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李琦珂;曹幸穗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药用菌是一种高蛋白营养食品。木腐食药用菌传统的栽培方法以树木为基料,经孢子自然传播生菌,往往对树木乃至森林造成损耗甚至破坏,其经济效益尚好,生态效益较差。在新技术条件下,现代食药用菌栽培巧妙利用农林业废弃物,形成循环产业。这是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讲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 陈永生;陈娟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文斌;薛斐斐;周建方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产业论坛
  • 龚凤萍;竹玮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做详细介绍,指出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及对废菌包的循环利用实现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增值等问题。
  • 生理生化
  • 方白玉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粤北5株野生灵芝与9株栽培灵芝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各菌株问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量和酶活性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供试各菌株间可溶性蛋白差别不大。进一步采用两种同工酶综合聚类分析发现,14株菌株分为l3类,野生灵芝菌株与栽培菌株之间差异较大;这也表明同工酶技术在灵芝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作用,且粤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潜在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 资源调查
  • 郭永红;张微思;罗孝坤;方波;罗晓莉;桂明英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态调查基础上,采取面上调查与定点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滇南地区“大红菇”进行了生态学分析研究,分别介绍了滇南地区大红菇生长分布区气候条件、林地气候、土壤、植被等生境的调查及分析结果。
  • 深层发酵
  • 刘欣;张宗豪;徐海峰;马少丽;李玉玲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冬虫夏草菌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筛选出中国被毛孢菌YS-08-4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氮源A60%,KH2PO40.23%,氮源B2%,葡萄糖2.71%的组合为本项试验中最佳组合。冬虫夏草菌丝产量的优化数学回归方程为:Y=10.81121+1.72692X1+0.96675X3+0.68242X4-0.32857X42+0.53412X2X4-0.
  • 育种驯化
  • 张忠伟;姜涛;魏立敏;薛建臣;赵桂敏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新品种抚香2号利用长白山野生香菇菌株野香3号和生产应用品种I66远缘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配成异合体菌株。经四年出菇试验,产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具有出菇早、产量高、优质菇率高、适宜北方地区春夏秋三季出菇等优良性状。
  • 许庆国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北虫草菌种在保藏一段时间后,菌种会失去活力,衰老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产。因此,规模生产菌株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是很重要的。试验用北虫草子实体的两个部位进行分离试验,优选出适合北虫草生产的分离菌种。试验结果:选取鲜嫩北虫草子实体顶端靠尖1~2cnl处,不去皮,结果表现性状优异,遗传性状稳定一致。而在子座以上部位,去皮移植,则表现生长力弱。
  • 培养材料
  • 于建光;李瑞鹏;陆建刚;常志州;顾元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提高隧道式堆制生产双孢蘑菇基料的质量,从而满足双孢蘑菇生产中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进而为秸秆和奶牛场废弃物混合堆制双孢蘑菇栽培基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采集7个批次隧道堆制生产的栽培基料,对其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分析栽培得到的双孢蘑菇的品质和产量,并对栽培基料与品质、产量间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二次发酵结束时,各批次栽培基料的pH均微偏碱性,基料全氮含量上升,C:N下降。B5批次栽培基料所得双孢蘑菇的品质最好,产量较高,所得栽培基料适合栽培双孢蘑菇,栽培基料原料堆制配方较为合理。二次发酵后栽培基料总有机碳含量、C:N与品质和产量负相关,基料全氮含量与品质和产量正相关。
  • 周佳燕;陶鸿;卜文文;赵大刚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子壳、棉秸秆、棉桃壳为栽培主料栽培杏鲍菇,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配方①一⑥栽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5.26~7.59mm/d,明显快于配方⑧的4.57mm/d;配方①~⑦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563%,最高为1.784%,高于配方⑧的1.558%;配方①、②产量较高,配方④和配方⑦相近,都高于CK;菌柄长度一般都大于或者接近于6cm,菌柄粗大于或接近于3cm。综合比较得,棉子壳、棉秸秆、棉桃壳作为杏鲍菇的主要栽培料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棉秸秆和棉桃壳分别加入棉子壳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 蒋宁;刘红锦;张苏珍;陈忠立;孙道权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桑黄菌种分别接种于不同成分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桑黄菌丝体生物量、粗多糖产量和黄酮产量为指标,筛选}H桑黄菌丝培养最适培养基。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最终结果表明桑黄固体培养基的最优组合:玉米粉70%,豆粕28%,蔗糖2%,KH2PO40.1%,K2HPO40.1%,VB0.01%,料液比1:1.8。
  • 李杨;郝捷;陈飞;朱巍巍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压缩秸秆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平菇,设置8个栽培料配方,观察并记录。结果表明,在配方栽培料上面的平菇菌丝,产量及长速有明显差异,其中10%和20%秸秆替代木屑试验组均高于添加木屑试验组,每袋产量最高可达544.8g,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36.2%,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 马凤;闫宝松;张跃新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导生产
  • 王锋尖;周向宇;柯尊伟;江爱明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了解香菇转色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转色方法,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影响香菇转色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期为香菇生产提供指导。
  • 李吉中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林友红;李汝芳;陈勇光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毛芋/竹荪一水稻”新型农作模式,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相协调的原理,通过芋田间作竹荪,毛芋早采接茬晚稻的研究和技术配套,打破了增收结构,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比传统种毛芋成本增加208.9%,利润提高721.9%,既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稳定粮食生产同时通过经粮结合,水旱轮作,把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提高土壤肥力,缓解毛芋、竹荪连作障碍,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发展相统一。
  • 胡建平;吴银华;毛可荣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磊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式“移动制冷”机组对秀珍姑菌包冷刺激出菇,有效地解决秀珍菇夏季栽培旧式出菇方法“投资大、费用高、菌包破损多,产量不高”的问题,探索出适应宜州市桑枝秀珍菇夏季出菇技术。
