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特稿
  • 贾身茂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综述
  • 刘遐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厂化农业是高新技术最具潜力、最富成效的应用领域。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的不断注入和集成应用,成为食用菌工厂高端化发展的支撑点和动力源。
  • 陈辉;赵楚楚;于海龙;刘洋;张津京;冯志勇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菌种活力减弱及菌种纯度下降等问题在内的我国食用菌菌种质量的现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近年来对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 方金山;周贵香;方婷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 产业论坛
  • 杨梅;柳成益;唐平;吴建华;郭勇;彭卫红;郑林用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攀枝花市三区两县,14个乡镇的种植农户、食用菌种植协会为对象,调研了本地食用菌产业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 韩省华;曾长华;陈婷;袁涛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浙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发展以食用菌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已有工作成果做了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深层发酵
  • 韩冰;钟丽娟;陈超;于淼;孙丽梅;方新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出适宜液体培养的滑菇菌株,并确定最适的滑菇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床和发酵罐进行滑菇液体培养初步研究。结果:确定丹滑15、西羽、cte、丹滑8、丹滑9、适合做液体菌种;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高粱粉2%,豆饼粉l%,葡萄糖1%,KH:PO0.1%,MgSO0.2%,琼脂粉0.1%;最适培养条件摇床的最佳培养条件是,振荡频率150r/rain、培养基装料系数150mL/500mL;确定了一级、二级发酵终点分别为192h和120h;并对滑菇液体菌种的保存、液体菌种的菌株筛选进行了试验。
  • 生理生化
  • 张佳燕;陈灿慧;朱晓净;赵鹂;杨晖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菌株808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对培养第9天~第l7天香菇发酵液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3种胞外酶、胞外蛋白质活性的变化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第l5天和第17天多糖以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酶在不添加赤霉素时酶活性达最高,最高达29.26U;羧甲基纤维素酶在0.2mg/L赤霉素浓度下酶活性最高,最高达31.50U;漆酶在3.0mL赤霉素浓度下酶活性最高,最高达30U;3种胞外酶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第l5天左右。蛋白质浓度在2.0mg/L赤霉素浓度下最高,第11天达高峰O.048mg/mL;2.0mrgL赤霉素浓度下胞外多糖含量最高达23.64g/L,1.0、2.0mg/L赤霉素浓度下菌丝干重相对较高。
  • 育种驯化
  • 张永涛;李馥霞;丁文静;刘延刚;焦圣群;穆清泉;侯慧敏;谭忠;张谦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品种栽培种菌丝生长情况、污染率、发菌时间、现蕾时间来看,临J—l2品种最好;就菇体特点而言,临J一12、农大白鸡腿菇3号、鸡腿菇G015、鸡腿菇CflO、鸡腿菇CC985、谷丰1号品种较好,表现为混生型,个体较大,子实体颜色洁白;就产量而言,临J—l2产量最高,农大白鸡腿菇3号次之。综合考虑,临J一12表现最好,其次是农大白鸡腿菇3号,这两个品种适宜在临沂生产上推广栽培。
  • 陈胜昌;李发勇;陈敬虎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关艳丽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生白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白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一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l5~30℃,最适温度是25~C;白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9.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5。
  • 培养材料
  • 黄法;杨舒惠;莫明和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复合培养基在28%下培养草酸青霉Mo—Po菌株10d可获得孢子含量为9.47×10个/g的腐熟剂;添加0.25%、0.5%和0.75%的Mo—Po腐熟剂能促进堆体快速升温和延长高温(60%以上)时间;在堆肥的第l9天一第21天之前,Mo—Po的分生孢子逐渐增加至1.24~107~2.09x10个/g,之后逐渐下降至4.05x107~12.41×10个,g;使用M0一P0腐熟剂提高双孢蘑菇增产的幅度为5.86%~12.82%。
  • 马庆芳;张介驰;张丕奇;孙喜娟;李一经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玉米芯的粒径和培养料含水量为试验因素,设计出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纯木屑培养料为对照进行栽培黑木耳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粒径0.5em,培养料含水量65%为最佳试验组合,栽培黑木耳出耳齐、平均袋产量51.5g,产量高于对照组,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李九英;魏银初;班新河;王震;魏晓春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玉米芯替代部分木屑原料栽培香菇,找出最佳玉米芯添加量。结果表明:15%(以重量计)以内玉米芯添加量,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影响香菇风味。
