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胡淑琴;刘学铭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几年我国一些食用菌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概述了食用菌中的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风味物质、矿物质等成分的结构、性质、分离纯化等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食用菌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深度开发利用方面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应用前景。
  • 黄毅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二十年来,经过起步、发展、快速发展三阶段,现已结束暴利,进人合理利润期,应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张。提出: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开拓当地市场为主的建议。
  • 产业论坛
  • 章忠梅;章钢明;汪燕琴;汪培鸿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生理生化
  • 张哲;牛万宝;赵靖坤;王贺祥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从白林地蘑菇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核糖核酸酶。该酶分子量为14KD,在60℃,pH5.8的条件下活性最强。该酶的活性可被多种金属离子所抑制,不同金属离子的抑制能力有所不同。
  • 赵婷;陈艳秋;李玉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膏、硫酸镁;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20g/L、酵母膏2g/L、硫酸镁0.5g/L,菌丝干重达0.1833g。
  • 资源调查
  • 曾先富;郑林用;熊维全;庞勇;万群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金松茸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3800m的亚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区高山向阳坡面,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植被绝大多数为高山栎(巴郎栎和黄背栎),少量为混交林(高山栎和油松等),林下郁蔽度绝大多数为60%-70%,土壤瘠薄,土壤呈弱酸性,土壤湿度及空间相对湿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16-20℃,夜间最低温6-9℃。调查还发现,小金松茸的发生常伴生一种叫"松茸花"的植物。此外,松茸子实体在特定条件下长出黄色透明绒毛状物质,证明松茸子实体是菌丝体组织和植物组织的复合体。
  • 全雪丽;石铁源;张美淑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长白山区栎松口蘑生长条件、共生树种、土壤与地形等进行了初步调查,旨在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栎松口蘑自然资源及探索半人工模拟栽培技术与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 深层发酵
  • 徐济责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灵芝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发酵时间、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做单因素试验后进行正交试验,经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d、装液量70mL,发酵温度23℃,接种量10%。通过试验的研究,为今后灵芝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参考。
  • 郝继伟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别优化了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氮源最佳组合以及无机盐与维生素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了金针菇88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玉米粉3.0%,可溶性淀粉2.0%,麸皮3.0%,蛋白胨1.0%,KH2PO40.10%,MgSO4·7H2O0.05%和VB10.01%。
  • 育种驯化
  • 徐冲力;李玉;程金良;陈艳秋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在研究白香蘑菌丝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对白香蘑菌丝培养条件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pH范围为4-10,最适范围4-7;光照对菌丝体影响明显,以暗培养最佳;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以稻草、玉米芯、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一定量配比方可得子实体。
  •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了6个常用平菇生产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CMC相对酶活性及抗霉性测定。结果表明,六个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13-0.63,亲缘关系较远。6株菌株的特征谱带Rf值为0.163,0.522,0.569和0.685。北平11、特白平菇和辽平4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平89的CMC相对酶活性最高,平89和北平11菌株的抗霉性最好,综合考虑,平89菌株和北平11菌株较适合辽西地区栽培。
  • 马生发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7个菌株垄播比较,筛选出双13、双7两个双孢菇品种,具有菌丝长势旺、病虫害少的特点,产量分别达到10.72kg/m2和10.35kg/m2。AS2796适合在当地市场鲜销;双7适宜制罐加工;双13既可鲜销也可加工,将成为高温季节栽培的主导品种。
