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特稿
  • 贾身茂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叙述了食用菌一词的由来与定义,食用菌学的产生与内涵。在介绍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学科要求的四个必备条件后,总结了我国食用菌学科化的进程,提出进一步完善食用菌学的建议、内容与定位,阐述了食用菌学以学科面目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框架之迫切性。如何完成食用菌学科化的进程,并建设起一套相对完备的食用菌学科体系,还需要食用菌全行业做大量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特别需要农业院校的教授专家们共同努力,共襄"入户"之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之光荣而又艰辛的责任。
  • 专题综述
  • 吴今姬;宋卫东;王明友;王教领;李尚昆;王培雨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菌渣问题日益突出。简要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菌渣的处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包括用作肥料、饲料、沼气原料和制作燃料等方面。
  • 徐华珠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了浙江衢州地区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考验,推行GAP认证存在的问题,GAP在食用菌产业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 小集锦_信息
  • 杜秀莲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福生健灵芝科技开发公司、北京福生堂生物科技公司、中国医科院食用菌专家课题组联合从巴西引进灵芝新品种巴西太空2号灵芝试种成功后,今年春季在山东省-城县舜王城中药科技园推广发展一千余个巴西灵芝种植大棚,山东福生健灵芝科技开发公司、北京福生堂生物科技公司、中国医科院食用菌专家课题组联合从巴西引进灵芝新品种巴西太空2号灵芝试种成功后,今年春季在山东省-城县舜王城中药科技园推广发展一千余个巴西灵芝种植大棚,眼下灵芝生长喜人丰收在望。
  • 连静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猴头菇是菌类家族中的贵族,也是酒宴上的名贵材料。包括这两种菌类在内,越来越多的“高大上”食用菌在温州实现本地产,相关食用菌企业也借此开始摸索产品提升之路。
  • 孙兆军;许洪超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这一袋能产60g干木耳,原料是杨树木屑、秸秆和麸皮,去掉成本,一袋利润1.5元钱,这一潮木耳40万袋利润可达50万元。”山东平邑县康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汪运河介绍说(上图)。
  • 连静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石滚河镇刘楼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山沟穷村。然而,当地村民通过不断努力,发展香菇栽培,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之路,成功摆脱了贫困的面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香菇栽培专业村。如今,村里楼房林立,有的院子里还停着轿车。有村民说,多亏了村子的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栽培结构,园地制宜大力发展袋装香菇。目前,该村80%以上的农户都在从事香菇栽培,
  • 曹泳胜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栽培食用菌多年,常用一些土方法管理,提高平菇产量效果还不错。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刮“胡子”就是刮去菌床上衰老的菌皮。在采收第一潮平菇后,用小刀、竹扫帚等,全面刮去菌床上衰老的菌皮.并清除干净,使床面露出新菌,然后压平。此时要注意不要急于喷水。一般5-6d后,或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7~10d以后见新蕾。
  • 连静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日,“中国菇粮时代高峰论坛暨大山合‘百城万店’创新商业模式战略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会上,专家们对菇粮时代的健康理念和营销模式进行热烈探讨。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每年都在以高速率增长,而国内的有机食品还处于发展阶段,供不应求。在众多的有机食品中,菌菇类产品营养丰富,口感甚好,加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荤一素一菌”膳食理念.菌菇类产品备受消费者推崇。饮食行业正从粗粮时代过渡到杂粮时代.即将迈进菇粮时代。
  • 产业论坛
  • 李长莉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辽宁地区滑菇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如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品种混杂、制种技术不规范、栽培技术不过关、操作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如科学预测市场走势、控制滑菇栽培总量、制定滑菇菌种生产标准、执行菌种管理法规、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菇农技术素质、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大滑菇良种选育力度、研发滑菇深加工产品、拉长滑菇产业链条等。
  • 韩根锁;王敏;张笑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陕西宝鸡市代料香菇的栽培现状,指出了原料货少价扬、菌种老化、技术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不高和销售方法简单效益不高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木材和开发新资源相结合、引进新优审定胶囊菌种和液体菌种、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培训和推广、以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理念发展香菇生产和依托龙头企业加快香菇新产品研发提高效益五方面的发展思路。
  • 资源调查
