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胡晓艳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食用菌病毒的危害、应用脱毒菌种的优势及制作脱毒菌种的几种方法。可为相关工作者及广大菇农提供一定参考。
  • 钟孟义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四大要素:设施、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的浅析,阐述了四大要素在工厂化栽培中的重要性。
  • 产业论坛
  • 赵润洲;王振河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灵菇(Pieurotuznebrodens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自灵菇驯化栽培的历史较短,商业栽培的历史不长,与传统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如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相比,在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尚欠深入。所以,白灵菇产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才能保证自灵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笔者的观察及生产经验,就白灵菇生产发展提出下列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 孙兴祥;丁立彤;曹坚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充分利用盐城市地方资源优势,协调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针对盐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适合盐城市食用菌发展新思路。
  • 生理生化
  • 肖兴;陈春兰;陈清乐;郑国扬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供试培养基中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15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为28-30℃。
  • 深层发酵
  • 黄爱荣;缪礼鸿;边银丙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摇瓶培养及发酵罐发酵试验,对双孢蘑菇2796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的优化结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值6.5,最适培养温度25℃,接种量5%,培养时间5-6d。发酵液的pH值与菌丝球生物量等指标可作为液体菌种发酵终点判断的依据。双孢蘑菇液体菌种传代和扩增试验结果表明,斜面母种经5级传代扩增1万倍后菌丝仍具有较高活力。一级-五级液体菌种活力相近,作为原种按1%接种量制备固体栽培菌种菌丝平均满瓶时间为27d,比传统的固体原种制备栽培菌种时间缩短25%。
  • 陈志杰;袁书林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糙米浆、麦芽汁和黄豆芽汁为培养基组成的灵芝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深层发酵的起始pH5.5、接种量10%、装液量40mL和接种菌龄5d时可以获得最大灵芝菌丝干重。方差分析表明装液量和接种菌龄对灵芝生长有显著影响。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第7d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g/L。
  • 夏晓静;李明;李守勉;田景花;张硕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液体培养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产胞外多糖最适碳源为淀粉,其最佳浓度为6%。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胞外多糖的生产,最适有机氮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
  • 资源调查
  • 申进文;张彪;麻兵继;王震;庄庆利;关园园;徐柯;张玉亭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晓;李玉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育种驯化
  • 尹小武;李卓涵;刘书畅;董德贤;李荣秀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冬虫夏草分离株进行DNA鉴定,测定其固体培养菌丝体中虫草多糖、腺苷和虫草素。方法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对冬虫夏草分离株进行测序和分析;分别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和虫草素。结果将所测得的冬虫夏草分离株18S-28SrDNAITS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与AB067721(Hirsutellasinensis,日本)完全相同,与AJ309359(Hirsutellasinensis,贵州大学)相比在544位多一个G,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该分离株为冬虫夏草的真正无性型-中国被毛孢;菌丝体中虫草多糖、腺苷和虫草素分别为16.81%±0.669%,(342.7±5.20)μg/g、(10.41±1.32)μg/g。
  • 金卫根;周亚平;陈传红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硫磺菌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天的菌丝体,以0.6mol/L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8.9×107个/mL。
  • 祝子坪;李娜;贺建东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6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用不同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产量差异很大,体积形态也有差异。酶解和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有显著影响,甘露醇为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时再生率较高。
  • 赵占春;姜新良;李蓁;杨兴国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安秀荣;燕玉圳;于清伟;王庆武;薛会丽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魏银初;罗中伟;王春雷;李九英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生产上引进的1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结果选出了当地当季的栽培品种:9月初种植,灰白色品种以江苏高邮的9400为主,搭配高抗48、9703、春秋抗王;灰黑色品种以黑选5号为主,搭配黑平王、2106。