  • 陈丽;叶晓星;甘庆军;姚炜卿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红豆杉剥皮枝条、提取后的残渣等为基本原料,与阔叶林木屑制成不同组合,进行相关栽培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用红豆杉栽培香菇是可行的,香菇在各配方上均能生长,但差异较大。以配方②(红豆杉渣39%,阔叶林木屑39%,麸皮20%,红糖l%,石膏1%)香菇产量最高,高于对照,子实体中紫杉醇类化合物10一去乙酰基一7木糖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40mg,。配方①(红豆杉剥皮枝条39%,阔叶林木屑39%,麸皮20%,红糖1%,石膏1%)香菇平均段产量虽然只有对照的7l%,但是其子实体中含有10一DAB一Ⅲ、10一去乙酰基一7木糖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黄鹏;孙廷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产纤维乙醇的糟粕(工业废料)为主培养料,分别混配棉子壳、大豆秆、稻草、麦草四种辅料做四个配方,与对照配方(棉子壳、大豆秆)栽培平菇对比试验。培养料经7-8d发酵处理,采用”秸秆专用”平菇菌种接种,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两头和中间各播种一层,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出菇管理无采取任何增产措施,共出菇五潮菇,其生物转化率达120%。试验结果表明糟粕作为主料配合秸秆栽培平菇可行,其生物转化率与常用栽培料没有差别。
  • 陈小央;罗春惠;金慧丽;陈根明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 指导生产
  • 丁毅;王新俭;杜顺刚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刘军利;袁昆;李春彦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鲍文辉;尹仁福;鲍震海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灰树花栽培中出菇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影响出菇率因素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出避光培菌防黄水、强光刺激催蕾、高氧高湿展叶以及靠接补救等为核心的实现菌棒全面出菇的观点和相应技术措施。
  • 邬达敏;刘昌林;肖鸣鹤;邹新建;熊正葵;洪香娇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食用菌平菇类品种进行鱼塘浮床栽培与常规室内栽培作比较,选出了适应鱼塘浮床栽培的平菇菌株,结果表明鱼塘浮床栽培平菇是可行的。
  • 赵厚坤;李云龙;刘官久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菌袋下地时,通过对黑木耳菌袋开小孔和大“v”型口的对比试验,在产量和商品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采用小孔技术栽培黑木耳,是不增加任何成本而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 汪洁;刘广建;全卫丰;薛璟;季宏更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茶枝条及不同浓度的无机硒进行培养基配方的灵芝栽培筛选,筛选出能最大化利用茶枝条,同时灵芝的有机硒含量高的培养基配方。通过灵芝设施化栽培,满足灵芝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灵芝的产量及品质。通过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保证灵芝产品的安全性。
  • 马凤;闫宝松;张跃新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董飞;刘国华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白灵菇在当地生产实际,着重针对生产环境、原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无害化防治等进行研究,探索出工厂化、标准化无公害栽培白灵菇的技术要点。
  • 栾泰龙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忠乾;谭伟;郑林用;唐利民;苗人云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四川食用菌栽培情况,利用金针菇和毛木耳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一菇一耳轮作,形成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菇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 李文武;薛菲菲;周建方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娇娇;黄日保;张贻意;龙素梅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充分利用葡萄的下脚料变废为宝,为桂中地区利用葡萄枝栽培食用菌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不同配方的葡萄枝生料栽培姬菇,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比。三个配方中,配方2栽培的姬菇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强壮,菇形良好,肉质厚实,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配方2:葡萄枝屑45%,棉子壳45%,麸皮6%,石膏1%,生石灰3%,适合桂中地区利用葡萄枝进行姬菇的生料栽培。
