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胡秀花;左启华;窦铁岭;张立峰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蔬菜消费结构的高级化,探讨喜凉性的食用菌时序供应规律与经济特征,对市场有效组织与生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批发市场平菇为代表,采集2005-2007年的日均交易量、单价与交易额等资料,研究华北温带地区食用菌供求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平菇市场存在明显的夏秋淡季与冬春旺季的周年性变化,平菇季节差价高达82%-93%,而日均交易额全年变异较小。华北温带地区的夏秋淡季食用菌市场存在很大的待利用空间;面向淡季的食用菌供应,经济效益显著,亟待产业化市场组织与环控性生产技术的支撑。
  • 产业论坛
  • 刘宇;赵卫东;李志军;王守现;李守勇;贾乐新;耿小丽;孟莉莉;林秀敏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北京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提出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战略需求、基本思路和采用循环理念发展的三种模式。为了获得最大效益,提出三种山区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
  • 李青松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生理生化
  • 李晓博;李晓;李玉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和接种双孢菇后不同生长阶段的酶活性变化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料发酵及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期间,纤维素、半纤维索和木质索的降解与酶活性变化有关,酶活性高降解速率就决,酶活性低降解速率就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阶段和蘑菇发育阶段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都有降解作用,但是前者低于后者,其中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蘑菇发育阶段。处理1(稻草)对木质素、纤维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产量也是最高的。
  • 徐冲力;陈艳秋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及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25g,蛋白胨2g,硫酸镁0.5g,琼脂20g,水1000mL,并确定了葡萄糖是影响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
  • 深层发酵
  • 苏艳秋;王茂;竹文坤;贺新生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研究木蹄层孔菌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各动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总糖浓度及氨基态氮浓度逐渐降低;菌丝体产量及菌丝球密度在前期逐渐增加,后期稍有减少;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Y3=0.779/(1+3.304e-0.197x)。发酵液pH值随时间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发酵终点pH值达到1.50。目前为止木蹄层孔菌是蕈菌中产酸能力较强的新菌株。
  • 王涛;田文;游玲;魏琴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子设计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测定大秃马勃Calvatiagigantea(BatschexPers.)Lloy菌丝生产量为指标,对大秃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渣4%,蔗糖3%,硫酸铵1.3%,KH2PO41%,MgSO40.5%;最适发酵条件:温度为22-26℃,发酵时间为5-6d,接种量5%-12.5%,装液量120-150mL/500mL三角瓶之间,摇瓶转速150-180r/min。
  • 资源调查
  • 申进文;庄庆利;何培新;楼海军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河南省栾川县发生的一处羊肚菌的生态环境,测定了土壤的含水量、pH值、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并分析了其中的细菌。结果表明,羊肚菌在持续高温后突然降温,然后连续阴雨天气时发生,子实体下方的土壤中有野草和野菜等草本植物根系穿行,并发现了蝇蛆活动,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较低,属于贫瘠类型,但总磷含量较高。子实体下方土壤细菌总数为2.45×106个/g,低于附近不发生子实体的土壤;而且从羊肚菌下方土壤只分离到了2种芽孢杆菌,也没有附近不发生子实体土壤种类多。
  • 育种驯化
  • 邹立扣;潘欣;韩军涛;杨明富;魏碧霞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获得不同种鸡枞菌总DNA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并克隆出3种鸡枞菌ITS区序列,首次对不同种鸡枞菌ITS区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为以后的鸡枞菌培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史德芳;高虹;周明;王少华;程薇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个巴西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生物量及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N—o7菌株总体指标优于其它菌株,适宜作为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的高产菌株。
  • 王谦;赵洁;巩竞;杨栋慧;金黎明;王蕾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对13株糙皮侧耳菌株在以秸秆(应季麦秸)为主要培养基的试管中长速比较,筛选出长速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的金风9301,且其生长后的固体基质的全纤维降解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该菌株对于利用富含木质纤维索的秸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王华;陈敏;王翠香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宇;陈文良;耿小丽;王守现;孟莉莉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杏鲍菇1O号菌株和13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18.33%。
  • 刘甫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培养材料
  • 徐彦军;安华明;杨方;沈美玲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梨枝屑为主要栽培料,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对梨枝屑栽培的杏鲍菇某些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配方③(梨树木屑50%,玉米芯42%,玉米粉5%,蔗糖1%,石膏1%,石灰1%,pH:7.5)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较高;梨枝屑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多糖、脂肪含量较高,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
  • 秦艳梅;陈文杰;赵丛波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彭秀;李常安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产区,种植甘蔗约67万hm^2,年产甘蔗叶约2000万t,每年甘蔗收获后都有大量甘蔗叶遗留在田里,或就地烧掉。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蔗田肥力,但同时造成对空气的污染。据报道,甘蔗叶按其含养分计算,含氮40-60kg/t,磷酸30-40kg/t,氧化钾105-120kg/t,相当尿素90-105kg/t,钙镁磷肥150-180kg/t,氯化钾165-195kg/t,还有大量有机质,营养成分丰富。笔直进行了用氨化后的甘蔗叶栽培鸡腿菇试验,效果很好。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 钟祝烂;张明华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金雪花;杨薇;李正明;苏有勇;戈振扬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沼液做滑菇母种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沼液、沼液与农副产品下脚料的不同组合对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沼液(沼液1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适合滑菇菌丝生长,而在10%沼液里加入10%的不同农副产品下脚料并没有促进菌丝生长,但在10%沼液里加入10%的豆粉,促进了菌丝体干重的增长。
  • 吴松权;刘继生;全雪丽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从葡萄糖、蛋白胨、酸碱度、温度四个因素的三个水平,并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两个方面来确定栎松口蘑母种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菌丝生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蛋白胨,其次是酸碱度、温度、葡萄糖,最佳组合:葡萄糖20g/L,蛋白胨1g/L,酸碱度5,温度21℃(A2B1C1D1)。而影响菌丝干重的最主要因素是酸碱度,其次是温度、葡萄糖、蛋白胨。最佳组合:葡萄糖20g/L,蛋白胨3g/L,酸碱度5,温度23℃(A2B2C1D2)。
  • 指导生产
