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忻龙祚;梁枝荣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生产在我国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膳食结构安全意识的提高,21世纪的食用菌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个转扼点,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家户户庭院式生产模式,转向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目前发展的—个主流方向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走向设施化培养生产和标准化产品时代,迈向了资金密集型生产;第二个发展方向就是笔者正在探索的食用菌原生态野生栽培,利用回归自然原生态出菇,充分利用野外天然环境进行全开放的原生态野生栽培,生产野生的食用菌产品。
  • 赵继亮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产业论坛
  • 张春风;郑焕春;张季中;李国政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深层发酵
  • 陈欣;梁慧星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平菇菌丝富硒培养进行单因子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硒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分数1.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8.0mg/L,起始pH7.0,培养时间5d,平菇菌丝富硒量得到最大,为331.49μg/g菌丝。
  • 黄志立;张丽君;黄彦君;刘冬;梁世中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设计L18(36)正交试验确定了可提高云芝菌丝体中SOD活性的深层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种龄>光照>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温度,而对菌丝体产SOD总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培养时间>光照>接种量>种龄>装液量>温度。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确定云芝菌丝体产SOD的最适培养基为:种龄3d,接种量10%,培养温度25℃,装液量100mL,微弱光照,培养4d。
  • 生理生化
  • 刘莹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水提醇沉的方法来获取褐蘑菇子实体中的活性肽类物质,且根据不同条件下活性多肽的提取量为指标来确定活性多肽的最佳提取条件(料水比1∶12、时间6h、温度4℃、pH值7、水醇比1∶1.5),旨在为褐蘑菇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开发应用打下基础。
  • 资源调查
  • 余海尤;麻兵继;张彪;王震;庄庆利;关园园;徐柯;申进文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育种驯化
  • 赵丽;陈艳秋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O个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0.27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四大类:哈尔滨微生物研究所的菌株黑29单独聚为一类:辽宁锦州的菌株森花单独聚为一类;2003(延边大学农学院)、l1号(延边大学农学院)、7号(延边真菌研究所)、黑29(吉林省蛟河市)、金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归为一类;其它菌株归为一类。
  • 王杰;林俊芳;赖进土;郭丽琼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草菇担孢子可以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受体和进行转基因草菇的后代遗传稳定性分析,其萌发率直接影响着试验的结果。试验对影响草菇担孢子萌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胺T消毒5min,其萌发率最高,为0.2077%;萌发率最高的是③号培养基;采用孢子印方法收集的草菇担孢子的萌发率高于自然弹射方法收集的萌发率;草菇担孢子的最佳萌发温度为36-C。
  • 吴岚;陈双林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提高脱皮马勃单孢子菌种的分离效果、以及探讨脱皮马勃孢子萌发对自然生境条件的要求,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营养物及浓度和光照等条件对其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25℃是脱皮马勃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葡萄糖和Bonar液可促进孢子萌发,而氯化钠则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光照或黑暗对孢子萌发无影响;来源于两个不同年份的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
  • 周礼红;王仕敏;罗丽美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是重要的药食用真菌。通过对蛹虫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到1株优良的菌株CMM-81。经固体发酵,虫草菌素和腺苷含量分别为0.437%和0.036%,是出发菌株的2倍。菌株CMM-81经连续15代传代培养,虫草菌素和腺苷的含量保持稳定。
  • 朱国振;闫培生;曹立新;王凯;吴晗琪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18个真姬菇菌株在平板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总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速度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间呈负相关(-0.442);18个菌株中,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49菌株,其产量为244m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JB06菌株,其产量为1353mg/L;总多糖产量高产菌株为JB06,其总多糖产量为1575mg/L。
  • 刘玉霞;王谦;陈瑞玲;于春涛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对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菇用1%蜗牛酶与1%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制备原生质体,酶解时间应控制在3h之内,以2h为最宜;酶解温度28℃左右;适宜菌龄为5日龄;以0.6mol/L蔗糖配制酶解液和作为制备与再生渗稳剂均最优,再生率最高,可达2.1%,比以甘露醇作为渗稳剂再生率提高近3倍。
  • 牛瑛萍;贺永喜;冯斌;王卫东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野生柳黄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质、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柳黄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0-28℃,最适温度是24℃;柳黄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8.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0。