  • 贾定洪;王波;彭卫红;郭勇;甘炳成;黄忠乾;郑林用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8个茯苓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核产量试验研究,发现菌丝生长速度顺序为: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5.157>茯苓(ACCC:50876)>茯苓3号>茯苓01>川杰1号菌株;单一菌株成活率是: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菌株单窖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c-1>GIM5.37>茯苓5.528>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综合三类指标,反映出茯苓5.528、GIM5.37、Pc-1是适合于茯苓栽培开发优良菌株。
  • 孟丽君;王芳;张玉萍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为麸皮10%,葡萄糖2%,玉米粉2%,KH2PO40.2%、MgSO40.1%,蛋白胨0.1%,VB110mg/L;适宜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装量150mL,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10%。栽培试验表明,使用液体菌种做中间种既能缩短原种和栽培种制种周期,也能缩短黑木耳栽培周期,并能提高黑木耳产量。
  • 杜萍;崔宝凯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利用干耳组织分离木耳菌种的简便方法,分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节省材料,只需一小块耳片就能成功分离出所需菌种。
  • 王志强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培养材料
  • 刘建军;金力;朱爱莲;闵亮;胡长春;汪浩淼;张引芳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清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金针菇生长发育期间喷洒不同稀释比例的酵母提取物溶液,研究酵母提取物对金针菇菌丝生长、抗杂能力、子实体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800-1∶1300稀释范围的酵母提取物均能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并能提高和改善金针菇子实体产量与品质,其中以1∶950稀释配比效果最佳。
  • 陈丽新;黄卓忠;韦仕岩;晨晓;潘联富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木薯酒精废渣营养成分并进行栽培毛木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酒精废渣基本成分适合毛木耳的分解利用,经过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毛木耳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的要求。试验中以配方⑧效果较好,产量高,而且表现出较好的菌丝长势。
  • 李青松;蒋毅;旷桂森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香蕉茎叶代替棉子壳栽培猴头菇,棉子壳添加比例为10:8:6,香蕉茎叶添加比例为6:5:4。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共有9组试验,试验表明,以配方⑥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
  • 张云茹;王颖;全学军;胡健波;朱小文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柑橘皮渣为主要原料的9个培养基配方进行平菇和凤尾菇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⑥的鲜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比较高,为9个配方中最优的配方。为柑橘加工企业规模处理柑橘皮渣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张志勇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谢海彬;田毅;李前峰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表明,银杏外种皮加入杏鲍菇覆土中,可以起到防虫、抑菌、促进生长的作用。添加量6%时即可达到生产要求。
  • 杨自轩;王璐;邓惠强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导生产
  • 黄茂富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浦城县是闽北袋栽香菇主产区,年生产量达4000万袋。我县多引用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的241-4菌株,采用高棚阴畦生产模式,接种季节安排在冬末及早春(公历2—3月初)。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因此,明确袋栽香菇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姚志武;李文志;闫新发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无公害生产
  • 倪桂锋;陈建江;陈振金;丁湖广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陈天泰;马述海;吴国德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双孢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双孢菇的需求,实现双孢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参照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的产业标准,广泛收集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冷凉山区双孢菇生产实际,总结出了冷凉山区绿色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
  • 贾明;顾俊标;沈学香;郭倩;姚愚;凌霞芬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出菇期的管理,就是调节好温度、湿度、通气和水分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适宜蘑菇菌丝生长和出菇的最佳条件,以获得质优量多的产品。在控制温度基础上,如何调节好空气相对湿度、通气和水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栽培者必须掌握的调控技术。
