属。五节芒在我县荒山、林沿空地都有大量分布,面积大、产量高,且多年生,易收割利用。据检测,五节芒含灰分9.42%,粗纤维55.1%,蛋白质3.56%,磷0.82%,钾0.897%,钙0.30%,镁0.10%,是优质的食用菌培养料。茶薪菇(Agrocybeaegevita)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这几年,我县每年栽培量茶薪菇600万袋以上,产值1500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Select
培养料含水量及初始pH值对白灵菇液体菌种发菌的影响试验
王广耀;绍帅;董立华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栽培料不同含水量和初始pH值对白灵菇的液体菌种发菌的影响试验表明:栽培料以含水量55%一60%、初始pH值6.5为最好。
Select
如何提高制作母种培养基的质量
孔怡;蔚承祥;郑铮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指导生产
Select
我国北方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误区及解决途径
牛贞福;冀永杰;国淑梅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李滇华;雷亮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公害栽培
Select
无公害鸡腿菇标准化生产技术
陈传明;杨淑云;羿红;谢福泉;钟炳禄;钟孟义;张孔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栽培技术
Select
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李亚洁;孟楠;石理鑫;米锐;李学军;温志新;都兴范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工栽培柞蚕蛹虫草高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孢子分离技术选育菌种保证了虫草高产;接种不同状态的菌种时,液体菌种效果好,硬化率高,从而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在0.3加.5mL时蛹体完全变僵蛹时间明显短,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小于0.2mL时,僵蛹时间长,容易感染杂菌,头部基本坏掉,影响了产量;菌丝生长期25℃恒温培养,蛹体完全变硬时改20'U恒温培养,蛹体硬化快,子实体分布均匀,长势好,产量较高。
Select
猪苓林地栽培技术
李树森;傅世贤;张前福;周志强;刘瑞芳;孙建华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豫东地区双孢蘑菇出菇管理技术关键
李宇伟;王新民;连瑞丽;郑军亮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秀珍菇设施化栽培的出菇管理技术
黄良水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反季节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要点
张铁军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果树采摘园间作香菇栽培技术
刘剑华;肖健;李海东;冉四明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
宋秀红;胡江川;侯桂森;任中兴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速生林地夏季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王尚荣;田福忠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泰山灰树花覆土栽培技术
王庆武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新技术
王书忠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北方短草帘子覆盖地栽元蘑生产技术
许泽成;邹莉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黑木耳栽培袋不同灭菌时间灭菌效果试验
张丕奇;张介驰;戴肖东;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表明:黑木耳栽培菌袋细菌污染与灭菌工作关系较大,而霉菌污染一般与灭菌关系不大,若发生大面积的霉菌污染应在接种、培养等灭菌后的各环节找原因。
贮藏加工
Select
白灵菇罐头加工工艺
王震;周素静;申进文;胡加彬;赵军强;李彦增;郑巧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具体论述了白灵菇罐头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等,为促进我国白灵菇罐头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Select
养发虫草饮料的研制
刘阳;王雅玲;李婷婷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基于中医理论,以蛹虫草、何首乌、当归、党参、枸杞为原材料,配以果汁调味,研制出治疗脱发自发,具有养发护发,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功能的养发虫草饮料。通过对虫草浸提条件,饮料制备工艺以及饮料的感官检验进行研究,确定了养发虫草饮料的最佳配方。通过高效液相对虫草素含量的检测,确定了虫草最佳浸提条件;比较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饮料,确定现代工艺在虫草素提取量,感官评定等方面优于传统工艺。结果表明:选取7o℃水浴条件下浸提1h制备虫草浸提液,加人现代工艺制备的其他几种原材料液,配以体积分数为40%的果汁调味,研制成集营养、保健、疗效于一体的功能性养发虫草饮料。
Select
杏鲍菇乳酸茵饮料的研制
唐玉琴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杏鲍菇子实体、鲜奶为主要原料制成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出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为杏鲍菇菌汁的添加量为10%,糖的添加量为8%,发酵乳的添加量为30%,pH值为4.1。
病虫害防治
Select
几种高等真菌菌丝及发酵产物对有害疣孢霉菌丝作用研究
王勇;杜东兵;陈杭;江海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金凤2-1,云芝,融平1号和裂褶菌等4种高等真菌与疣孢霉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大型真菌对疣孢霉的拮抗存在明显的差异,金凤2-1和融平I号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和明显的竞争优势。裂褶菌对疣孢霉的抑制率达到48.96%。
Select
植物杀虫剂对食用菌菇蝇防治效果的筛选
