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论坛
  • 王毅;蒲文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江银耳”因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特殊的培养材料和传统的栽培工艺造就了其卓越品质,在众多的银耳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两百余年。但是.随着近年来福建古田等地大量栽培银耳,全国银耳市场产销量急剧增长,“通江银耳”受到巨大冲击,一时风光难再。开展“通江银耳”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在准确把握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制约其快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 李亚洁;孟楠;李树英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柞蚕产区的实地调查,主要阐述了柞蚕产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独特的优势,并对柞蚕产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和前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生态型蚕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龙头企业,构建食用菌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食用菌的科技含量的发展对策。
  • 专题综述
  • 姚启华;王绍柏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蜜环菌一菌材一天麻的营养关系;总结了分离蜜环菌种与培养蜜环菌材技术的源起、发展与成熟的三阶段;提出了标准化培养蜜环菌材的技术与方案。
  • 王永显;佘红;董科;江健健;朱一明;姜鹏;刘岩;马丽琨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青岛市中药企业生产现状和药渣的处理方式,对中药渣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技术思路。
  • 生理生化
  • 谭娟;张春霞;张紫薇;孙晓林;马贝贝;杜洪涛;杨东升;蒋能辉;苏婷;贺新生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拟黄薄孔菌是2012年发现的一多孔菌目拟层孑L菌科薄孔菌属的新种,因其生长于抗菌性很强的柏树上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首次报道拟黄薄孑L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纯培养条件。从野生拟黄薄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纯菌种,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等营养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结果表明,菌丝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乳糖,蛋白胨为最佳氮源,25:1为最佳碳氮比,无机盐中硫酸镁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培养的最佳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氯化镀,无机盐对子实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碳氮比的变化不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 资源调查
  • 杨选文;冉景丞;王青钦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喀斯特林区药用大型真菌共有73种,隶属28科、47属。其中以担子菌种类数量最多,主要包括:侧耳科、白蘑科、红菇科、多孔菌科。
  • 魏金康;杨丽;李艳玲;汤颖君;黄河君;刘庆洪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小龙门林场米黄枝瑚菌自然生态环境的调查,对米黄枝瑚菌生长环境中的植被、生理生化条件进行分析,在为生态环境提供监测的同时,对米黄枝瑚菌生长的营养基础和环境物理因素进行数据整理和记录,为进一步人工驯化提供参考。
  • 深层发酵
  • 宋莹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以宾王菇4号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矿质元素为硫酸镁及外源激素为赤霉素(GA);再利用最佳单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葡萄糖2.O%,牛肉膏1.O%,硫酸镁0.15%,GA3m∥kg,原种摇瓶培养期为9d,大大缩短了宾王菇固体原种45—60d的生产周期,可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宾王菇提供优质种源。
  • 育种驯化
  • 薛璟;郑惠华;汪洁;刘广建;蒋益;全卫丰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引进和自有保藏的猴头菇菌株共8株,在江苏地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进行猴头菇菌株的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菌丝液体发酵生物量以及出菇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筛选到一株产量较高性状较好的猴头菇品种(中国农科院保藏号CAHHFT一7010),为进行适合本地栽培的猴头菇新菌株诱变选育提供了出发菌株。
  • 玄永男;刘美善;崔林虎;滕月;高烨华;赵丽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不同培养基质上北冬虫夏草菌株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原基形成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来源于柞蚕蛾的菌株蛾1在菌丝生长、子座鲜重、干重方面均优于其余菌株,其有效成分含量有待进一步分析。
  • 陈丽新;陈振妮;董桂清;黄卓忠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桉树皮栽培的广温平菇优良菌株,对9个平菇菌株在PDA及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姬菇6号、Bl5、Bl2、黑平2号、早秋615及和平2号。
  • 赵建选;胡晓强;靳荣线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河南省栽培面积比较大的5个高温香菇品种在菌丝长势、出菇特点、产量及商品形状等方面的比较,得出香菇新科25在菌丝长势、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可以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 培养材料