  • 王庆武;安秀荣;唐丽娜;兰玉菲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雪凤;卢玉文;梁云;李永明;覃霞;陈德荣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玉林市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试验探索出利用冬季闲置蚕房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合理栽培模式:短袋两头接种地面摆放出菇。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多糖含量O.32%高于用木屑栽培的猴头菇。
  • 郑晓杰;郑延栋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同一日光大棚,面积700in,连续i年栽培平菇,通过选择不同品种,采取科学栽培管理方法,达到生物效率140%~160%,产值20多万元/667m。纯收入1O多万元。
  • 黄卓忠;韦仕岩;王灿琴;覃晓娟;吴圣进;汪茜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野生灵芝和人栽培的灵芝存外观形态、硬度、色泽、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从灵芝生长的基质,环境等方面H;发,利用仿自然生态条件的栽培模式,从而使人工.栽培灵芝在产量、外观品质及有效成分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 程雪梅;胡保明;王静;路明明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龙素梅;黄日保;唐才明;陈娇娇;张贻意;陈罡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英春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金针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工厂化产生大量废料到处堆积,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介绍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双孢菇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废料收集与栽培配方,原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重要环节,是金针菇废料再利用的一种很好方式。
  • 韩金陵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桂富;任仁;桂丽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虫害防治
  • 史磊;王延锋;王金贺;孙靖轩;刘姿彤;潘春磊;盛春鸽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利用大蒜提取液对食用菌青霉、根霉、木霉三种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菌浓度,并进行栽培袋出菇试验,确定大蒜提取液浓度在o.25%时抑制杂菌效果最佳。
  • 朱富春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本区食用菌链孢霉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研究,总结出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为有效防治链孢霉为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 贮藏加工
  • 李颖跃;王永宏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木耳菌液、红茶菌液为主要原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茶菌保健饮料进行了研究,优选出风味独特、酸甜可口的保健饮料。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茶菌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黑木耳发酵液30%,红茶菌液25%,白砂糖8%,稳定剂(CMC)0.1%。
  • 实验技术
  • 赵艳;毕荣宇;牟德华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f1676—2008对6种真菌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按照农业行标的方法提取多糖,提取液显色之后,用酶标仪代替农业行标中提到的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溶液吸光值进行测定,结合标准曲线,进一步确定多糖的含量,并对该法的精确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酶标法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较高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密度,说明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良好。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比,酶标法操作更为简便,避免了繁琐的更换和清洗比色皿,同时,可在十几秒内完成数十个待测样品的测定,显出了明显的优势。
  • 蘑菇文化
  • 贾身茂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的概念出现在晚清的一篇食用菌文献中,2O世纪70年代已在我国得到了学术界、生产贸易行业、政府等部门的普遍认可与应用,到9O年代我国的“国家标准”中亦有了明确的定义。但目前国内几种食用菌期刊名称的英语对应词尚不统一。建议食用菌界各行业,按照国家标准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的规范,统一使用食用菌术语及其英语对应词进行交流。
  • 芦笛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古籍,尤其是医籍和历代笔记中,和毒菌有关的资料屡见笔端,其中包括大量治疗毒菌中毒的方法。通过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比较可以发现:古人治疗毒菌中毒时所采用的方法经历了一个从少数几种单味药物向多种单味药物和本草复方发展的过程;其间,原始、简陋、不洁的治疗方法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相对卫生、(也许)可靠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加。
  • 小集锦_信息
  • 马吉成;王有坤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前,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山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河泉村正式揭牌成立,县妇联、镇村负责同志和首批入社的35户食用菌栽培户参加揭牌仪式。据了解,这是该镇由农民自发组织并依法获准成立的首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销售行情逐年看好,当地部分群众在食用菌大王于庆斌、王艳夫妇俩的带领下,利用荒地、房前屋后,发展食用菌。通过几年的发展,河泉村及周边村屯食用菌年产达32万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 杨儒钦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造成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将杂菌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现总结如下(以黑木耳为例),以供读者参考。 1试管母种(斜面培养基) 在菌种分离或继代扩繁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养基受杂菌污染,早期发现可采取如下处理。
  • 连静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惠民县楼子孙村位于清河镇东南部,人均土地不足1000m2,土地多为盐碱低洼地,种粮植棉收入甚微。村委积极探讨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四处参观考察、学习,为本村群众找到了栽培香菇的发展之路,还成立了食用菌香菇合作社,帮助群众解决栽培及销售中的难题,为食用菌栽培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全村发展食用菌香菇大棚80余个,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长1000元以上。
  • 朱春华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在栽培期间易发生病斑,现将防斑管理总结如下。1黑斑病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mm,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其防治方法是:
  • 冯纯乙
    2013, 35(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菇类工厂化生产中,许多企业几乎无一倒外地采用空气过滤器来净化接种室、发菌室以至培养室等的空间,同时藉此注入新鲜空气。但又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空气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降低,尤其是单纯利用空气过滤器作为唯一手段来净化接种室时,污染率大幅提高。必须指出,在接种室中单纯用空气过滤器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