  • 李蓁;姜新良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海洋;王爱武;刘克全;储凤丽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对6个双孢蘑菇菌株在菌丝长势,产量及颜色的比较,得出商Ag一2在菌丝长势,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当地的主栽菌种进行推广。
  • 姜涛;张忠伟;李广瑞;魏立敏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培养材料
  • 刘俊华;王宝琴;邵春水;高树涛;吴正锋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沙漠乔桑木屑为主料,通过添加亚硒酸钠来培养富硒灵芝,结果表明,添加硒量200-1200μg/g,得到了含硒量在26.8-52.2μg/g的富硒灵芝。亚硒酸钠添加量在400μg/g时,灵芝的硒产量最高。相同条件下以棉子壳为主料作对比,其富硒量不及以乔桑木屑为主料的,而单位重量的两种主料灵芝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故沙漠乔桑是一种适合培养富硒灵芝的优良的培养基主料。
  • 宋越冬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槐尺蠖蛹为寄主,进行蛹虫草的接种试验。试验表明:寄主用0.5%医用碘伏浸泡3min→3%的双氧水浸泡2min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把菌种注射到寄主体内,培养50d后子实体成熟,出草率达90%以上。
  • 马晓娣;刘贵巧;房刚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接种,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5d,出菇提前4-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
  • 张敏;李红;苏君伟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宾王菇[Lyophyllumfumosurn(Pers.:Fr)Kummer]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d上宾王菇菌丝生长最好,培养基j、c次之,因此适于母种的生产;培养基m上菌丝生长整齐,但没有出菇和老化现象,适于母种的保存。
  • 覃宝山;覃勇荣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板栗苞壳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用稻草、棉子壳等作对照进行栽培试验。从菌丝生长状况、出菇性能、生物转化率和平菇的商品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性能良好,生物转化率较高,商品性状良好等优点。
  • 指导生产
  • 黄良水;徐立胜;江美芳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建春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锁现民;蔡树威;张现法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无公害生产
  • 李上彬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卢尚杰;李喜范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梁连友;李鸣雷;呼有贤;余仲冬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介绍了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模式,该模式每座日光温室栽培香菇5000-10000袋,保温、保湿性能好,脱袋出菇,劳动量减少,便于人工调控,适宜规模化经营,还可以进行反季节(夏冬季)栽培香菇。
  • 马庆芳;张丕奇;戴肖东;韩增华;孔祥辉;刘佳宁;贾文华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东;刘勇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铁军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何志强;岑延新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文杰;韩韬;秦艳梅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池惠荣;陈颖;王立安;赵克东;赵大振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徐洪海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孟繁宇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蛹虫草诱变菌株Z9人工栽培的最佳条件,并探索植物生长激素对诱变菌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诱变菌株栽培的最佳的原料-大米蛹粉比(g/g)为100:15,原料含水量以65%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最适pH为7.5,在500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为5.13g;喷洒赤霉素能有效促进蛹虫草诱变菌株Z9的生长,培养26d子实体产量比未喷洒赤霉素提高7.7%。
  • 潘湖生;余建美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晓红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红;高文;张建军;谢海彬;秦晓梅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戴水莲;谢绍辉;袁全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采收第2潮菇后的平菇菌袋先后进行2次注水,结果发现:每袋每次注水量为1.0kg时效果最好,第3至第6潮鲜菇产量之和最高可达1.40kg,加上第1、第2潮菇的产量,总的生物转化率可达264%,且第2到第6潮菇之间的转潮期大大缩短,依次为9d、11d、10d、13d。
  • 黄元国;唐宪兵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杨树,栽培广泛,许多地区有成片杨树林,所占土地也多为优质良田。在杨树初栽的4-5年内,林地一般可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但之后杨树林则不宜再种植农作物,大多弃耕。如何利用杨树林发展经济,各地有多种探索。利用杨树林地,采用播种后即进行覆土的粗放式栽培双孢蘑菇未见报道。笔者根据3年来的实践,就此技术作如下介绍。
  • 病虫害防治
  • 袁永昌;王朝江;高春燕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氯”即二氯异氰尿酸钠,为外用广谱消毒剂、灭菌剂,对菇场消毒和接种空间的灭菌,是制成烟剂后再点燃方式。然而,对于“二氯”烟剂的灭菌效果则长期存有争议。实际生产中,若按4g/m^3的使用量灭菌30min,常会产生污染。因此,很多种菇户仍坚持使用甲醛及高锰酸钾,尤其是在制种阶段,或按推荐剂量的2-3倍(8-12g/m^2)使用。
  • 陈彩贤;黄艳花;覃连红;梁秀芝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对为害食用菌最严重、发生数量最大的双翅目害虫菇蝇及粪蚊的诱杀效果进行方差分析,试验条件下不同配比的糖醋液对食用菌主要害虫菇蝇和粪蚊均有诱杀作用,其中以糖∶醋∶酒∶水比例为4∶4∶2∶10,并添加总液量的2%的30%敌百虫乳油的诱杀效果最好。
  • 伊建东;黄茂富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贮藏加工
  • 崔福顺;李官浩;李晓波;杨咏洁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五味子黑木耳复合乳酸菌饮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复合液的添加量15%,稳定剂CMC0.6%,原料乳35%,白糖4%。