  • 周文灵;陈仲华;敖俊华;李奇伟;安玉兴;梁磊;黄莹;曾巧英;陈迪文;江永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渣为栽培主料,添加不同类型氮源栽培平菇,研究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速度以及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铵为影响平菇生物转化率的主要因素,而硫酸铵和氨基酸对其影响不明显。配方1(AB,C。),即硝酸铵1%、硫酸铵0.5%、不添加氨基酸时,平菇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为甘蔗渣栽培平菇的最佳组合,生物转化率为57.6%。
  • 薛变丽;刘勇男;杨杰;孟俊龙;常明昌;程红艳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 亢希然;刘纪霜;谢日禄;莫良玉;李雪枝;庞健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桉树皮,探讨桉树皮替代棉子壳栽培姬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桉树皮能替代部分棉子壳栽培姬菇,培养料中添加51%的桉树皮能显著提高姬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姬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95.93%。
  • 吴治国;袁斌;魏晓祥;张文武;王健胜;魏晖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以配方①:棉子壳50%,麸皮25%,玉米芯20%,米糠4%,石膏1%和配方②:棉子壳48%,麸皮25%,玉米芯12%,米糠7%。玉米粉2%,锯末5%,石膏l%为主的配方,是最有利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经济适用配方。
  • 杨自轩;邓惠强;周颖军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新鲜甜玉米秆、杂木屑为主料,设计四个配方栽培秀珍菇。结果表明以新鲜甜玉米秆50%,杂木屑47%的配方菌丝生长好,转潮快,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03%,比对照高l9.8%。此配方有较高利用及推广价值。而全部用鲜甜玉米秆栽培秀珍菇不能正常出菇。
  • 苏贵平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五节芒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五节芒栽培双孢蘑菇平均单产(9.85kg/m2)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10.06kg/m2)相近。
  • 指导生产
  • 邓春海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已经成为金针菇栽培的主流模式,但不同工厂化栽培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控制参数却不尽相同。以金针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主线,剖析了在_T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 葛珍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祁连山北麓气候冷凉,利用半地下式菇棚适合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然而,在实践之初难免出现一些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从菇棚建造、管理技术到栽培模式多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 栽培技术
  • 陈怀疆;惠明荣;陈改印;刘磊;王玉华;惠德军;丁春芝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玉萍;孟丽君;王芳;鹿有贵;贾静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利用U型土窑洞菇房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左琳;杨杰;刘靖宇;段超;孟俊龙;常明昌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废菌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覆土厚度、培养温度和空气湿度条件对其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温度和覆土厚度次之,试验处理ABC(覆土厚度3cm,培养温度18-21~C,空气相对湿度90%),杏鲍菇废菌包的覆土栽培取得最佳效果。
  • 周进华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 牛贞福;国淑梅;冀永杰;徐金强;王永强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传锐;赵树海;李燕;何腾达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爱仙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茂富;颜振兰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魏银初;班新河;王震;李九英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建明;李志清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曾应林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夏宏志;张晨;李希政;路晓玉;秦玲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丽红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蔡建林;徐雪玲;王郁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虫害防治
  • 黄桃阁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食用菌杀虫灯的作用机理、合理的安装和怎样合理使用杀虫灯才能更高效的防治食用菌虫害以及食用菌害虫的预防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引导广大菇农正确应用。
  • 吴振琴;李峰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贮藏加工