杨东霞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农业上广泛应用的毒龙、灭多威、特种兵、灭幼、高氯、敌百虫、敌敌畏乳液和绿晶为供试药物,采用平板加药法测试了8种杀虫剂对食用菌菇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菇蝇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浓度下绿晶的防效最理想。
食用菌与健康
Select
灵芝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黄智璇;欧阳蒲月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正常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模型,给药2周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结果:灵芝多糖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及去甲肾上腺索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意义(尸>o.05)。结论:灵芝多糖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及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而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Select
白灵菇多糖对CCI4损伤的小鼠心脏抗氧化作用研究
夏铁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白灵菇多糖对CCI4损伤小鼠心脏抗氧化作用。方法:将成年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给予的白灵菇多糖每天分别为10、200、500mg/kg共5组,连续灌胃30d后,模型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以5mg,kg·d·wt的量,灌以用色拉油配制的1%CCL溶液,正常对照组灌以等体积的色拉油。24h后将各组动物处死,测定心脏器官的总SOD、Pin—SOD、MDA、GSH-Px几个主要抗氧化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予中、高剂量的白灵菇多糖,可显著提高受损小鼠心脏的总SOD、Mn-SOD及GSH—Px几个主要抗氧化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予中、高剂量的白灵菇多糖,可显著提高受损小鼠心脏的总SOD、Mn-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对于CCL损伤的小鼠心脏,自灵菇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营养成分
Select
茵材及土壤条件对天麻有效成分的影响
张洁;秦俊哲;张大为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不同菌材及土壤条件对天麻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土质和不同菌材栽培的天麻中天麻素及其甙元的含量。结果:山地石渣土栽培的天麻中的天麻素及其甙元的含量比较高,得到了长效和速效菌材栽培的天麻中天麻素及其甙元含量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曲线。结论:营养丰富,通气透水性好的土质,长效和速效菌材的结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天麻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技术
Select
热水法提取白灵菇菌丝体多糖(PNMP)工艺的优化
马淑凤;刘长江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时问、液固比(倍)、提取温度是影响热水法提取白灵菇菌丝体多糖的3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得出提取白灵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8h,液固比52.5倍,提取温度95%,在此条件下,白灵菇菌丝体多糖含量可以达到6.39%。
小集锦
Select
高温时节栽培食用菌的两项降温措施
江同军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 使用返光膜返光膜是冬季蔬菜生产中使用增温补光的设施。近年来,笔者把它用到了晚春、初夏、早秋的食用菌生产中,以返射阻挡强烈的阳光来降低棚内温度,收效良好。使用方法:在棚膜上面喷水预湿,再把返光膜趁湿吸附上面,然后用网孔5cm左右的网片罩住返光膜以防风,网片上面每1m再拉一道压膜线更好。
Select
怎样制无公害蘑菇肥
李正飞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喷施菇肥是蘑菇夺高产的有效方法。这里介绍7种无公害的蘑菇肥制作方法,请广大菇友不妨一试。
Select
双孢菇高产六要点
王德明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充分预湿 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若不能补足水分,以后将很难补足,这样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Select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安全性创新技术简介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变农田种菇为林地种菇 ①种菇不占用农田,不与粮棉争地。②不用搭建菇棚,节省建场成本。③杨树林地的土壤、环境、空气的卫生条件极佳,提高了香菇产品的安全性。④树叶的蒸腾作用,使大量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吸收了大量汽化热,使菇场小气候降低了温度,增大了湿度,提高了夏菇的产量和质量。⑤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菇场的氧气,有利于好氧香菇生长。⑥增加了林地的肥料和水分,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
Select
温度计的简易校验方法
姚志武;李文志;闫新发
2009, 31(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常用玻璃棒式温度计的校验方法 ①自然测温对比法把存放的多只温度计排放同一平面,注意手拿温度计时,宜远离测温头,并防止人体呼出气体冲击测温端头,影响自然温度显示。从中选出几支数值一致的温度计,进行下一步校验。②中心测温校验;从上述方法选择测温头(银白色或红色)液球大小一致的温度计,采用医生测量人体温度的方法,把测温头夹在胳膊腋窝中或舌根下压住5-10min后,取出时快速认定测量正常人体体温为37℃的温度计,选定为误差值≤0.5℃的标准温度计。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人登录
编辑登录
最新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上海农科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