  • 陈振妮;陈丽新;韦仕岩;吴圣进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对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野外系统实地调查,并初步鉴定出37种,隶属于2个亚门,5纲,6目,14科。大明山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种类较多,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
  • 生理生化
  • 曹晶晶;罗晓莉;张沙沙;郭永红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运输中温度变化对速冻松茸品质的影响对运输车中的速冻松茸于8:00开始取样,2 h取一次样,记录实时温度,并测定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SPSS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与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642),丙二醛(MDA)含量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R=0.455),PPO活性与温度极显著相关(R=0.994*),POD活性与温度微弱相关(R=0.125)。
  • 育种驯化
  • 郭晓帆;朴钟云;王守明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桦纤孔菌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对桦纤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30对扩增产物丰富、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引物,同时对SRAP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对模板DNA浓度、DNA用量、dNTPs、Buffer、Taq聚合酶、10碱基引物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桦纤孔菌SRAP的最佳体系为:模板DNA浓度为2 mg/L,dNTPs1.0 mmol/L,Buffer1.0 mmol/L,TaqDNA聚合酶0.3 U/μL,10碱基引物浓度为1.0μmol/L,加ddH2O至10μL反应体系。
  • 吴强;胡宝坤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莲花菌多糖产生菌GF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的方法,获得1株莲花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产糖最高达1.0 mg/ml左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6.25%。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传代产多糖能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传代,GFS2402产多糖能力没有改变,遗传性状稳定,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 王震;魏银初;班新河;史红鸽;李九英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原气候条件下夏香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以武香1号、931、L808、L18、南山1号、S605、939等7个香菇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品种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夏季覆沙栽培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结果表明:南山1号、L18出菇期较短,菇形好,且产量主要集中于6-8月,最适宜夏季覆沙出菇;武香1号出菇期较长,菇形圆正,出菇期集中于7月以后,也比较适宜夏季覆沙栽培。S605、939采用菌棒覆沙栽培,有利于安全越夏,菇形好,菇体适中,后期产量高,但出菇晚,总产量较低,其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L808采用覆沙模式产量低,菇质差,不适宜该模式栽培。
  • 曹建刚;党芳志;王玲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进8个香菇品种于2012-2013年,2013-2014年两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从出菇温度,菇形,产量,商品性状来看:808肉厚个大,柄短菇优作为鲜销菇首选品种,9319,商3可作为替代品种;908,9608,商2菇圆个小,菇疏肉薄,出菇密,适合作为干制品种。
  • 曾广宇;伍琪;李勇江;李金怀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 培养材料
  • 李正鹏;鲍大鹏;李玉;周峰;郭力刚;李巧珍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常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原材料的持水力,吸胀力,含氮量,酸败值等测定。结果表明:碳源原材料中,玉米芯的持水力为2.95,高于木屑与棉子壳。棉子壳含氮量明显高于木屑与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和豆粕四种氮源原材料中,麸皮持水力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氮源,为3.03;玉米粉持水力最小,仅为0.97。豆粕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氮源,含氮量为7.151%。所有检测原材料中,豆粕的吸胀力最大,为0.75。因此,提高培养料的保水性、弹性、含氮量应适当增加玉米芯、麸皮、豆粕的使用量。
  • 王敏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小麦秸秆粉对香菇菌丝培养中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小麦秸秆在试验所选的浓度范围内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特别是添加30 g/L小麦秸秆粉效果最明显。
  • 李为民;李世华;肖艳;张九玲;李军;刘杰;田继成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代料香菇栽培的培养料中添加总量10%、20%、30%的烟杆屑,与常规配方在香菇农艺性状、香菇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除菌丝满袋时间稍长,在香菇农艺性状、香菇产量上均无明显差异。