  • 何伟峰;何杰民;陈萍;金晖;张拥军;朱丽云;李佳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提取方法对黑木耳多糖得率的影响,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Seveg法脱除蛋白质的效果。通过实验优选纤维素酶为最佳提取方法,其工艺条件为,按1∶50料液比,在pH4.5,0.05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加入2%的纤维素酶(加酶量/木耳干重),50℃反应90min后用NaOH调节中性,迅速升温至85℃反应2h,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得率达10.06%。采用Seveg法脱除蛋白质,最佳条件为,按溶液体积的1/5加入Seveg试剂(氯仿∶正丁醇=4∶1),萃取5次。
  • 菌糠利用
  • 侯立娟;姚方杰;宋金俤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过氧化物氧化酶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探索食用菌菌糠肥料对辣椒过氧化物同工酶及产量的影响。以线辣椒"8819"为试验材料,以菌糠为底肥,采用5个不同梯度菌糠施用量,研究其对辣椒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辣椒品种不同器官的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不同菌糠施用量对辣椒叶片表达谱带均是4条,辣椒绿果期和红果期的过氧化物同功酶酶带的颜色、大小均无明显差异,均为3条谱带,说明各处理菌糠施用量并没有引起营养胁迫。以辣椒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得到辣椒高产菌糠施肥配方,即菌糠施用800kg/667m2为最佳。
  • 机具设施
  • 张勇;杨杰;萧晋川;李毅;陈朋章;张锁峰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针对目前晋东南地区香菇菇棚结构不规范,效能不高的现状,开展了该地区合理香菇菇棚结构筛选的研究,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温室作为试验棚,对菇棚内环境以及该条件下香菇长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结构菇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能高效产出优质香菇。
  • 吴凤林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食用菌与健康
  • 丘佳玲;韩园园;李爱欣;周贤;曹菁;王淑敏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与人参花共发酵菌质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对小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刺猴头菌接种于人参花固体培养基中共发酵,获得猴头人参花菌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花多糖和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建立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猴头人参花共发酵前后人参花、猴头人参花发酵物70%乙醇和水提取物对小鼠的胃溃疡面积以及对溃疡抑制率的影响。结果:小刺猴头人参花菌质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多糖含量>人参花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总皂苷含量>人参花总皂苷含量>小刺猴头人参花菌质总皂苷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人参花、猴头人参花发酵菌质的70%乙醇提取物对抑制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疗效。结论:人参花在高压灭菌的过程中增加了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和猴头菌共发酵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人参总皂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猴头人参花发酵菌质比单独使用人参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更为显著。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古代笔记数量庞大,虽然内容庞杂,但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各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代首部大型真菌专著诞生于宋代,把古人对真菌的认识和利用推向了一个高峰。本文章从宋人笔记中系统勾稽、整理与大型真菌有关的史料,分栽培技术、物产和饮食、毒菌中毒和解毒、养生和医药、灵芝和祥瑞等方面加以阐述。其中所记载的栽培茯苓的方法是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史料;食用菌除了用于日常食用外,还与宗教活动有关;毒菌中毒事件屡见笔端,解毒方法也有多种,且毒菌往往与蛇联系在一起,在部分地区成为巫蛊文化的一部分;茯苓被广泛用于养生和医药,而宋人也对关于茯苓成因的旧说,以及天麻与赤箭的混淆进行了纠正;此外,对于流行的灵芝祥瑞之说,部分宋人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小集锦_信息
  • 连静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日,遵化市食用菌协会成功注册了“赵老师”食用菌产品商标,这是继“塞罕坝”商标之后,遵化“小蘑菇家族”的又一个新品牌。作为“中国香菇之乡”和“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遵化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专门成立了食用菌协会,食用菌规模已超过1.5亿棒。仅香菇每天就可生产。
  • 连静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生态富民之路,在重点打造种植、畜牧、柞蚕、水果四大农业产业基地的同时,挖掘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力促绿色农业之乡早日建成。
  • 杨儒钦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添加颗粒状原料蔗渣为丝条状,吸水性强,透气性差,为弥补这一不足,配料时掺进(干料)总量25%以上的棉子皮、碎玉米芯、木薯渣、杂木屑等,以改善料透气性。具体配方:以蔗渣为主要原料栽培榆黄蘑的配方4例:①干蔗渣65%,棉子皮20%,麸皮15%,石灰2.5%,石膏1%,过磷酸钙l%,发酵剂0.2%。料水比1:4。②蔗渣60%,
  • 李凤娇
    2013, 35(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材料用具准备准备地膜若干,其宽度、长度视菌墙的情况而定。准备口径为1~2cm的塑料管若干米长及两块宽为1.2-1.7m、长不少于2m的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