  • 刘晓红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四个方面浅析了辽东地区香菇生产效益:首先香菇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市场,投资较少,见效快;其次香菇生物学效率高,投资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再次香菇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工业发酵废料,利用这些材料栽培香菇,不仅可以得到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时还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最后香菇生产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可农户生产,可规模化生产,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无公害栽培
  • 张浩;张祥辉;逯忠斌;李玉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温室试验的方法,用HPLC测定了多菌灵和噻菌灵在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噻菌灵在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中半衰期分别为2.24d,2.58d;5.01d,6.21d;在平菇子实体中的消解速度要快于培养料;最后一次采样测定平菇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各自检出极限0.0015mg/kg和0.0075mg/kg。
  • 刘雪琼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翁汉东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莆田是福建省蘑菇主产区,蘑菇年栽培面积超过400hm^2,产量达3万t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市范围示范推广蘑菇规范化栽培技术以来,已历时近20年。期间通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菇农的实践摸索,对原有蘑菇栽培技术操作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适合当地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实践证明,此技术措施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其操作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飨广大菇农。
  • 魏银初;李九英;曹小娣;王克强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永权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广建;汪洁;全卫丰;季宏更;薛璟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育红;周晓磊;张军;郭倩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蔡英群;黄荣锋;蔡英卫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蘑均属中低温型菌类,现常规自然气候栽培,秋季接种菌袋,冬季长菇。因此一些企业投资建造冷库设施,进行制冷调控适温出菇,但生产成本较高。
  • 王卫东;吴风华;赵武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贡卫东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本、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经20年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平菇高绩效栽培种植技术,以飨广大菇农朋友。
  • 李全忠;郝婷芳;吴青军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闫宝松;马凤;张跃新;郭宇兰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灿;赵牧峰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庆武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贮藏加工
  • 田广文;陈德育;杨祥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富硒灵芝和茶叶为原料,接入红茶菌,经发酵制成风味独特的保健饮料。结果表明,当砂糖加量5%时,富硒灵芝加量不宜大于3%,富硒灵芝与绿茶配比品质更佳。发酵时红茶菌的接种量5%,发酵温度30-C,发酵时间5-8d。
  • 李娜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工而成的罐藏褐蘑菇,不含护色剂及其他化学物质,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是一种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其质量完全符合蘑菇罐头的国家标准。
  • 李志豪;王东明;冯福娟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杏鲍菇采用不同的保鲜加工方法,除冰箱保鲜过程中,游离氨基氮、维生素B6总量增加外,都会造成营养物质总量的减少,其中以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量损失较大。几种方法相比较,烘干法、风干法处理,游离氨基氮、脯氨酸、维生素B6、维生素C相对损失多;盐渍、制备软罐头法处理,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相对损失多。
  • 病虫害防治
  • 支月娥;黄建春;汪毅;顾军伟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崔颂英;张晶;牛长满;李春艳;矫天育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 梁玉勇;田战强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夏长水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短椴木熟料栽培灵芝具有成本投入较少,栽培种植简便易行,原料分布广泛易取,生产周期短,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的特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种植好项目。在安徽、山东、湖北、河南等省份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然而,在生产中,由于褐斑病的连年发生和为害、严重影响了灵芝的生产。致使灵芝种植效益降低,品质产量下降,一般减产达20%-50%,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在某种程度上说,如何防治褐斑病已成为灵芝种植成败的关键。
  • 食用菌与健康
  • 刘莹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3种食用菌粗多糖体外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K_B法对褐蘑菇、香菇和滑子菇粗多糖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论:3种食用菌粗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革兰氏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性,但都不如抗生索药物抑菌『生强。在同等条件下,3种食用菌粗多糖的抑菌活性都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香菇粗多糖抑制性最强,所以3种食用菌粗多糖作为天然的抗菌组分可以有选择地应用到相关的药品、食品中,作为消臭及抑菌防腐添加剂、保鲜剂,但其本身的结构及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小集锦
  • 张劲松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上海市农科院,中国食用菌协会和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主办。上海市园艺学会协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承办的“2008灵芝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论坛”于2008月11月13-16日在上海农科院会务中心举举行。这次会议邀请了在灵芝科研和开发方面的资深专家和国内灵芝产品的大企业参加。出席会议的人员有70多人,其中有国际著名的食用菌学专家张树庭教授,有灵芝药理学研究的大家林志彬教授,有柏林自由大学免疫学专家樊华教授等。
  • 冯国明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预防杂菌发生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王穿才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常的食用菌生产,从制种到栽培的一般需要50-65d,遇有低温,甚至还会更长一些。为缩短生产周期,节省人力物力,自2004年以来,笔者在栽培大球盖菇、平菇及金针菇等品种时,采用一步扩大法生产,即改换母种培养基,直接将母种接种于生产种,均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友参考。
  • 李正飞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温湿度均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此时菇蕾盛发,菇潮集中,是香菇长菇高峰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造成霉菌烂菇。因此,春季香菇必须精心管理。
  • 朱广凯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斑病和锈斑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常见的两种病害,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现将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
  • 辛洪湖
    2009, 31(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塑料棚大椒地里套栽平菇,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现将大椒套栽平菇技术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