  • 李国山;柴尔伟;汤建红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武威向日葵栽培面积大。葵花籽收购商在用风车筛选货物时,会产生大量的秕葵花(未生长成熟的籽粒)。这种秕葵花价格相当便宜,甚至被白白焚烧或遗弃,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试验以秕葵花为原料,适当搭配其他原料栽培平菇,通过生物学转化率、投入产出比、成品菇质量等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其栽培效果,以期找到适合平菇生产的最佳配方。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 朱庆春;曾国荣;宋泰良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桑枝、花生壳为主要原料栽培茶树菇,以菌丝的长势及长满袋的时间,生物学转化率和核算成本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配方为桑枝50%,花生壳30%,玉米粉8%,麸皮5%,石灰5%,磷酸二铵2%,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且污染率低,效益最好。
  • 蔡雪涛;杜云昌;杨治明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辅料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麸皮作为辅料比砻糠、蚕沙的黑木耳产量高,并且麸皮添加量8%配方增产效果最好。
  • 指导生产
  • 周跃勤;易志能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原材料投入、生产人员工资、水、电、燃料和短途运输等资金投入及生产效益进行分析。
  • 蘑菇菜谱
  • 周玲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松蕈异称松茸蘑、青岚菌、老鹰菌。松蕈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强身、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治疗糖尿病等作用。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松蕈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高达91.8%,抗癌效果可达90%以上,且无任何副作用。其抗癌活性在27种担子菌类抗癌食用菌中居第二位,是重要的抗癌植物药。最新研究认为,松蕈还能提高SOD活性,加速自由基清除,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提高人体抗病毒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松蕈有开胃减肥、理气散结、化痰止咳、益肠胃等功效。1松蕈金针菇汤原料:松蕈150 g,金针菇180 g,生姜丝5 g,清汤、川盐、味精各适量。
  • 栽培技术
  • 张祖堂;邱春锦;卢翠香;李强;龚国桢;蔡开地;黄金华;郑永德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室外前发酵变传统的单堆大堆料为贴堆小堆,室内二次发酵的基础上,分床整料后再次通蒸汽,进行第三次发酵;覆土处理采用管道式蒸汽消毒,结合水、光、气等配套技术的管理,能显著提高双孢蘑菇单产(10.5-11.5kg/m^2)和品质,并节约用工成本。
  • 杨敏;陈秀虎;郑会龙;梁镜秋;陈新苗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找到适合清远当地气候条件,并能四季均可种植的茯苓接种技术;方法:采用对照组试验法,以清远市新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原有的围接顶端覆盖技术为对照,试验组采用菌袋保护膜倒挂留袋技术;结果:试验组在一年四季的接种成活率均达到100%,特殊天气条件下,试验组的接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产量和品质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菌袋保护膜倒挂留袋技术能在清远四季接种,且栽培成本较低,茯苓在清远的最佳接种时间是春季。
  • 陆娜;王伟科;袁卫东;周祖法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竹屑栽培竹荪生产中的培养料发酵、后期保温控湿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45d时的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佳,为0.36 cm/d,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覆盖单层遮阳网能提高产量,并且解决因覆盖稻草带来的采菇不便等问题。
  • 任志敏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姬松茸栽培一般在菇房中或荫棚内。笔者从2011年尝试姬松茸在与春玉米等高秆作物套种。菇粮套种是一项重要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是一种农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融合的经济循环模式。该技术以春玉米中后期荫郁环境为姬松茸提供良好生长发育场地,采用熟料制袋技术,提前制作姬松茸菌袋,待春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发育期,把姬松茸菌丝发育成熟的菌袋转移到春玉米地进行出菇管理。从而达到粮菇套种、相辅相成、生态循环、节本增效之目的。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 廖倩;康德灿;张学军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稻种植区栽培,利用种植西瓜大棚采用草帘复盖阳畦的栽培模式栽培双孢蘑菇。采用麦草及稻草混合堆料,设置简易地沟加薄膜进行室外二次发酵,采用国内高产蘑菇品种2796,使用自制新型除氨杀菌剂代替毒性及残留量高的甲醛,生产无公害菌类蔬菜。摸索出了一套西瓜塑料大棚露地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张维瑞;毛德春;陈锡雄;刘招龙;阮俊峰;郭团玉;毛岩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灵芝子实体生长的特征及孢子粉弹射的特性,从场地选择与芝棚搭盖、开袋与覆土、出芝管理、孢子收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灵芝孢子粉开放式收集的关键技术。