  • 鲍文辉;鲍震海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4种规格透气培菌袋进行袋栽香菇效果试验,结果与常规培菌袋相比,透气培菌袋改善了袋内菌丝的生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分化早而多,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 黄桃阁;史国敏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为不覆土不出菇,因此栽培过程中较难实现立体化,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的效率不高。建大棚,成本较高,而且每年的倒茬换土用工量大,严重阻碍了鸡腿菇发展。笔者在2007年大田种植鸡腿菇试验成功基础上,2008年在我市几个乡镇共推广面积达4hm^2以上,效益可观。大田露地栽培鸡腿菇,无须建大棚和小弓棚,投资少,见效快,且不与农争时,是农村农民致富的好门路。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 林俊扬;郭丽琼;陈政明;李碧琼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麒麟菇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培养料配方、栽培季节及栽培模式对麒麟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麒麟菇在本地区的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是:菌株选用Pl8复壮菌株Q1;接种期选择在10月20口左右;栽培模式采用“长城式”垒畦不脱袋床式栽培。
  • 孙永琴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柏林;卢刚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芦笛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梁玉勇;田战强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华;陈江海;曹隆枢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冬闲田发展仿生黑木耳生产,接茬种植单季晚稻.既稳定山区粮食生产,又增加农民收入,并且技术管理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效益高,深受山区农民欢迎。
  • 张传锐;陈代科;刘永吉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虫害防治
  • 欧剑峰;黄鸿;徐洁莲;刘桂清;吴华;郑基焕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额岩小粪蝇Bifrosinabifrons(Stenhammar)是一种中国大陆新纪录种,近年在广州地区草菇上大量发生。经调查,它的成虫在培养料预处理堆沤物上的发生数量为115.33-392.22头/粘蝇纸;菇房中成虫发生形成2个峰值,第1次峰值出现在菌种接种1d,主要由室外成虫飞入菇房所致,平均虫量为137.22头/粘蝇纸,第2次峰值出现在菌种接种7d,由预堆物的虫卵发育并集中羽化而来,平均虫量为283.67头/粘蝇纸。
  • 伦志明;张春凤;李宏伟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忠贵;张会欣;孙剑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贮藏加工
  • 朱研静;王广耀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菌丝体及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设计、感官评定的方法,确定出香菇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香菇菌汁10%,白砂糖10%,柠檬酸0.3%,复合稳定剂(CMC/PGA)为2.0%/3.0%。
  • 废料利用
  • 吴富强;卫拯友;李峻志;贺建超;李安利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葛根栽培食用菌后所产生的菌糠,研制生物有机肥。结果添加5%麸皮及10%矿物质,按15%接种量接种,生料堆肥生产生物有机肥,总菌数(个/g)可达7.0×109,其中细菌6.6×109,放线菌3.8×108,霉菌4.0×107。
  • 实验技术
  • 李荣同;龚光禄;陈连水;包水明;杜伟;廖成宁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核侧耳为材料,对菌丝染色技术的研究表明,液体培养菌丝方便且效果好;F.A.A固定液渗透力强,固定时间短;Gymea染液染出的菌丝,可明显地观察到菌丝隔膜和细胞核数目,也可清晰地反映出是否存在锁状联合,从而稳定可靠地鉴定出单双核菌丝。
  • 国外蕈情
  • 杨国良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小集锦
  • 马晶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覆土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覆土后可以有效的补充菌棒的水分和营养液,同时覆土后的地温比较恒定,湿度大。有利于催蕾和子实体的生长。现将这一技术简述如下:
  • 薛华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草菇栽培中,害虫的危害经常比杂菌的危害更大,且更难防治。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草菇产量的高低,危害严重时,会导致绝收。
  • 温玉奎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袋栽黑木耳每批总有少量漏接的菌袋,要无菌操作补种;数量虽少但工作同样繁琐,弃之又可惜。笔者采用在雪后初晴的早晨于室外开放补种。具体方法:用75%酒精棉擦试双手、菌种瓶、接种用具及被接菌袋,拔去菌种瓶棉塞挖掉老菌皮,再用75%酒精棉擦净菌瓶内壁及接种工具,迅速将菌种接入茵袋内,务必使菌种完全覆盖料表面。
  • 李正飞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蘑菇发菌阶段因管理不当,常出现不发菌,菌丝不向下扎等现象。菌种播后不发菌、原因有以下四种。①菌种老化、菌丝活力不强。②培养料变没腐熟或水分过大,而菌丝不吃料。③培养料中氨有害物质多影响菌丝生长。④螨虫为害严重,菌丝萎缩不发。
  • 王志军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种野生珍稀食、药兼用菌在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该品种系我所科研人员2008年7月26日在野外枯死的杨树墩上采到的一株野生菌,模拟野生配方筛选等一系列驯化研究程序,获得成功。
  • 温玉奎
    2009, 31(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每当玉米收购季节到处可见大量的玉米脱粒筛下的废料(俗称筛漏子)弃放在路边村头,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笔者经过数年反复试验证明其是栽培金针菇极好的原料。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