  • 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陈强;郑界;赖伟;红陈家意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英文名(BigClitocybe)。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常被采集食用,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被誉称为“笋菇”和“猪肚菇”。大杯蕈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口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似,目前市场货源紧缺,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刘代宽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口感鲜美脆嫩,出菇季节又逢高温:正值食用菌淡季,反季节栽培出菇售价高效益好,栽培原料广适宜城乡反季节栽培。1原料配方因地适宜选原料①棉子壳30%,木屑15%,玉米芯30%,麸皮20%,玉米粉2.5%,石膏1%,石灰1.5,水1:1.3。②玉米芯62.5%,木屑15%,麸皮15%,石灰2.5%,水1:1.6。
  • 黄良水;高明金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反季节生产普遍采用菌包冷房打冷处理出菇,这种方式虽然投入较低,但是子实体在伸长期受高温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益。特别是层码摆放的中、上层影响更为严重,质量差,产量也低,而高温时段往往也是菇价最高、赢利最好的阶段。2012年浙江临海-栽培户(郑志祥)根据笔者建议利用窗机冷库进行冷房式栽培秀珍菇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菇友参考。
  • 卢亨琼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黑木耳从北方引进南方栽培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菌棒霉烂严重,挫伤了菇农生产的积极性。笔者将多年经验总结如下,以与同行及广大菇农交流借鉴。
  • 病虫害防治
  • 曹德宾;姚利;杨光;王艳芹;袁长波;王广来;刘文明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是食用菌中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据资料,在山东等地的平菇产量约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并且因其生产性状泼辣、易于栽培、适于地产地销、生物学效率较高等显著特点,被广大菇农朋友接受的同时,也被消费者所普遍喜爱。
  • 牛艳萍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核桃肉状菌发病特征及部分食用菌发病症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 贮藏加工
  • 芦菲;李波;吴红霞;刘晓林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影响饮料品质的各种因素,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即100℃预煮15min,菇汁与乳汁比例为2∶1,添加3%蔗糖,0.02%柠檬酸和0.02%苹果酸调节甜酸比,加0.1%羧甲基纤维素(CMC-Na)和0.03%卡拉胶作稳定剂,加0.03%蔗糖酯和0.01%单甘脂作乳化剂。复合饮料蛋白质含量为1.2%,总糖含量为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pH值为5.5。
  • 实验技术
  • 高杰;宋欣;周贤;翁丽丽;王淑敏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花菇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分析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25℃;结果麦角甾醇进样量在2—8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为0.16%。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灵敏度好,为花菇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科学知识发展的最基本载体,语言文字的词义或字义是否被正确解释或理解关涉尤大。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发生的关于mycology一词汉译名的争论,即体现了科学词汇在不同语言文字之间准确地对应转换的难度。这时词源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价值就尤显重要了。在真菌学领域里,英文词fungus、mushroom、toadstool和mycology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相对使用较为频繁,涵义也较广,因此对其词源学的探讨实际上有助于揭示真菌学这门学科的一些原始特征。通过研究发现,fungus、mushroom和toadstool最初皆指大型伞菌,包括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其中toadstool一词的涵义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收缩并固定为有毒的伞菌;mycology一词则是由英国真菌学家伯克莱(MilesJosephBerkeley)创造于1836年的新词,专指研究真菌的学问,且不久之后即取代另一个相似的新造词mycetology,成为表示真菌学的专有名词。关于mycology一词的创造和使用的例子,可以为国内对于该词汉译名的争论提供借鉴。
  • 小集锦_信息
  • 李正飞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的春季管理是指3-5月这段时间的管理,其间温度由低到高,料pH由高到低,发酵料养分逐步减少,病虫害逐步侵染。因此,春季管理的重点是调温、调水、调酸碱度,补肥与防治病虫害。具体来说,要抓好七点。
  • 李世华
    2013, 35(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菌丝拮抗法是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的一种初步方法,通常采用平板菌丝拮抗法,其操作较简便,用时短。但不同种类食用菌的菌丝生长特性差异表现较大,带来对拮抗表现(隆起、隔离、沟槽等)的感官尺度难以把握,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此笔者采用菌袋菌丝拮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判断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