  • 付绍春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种松口蘑菌种的保藏方法,保藏松口蘑菌株1年以上,可保持松口蘑菌株的活力,经转管活化的松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是传统保藏方法的3倍。此方法操作简便,是值得在菌根菌类菌种保藏中应用的方法。
  • 培养材料
  • 王淑珍;白晨;陆文蔚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用于健康食品生产的羊肚菌液体发酵适宜培养基为:蔗糖2%,玉米粉2%,酵母膏1%,豆粕粉1%,无机盐KH2PO40.05%,MgSO40.05%,FeSO40.1%,ZnCl20.1%,可以获得干菌丝体17.0g/L、胞内与发酵液多糖积累量分别为14g/L、0.78g/L。在此基础上,采用10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试验,结果与摇瓶相符。
  • 翁丽丽;毛玉帮;宋启印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胶陀螺7种栽培配方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粉碎柞树皮和麦粒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若采取合理的比例混合,生物学效率最高,添加一定量的玉米面可以提高胶陀螺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确定并筛选出胶陀螺较高产的配方。
  • 王广耀;马驰峰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尚堃;于醒;李建南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袁文斌;赵宝山;赵廷廷;刘奕琳;刘妍菊;邹莉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菌丝生长势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284cm/d,为元蘑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6种原种培养基中a3在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两方面总体优于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1.23c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为元蘑原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 陈启凡;刘晓红;周淑清;肖伟先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不同品种生产中应用保水剂MD-1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将1%保水剂MD-1直接与培养料混拌栽培食用菌,节水、省人工、污染小、菇质好,并缩短了生长周期,显著提高了食用菌产量。
  • 周建树;孟庆国;赵洁;韩冰;陈超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 马晓娣;刘贵巧;房刚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质量分数(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加入母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状况、过氧化物酶活性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大小适中的A(MP3005KM)和B(MP3005KB)保水剂在促进菌丝生长、提高菌丝活力等方面综合效果较好。保水剂使用浓度为1%时效果最好,A、B保水剂分别使菌落直径增长112.8%和110.3%,菌丝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299.4%和145.6%。由此可见,选择适宜类型及质量分数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加入母种培养基,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菌丝活力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 指导生产
  • 毛可荣;吴应淼;吴银华;姚庭永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 宋秀红;侯桂森;任中兴;贾淑云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无公害生产
  • 赵建荣;王慧敏;赵加蔷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刘云;刘莲;夏志兰;刘东波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北虫草子实体人工培养条件试验表明,获得北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条件:温度22oc;培养基含水量60%最佳;pH值范围是5-7;光照,子实体分化形成要求光强在150Ix以上,最适光强500l×,日光灯强光3000Ix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 别士平;李涛;付祖科;汪华祥;邓士元;冯青青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玉江;韩增华;张介弛;戴肖东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贾博渊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金枝;郭仲朴;刘瑾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阮毅;戴敏钦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华;刘新萍;热汗古丽;邓永红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桂富;任仁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兴龙;林文;张士义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fumosum(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
  • 刘小琴;练长春;黄卫华;练长勋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丽娥;赵文娟;秦涛;马齐;吴江洪;刘永宝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液体菌种由于其有利于高效率、工厂化、规范化栽培,解决了食用菌集约化生产中的瓶颈制约难题,且与固体菌种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出菇齐、成本低、纯度高、活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食用菌栽培者的青睐,已成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发酵罐的操作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提高发酵成功率一直是普通生产者的使用难题。笔者经过几年对70型发酵罐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该设备高成功率的实用规范化操作规程,供大家借鉴。