  • 陈晓岚;付金生;周建方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温适宜,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适于培育优质香菇,是香菇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1998年以来,河南省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推广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3年香菇生产总量接近全国的30%,香菇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在香菇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各地依据各自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状况、气候特点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效栽培模式,在提升香菇生产技术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汤倩倩;刘雪琼;孙育红;章超;张军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不同培养时间的草菇栽培种,结果表明培养10-40d的草菇栽培种,接种后菌丝长势及产量差异不大,25~30 d栽培种,接种后栽培生物学效率较高。
  • 王正凤;文生辉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平菇栽培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料干,因而平菇仍有30%~40%的产量潜力可挖掘。为了解决这一补水问题,笔者通过浸泡法、注水法、覆土法和滴箭滴灌法进行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 巫仁高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是福建省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菌类之一。近年来,笔者针对福建气候特征,对黑木耳栽培技术开展探索,现将其总结介绍如下,供福建及南方地区黑木耳栽培者参考。
  • 姚庭永;吴银华;毛可荣;黄建峰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庆科212子实体单生,菇形朵大,菌盖圆正,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该品种适宜栽培花厚菇。近几年示范栽培,菇农普遍反映该品种产量高、出菇早及菌棒转色不完整等情况。现将栽培该品种应注意的环节及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 班新河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缩短灵芝菌种的制作周期,笔者集成了灵芝菌种配方、装瓶或装袋、灭菌、菌丝培养等菌种制作各环节技术,快速、高效的培养出了灵芝栽培种,并具有成本低,扩繁量大,方法简便,杂菌污染少等优点。按此扩繁方法,经约20 d时间,一支灵芝母种试管最终可扩繁栽培种180~240袋,折合重量为126~168 kg,按每栽培袋需50 g栽培种计算,可满足2520~3360袋栽培料对灵芝栽培种的需要。现将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 病虫害防治
  • 丁李春;阮瑞国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和其他生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环境条件不适应、栽培措施不恰当或遇到不适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正常生理受阻,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症状甚至死亡,影响双孢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双孢蘑菇几种主要的生理病害预防措施,对指导生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杨春鹏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平菇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夏季;栽培场地、栽培方式均不严格,利用冷棚、暖棚、防空洞均可栽培平菇,可以用塑料袋栽培,也可以用阳畦栽培。平菇栽培以其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广大菇农青睐。从栽培到出菇结束总计约四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一般都在80%~120%。生料栽培平菇,虽降低了投入,增加了效益,但时常会因管理不当,造成杂菌污染,致使产量、效益明显降低。为此,笔者就平菇生料栽培如何减少杂菌污染而赢得高产高效经验总结如下。
  • 贮藏加工
  • 党花利;秦秀丽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蛹虫草、猕猴桃为主要原材料,对蛹虫草-猕猴桃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蛹虫草汁和猕猴桃汁的混合比例为1∶5,混合汁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1%,稳定剂CMC添加量0.20%,饮料外观形态、色泽、口感等均为最佳。饮料适合各类人群,并具有保健功能,是具有开发前景的一种新型的天然保健饮品。
  • 芦菲;曹琳琳;李波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杏鲍菇为主要原料,配以山楂等辅料,将其加工成色泽红润、酸甜适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片状凝胶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感官评定方法,确定了最佳配料组成:即杏鲍菇浆100 g,山楂浆40 g,蔗糖15 g,淀粉5 g,卡拉胶0.2 g,蛋白糖0.1 g。
  • 营养成分
  • 陈丹;韩建华;杨淑芳;孙继红;周成利;姜振国;魏长林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柞蚕蛹虫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多糖百分含量子实体部分高于蛹体,子实体多糖含量是蛹体的3.27倍。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14, 36(5):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宋俞成《萤雪丛说》之"戒食菰蕈"条的文字并非出自俞成之手,而是引自"王状元夔府十戒"。其中的王状元即南宋状元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他任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知州之时,即公元1165年12月15日到公元1167年9月2日期间,撰写了"夔府十戒",而"戒食菰蕈"的内容就是这"十戒"中的一戒;这段文字也是目前尚未被发现的王十朋的佚文一则。此外,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之"桐蕈鳆鱼"条中关于桐蕈的记载亦为民国时期的《宋人轶事汇编》所引用,但是后一本书的作者丁傅靖却把"诸谢"喜食桐蕈的事张冠李戴,误记为贾似道之事,同时也误将其出处标为南宋张端义的《贵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