  • 魏新雨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实验技术
  • 于加平;赵荣;林瑶;王建华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杏鲍菇、秀珍菇和榆黄蘑中铁、锰、锌、铜的含量,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这3种食药真菌中硒的含量。选用硝酸和高氯酸(5∶1)混合消化液进行消化。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76%-2.12%,回收率介于95.8%-103.2%。结果表明,榆黄蘑、秀珍菇和杏鲍菇中含有较高的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和硒等,揭示了这3种食药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李志军;黄芳;赵晨;孟玲;宋爱荣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蒽酮-比色法测定灰树花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试验采用沸水水浴不同时间、冰水冷却后不同静置时间的前处理方法测定灰树花提取物的总糖含量。采用酒精浓度为65%、70%、75%、80%、85%、90%、95%、100%,酒精倍数为10倍、25倍、40倍、50倍的稀释浓度,以蒽酮-比色法测定灰树花提取物还原糖含量。结果:沸水水浴不同时间处理对样品总糖含量的影响较大,沸水浴6min后,冷却所测定的总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为73.74%。静置时间的长短对吸光值影响不大,在静置4h内测定值稳定性好;不同酒精倍数及不同酒精浓度对样品的还原糖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加入50倍酒精、浓度为80%的处理,所测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5.21%。因此,在灰树花提取物还原糖含量测定时,采用80%的酒精定容至50倍为宜。
  • 机具设备
  • 李全忠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规模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不仅灭菌室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还有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等一系列非常规范的食用茵生产设备,因此生产成本很高,成品率也很高。而作为分散经营的小规模食用菌生产者来说,投入大量资金建造高水平的灭菌灶既没有经济实力,也不现实。但是,不管是集约式工厂化生产,还是小规模的农户生产,灭菌对袋式熟料栽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灭菌质量不仅影响菌袋成品率,而且还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率。笔者在长期从事食用菌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节能双锅双机灭菌灶,由于这种灶能节约大量燃料,对小规模食用菌生产者非常实用,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 李宏伟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塑料膜覆盖式常压灭菌锅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适于规模较大食用菌栽培的灭菌方法。近年来在东北食用菌主要产区被广泛应用,但广大菇农对其灭菌的原理和使用的要领掌握不全,常常造成灭菌不彻底,出现大量的酵母茵、链孢霉、绿色木霉等污染,严重时可达80%以上的污染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如何提高塑料膜覆盖式常压灭锅灭菌效果探讨如下。
  • 小集锦
  • 辛洪湖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椒行下温度较低,是夏季栽培平菇的好场所。多年实践还发现:大椒地套栽平菇,不仅大椒长得更好,而且产出的平菇质量及产量更高。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一般场地不宜栽培平菇,而夏季的平菇价格较高,可利用大椒地夏季套栽平菇提高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
  • 朱广凯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框架武栽培平菇,通常只有在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框架式菇床上进行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配方及菌种的基础上,平均产菇达15.5kg/m^2,其中反面产菇7.6kg,产量比仅在正面产菇增产近一倍,且可提早出菇7d左右。下面介绍平菇菇床正反两面栽培技术要点。
  • 徐占波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寒冷地区制作菌种时,利用普通房间培养菌种,空间大,升温浪费资源,温度不好控制。现介绍一种简易恒温培养箱,适合各级菌种的培养。
  • 许景闻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食用菌病虫害始发的季节。如何种出绿色的木耳,减少农药防治,提高生物效率,这是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行业管理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该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近两年,木耳出现前所未有的减产趋势,笔者走访了省内外一百多家耳农种植户,就当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用农药不当是抑制菌丝正常生长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现就当前段木木耳的病虫害的预防方法,减少农药使用,提出从源头抓起的相应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供广大耳农及相关的从业者参考。
  • 庞全宝;冀秋鸽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麦粒来生产菌种,但后期易出现糖化现象,导致制种失败。经过多次的试验,采用以下制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 班新河;魏银初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接种前,若发现部分菌种袋发软,没有足够的把握将其应用于生产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笔者的经验是,采取恒温箱培养菌丝法对菌丝活力作简易鉴定。
  • 王德明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有菇农来信反映:食用菌生产一到后期,菇蚊、菇蝇等虫害发生特别严重,询问如何防治?现解答如下。
  • ;高明金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窗机空调冷库”(《食用菌)2008年第4期)发表后,来电、信咨询者络绎不绝。现将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借《食用菌》杂志一角一并进行解疑。望广大菇友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购买、使用。
  • 聂伟华;谢世平
    2009, 31(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素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之美称的竹荪,由于菌体俊美飘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6月份以来,顺昌县高阳乡的菇农们又逢竹荪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