  • 病虫害防治
  • 李光强;赵静;庞献伟;庞茂旺;尹素芬;赵鑫;郑方强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异型眼蕈蚊是危害食用菌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灰树花、猴头、榆黄菇等。试验在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单雌产卵量为39.4粒,从产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为17.5d,雄虫比雌虫羽化早1-2d;卵期为3.3d;幼虫共4龄,整个幼虫期为10.4d;蛹期为3.8d。所试8种药剂中,以40%辛硫磷乳油的药效最好,5000倍液用药72h后防效可达到89.83%,并随着浓度和用药时问的延长效果越好;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00倍液,96h以后药效达94.92%;其他的药剂药效都不明显或很差。
  • 韩增华;张丕奇;戴肖东;刘佳宁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毕庶早;曹德宾;边文范;王广来;许磊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贮藏加工
  • 王晴华;阮美娟;单圣烨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饮料流动特性的测试,分析得到双孢菇果肉饮料在温度为28℃、38℃、48℃时为触变性流体,在温度为58℃、68℃时为假塑性流体,同时,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饮料在三个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饮料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通过Arrhenius方程进行描述。
  • 柴慈桐;刘莲英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平菇、大豆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平菇大豆复合饮料的工艺流程,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即平菇提取液与大豆乳配比4:6、白糖7%、黄原胶0.04%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06%,制成稳定性良好,清香甜爽,具有较高营养及保健价值的复合饮料。
  • 食用菌与健康
  • 李守勉;任清;李明;田景花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水浸提法从金针菇中提取多糖,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金针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为1:5、浸取温度为95℃、浸取时间为5h、pH值为8,最高得率为:1.1254%。通过抗氧化效果和保湿效果测试表明金针菇多糖具有较好的保湿能力和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 营养成分
  • 索晓敏;李波;聂磊;李斌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鸡腿菇菌柄和菌盖干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总糖、多糖、还原糖、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核酸、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在菌柄中的含量为53.89%、47.83%、2.51%、12.68%、7.24%、0.57%、3.95%、4.14%、11.37%、7.18%;在菌盖中的含量为24.76%、31.89%、4.09%、34.05%、25.46%、1.86%、9.89%、5.72%、13.88%、8.80%。菌柄的总糖及多糖含量较高,菌盖的粗蛋白、游离氨基酸、核酸含量较高。菌盖中的八种矿物元素(K、Na、Ca、Fe、Mg、Zn、Cr、Cu)含量均高于菌柄,其中Fe、Zn含量约为菌柄的3倍,二者都是高K低Na,都含有微量的Cr。
  • 机具设备
  • 张云川;赵美华;吴晗;李永军;柏流芳;万丽娜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组建了一套湿冷菇房,着重进行相对湿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湿冷菇房的温度、相对湿度能稳定控制,温度波动小于1℃,相对湿度波动控制在±5%。即使在制冷、通风运行情况下也能实现温度及相对湿度的稳定性。
  • 罗仁炳;李远江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实验技术
  • 蔡振优;张拥军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粉碎工艺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黑木耳多糖得率为指标,分别采用超微粉碎法及普通机械法两种不同的粉碎工艺,研究粉碎粒度对黑木耳多糖溶出量及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水提的最佳条件下,原料粒度对黑木耳多糖的溶出量影响很大,粒径越小,多糖的溶出量越大,但对多糖溶出率的影响不同。
  • 国外蕈情
  • 杨国良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蘑菇的工厂化生产是机械化、空调化、集约化的高级生产方式,使种菇这种农活不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具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先进性。因此明确,本文叙述词用“工厂”而不用“菇场”。
  • 小集锦
  • 杨儒钦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畦栽或大袋栽培金顶榆黄蘑,容易出现边沿和局部出菇过密而造成幼菇蔫萎现象,不但影响菇的产量,还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定位出菇即能克服上述不足。同样的条件即能达到高产优质之目的。具体作法如下。
  • 高志峰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9年5月13日,由甘肃省陇南市食用菌开发中心申请的“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获发明专利。此项发明专利的取得填补了陇南市食用菌产业开发上发明专利的空白,标志着食用菌产业开始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 薛华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出菇后期,为了增强出菇后劲,菇农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添加营养液进行追肥。但只有采用正确的添加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则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给生产者带来损失。
  • 冯国民
    2009, 31(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夏季栽培蘑菇因气温高、湿度大、蘑菇杂菌基数高。此时如果针对这些特点,分阶段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