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林佳;唐利华;逯连静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松乳菇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菌根食用菌。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张家界栽培松乳菇潜力作了初步分析。
  • 叶晓星;陈丽;朱星考;胡建平;姚炜卿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香菇产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劳动力日益不足,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相对效益在下降等问题,建立实施"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新模式。集成推广包括优良品种选育、胶囊菌种、自动化菌棒生产设备、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了包括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废菌棒回收制度,开展专项治理等监督监控制度,确保新模式的全面实施。
  • 小集锦·信息
  • 李敏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栽培技术因地而异,但要提高香菇的产量,关键要把好菌筒制作、转色和出菇管理三个环节,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 张正友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省东海县近年来积极采取盘活全县林间土地资产存量,通过实施向土地银行流转和种植、养殖大户出租等模式,
  • 周英发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栽培了两大棚巴西菇,预计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日前,马关县大栗树乡大保者村巴西菇栽培户张国定边采巴西菇边乐呵呵地说。
  • 胡建平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前,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开展的2015网上评选中,庆元香菇被评为“2015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庆元香菇品牌建设又添新誉。
  • 产业论坛
  • 刘俊杰;杨镇;吕立涛;宋莹;刘岩岩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阐述了辽宁省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包括规模、品种结构、科研实力和推广体系。分析了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辽宁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 生理生化
  • 张一帆;夏凤娜;陈秋颜;杨小兵;谢意珍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七个不同来源的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菌株,经拮抗试验发现两两之间不完全亲和。ITS分析表明七个菌株均属灰树花,但基于ITS的聚类分析不能明确反映菌株间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和ERIC-PCR展现了七个受试菌株间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两者的聚类分析可较明确地展现出七个灰树花菌株遗传多样性差异,但该聚类结果未能和拮抗试验结果较好契合,表明基因层面的分子标记和生理层面的表观反应,在展示遗传多样性的对应关系上存在较多复杂情况。
  • 刘西周;郭成金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酶解体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渗稳剂对血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培养5 d菌丝体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采用1%溶壁酶+1%蜗牛酶,32℃酶解3 h,制备率为2.950×107个/mL,其再生率可达4.508×10-3。
  • 资源调查
  • 杜适普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3-2006年对豫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发生种类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和多处定点普查,并对调查到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初步查明豫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有200种以上。简述了17个科36种药用真菌的用途、生活习性。
  • 深层发酵
  • 胡晶;任怡琳;陆震鸣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云芝胞外多糖含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云芝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云芝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宜碳氮比为20,最适宜的pH为5.0;优化后的云芝发酵生物量为12.1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49%;胞外多糖含量为3.3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0.58%。
  • 育种驯化
  • 王盼盼;侯怡铃;王梅;朱远秀;朱洪庆;张楠;伏雷;李育明;丁祥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西南地区不同产地松茸资源,为其系统分类提供依据。采集了四川省理塘县、马尔康县和小金县的松茸子实体,对其进行了ITS序列多样性研究。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已知的松茸序列,并与实验样品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利用MEGA5.0和Clustalx1.83软件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用石油醚蒸馏萃取松茸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组分。试验采集的理塘县松茸样品与小金县松茸样品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高达97.90%;试验室采集的马尔康县松茸样品与小金和理塘的松茸差异性最大,亲缘关系较远;且马尔康县松茸样品的ITS1和ITS2区均存在较多的碱基突变现象。挥发组分主要是酯类,且小金县松茸样品挥发油中的组分种类明显较其它两个地方松茸多。
  • 李希政;夏宏志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进的10个桑黄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对比,通过在试管、培养料等不同条件下对桑黄菌的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综合性状优劣排序:SH2>SH4>SH7>SH6>SH3>SH9>SH10>SH8>SH1>SH5;出菇材质杨木优于硬木,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段木栽培。
  • 林翠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适宜块根蘑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宜的培养料是发酵料,出菇最适温度15—25℃,栽培方式适合袋栽。
  • 门庆永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滑子菇早丰112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变异菌株,经进一步优选出适于当地栽培、较耐高温、生物转化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滑菇菌株—"JH-1"。
  • 魏立敏;王瑞景;牟超;于文海;张忠伟;高宝宁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43株野生榆耳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在木屑培养料上的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榆耳菌株U38、U40。二者出耳早,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生物转化率为35.8%、37.7%,综合性状优于目前生产栽培用菌株。
  • 培养材料
  • 吴章荣;陈德荣;卢玉文;陈国龙;韦锦福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木薯秆屑可以代料栽培鲍鱼菇,以木薯秆、棉子壳、木粒比例3∶3∶2的培养料栽培鲍鱼菇,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的商品经济性状也最好。
  • 唐才明;张燕;龙素梅;张贻意;陈娇娇;贝建设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原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蚕沙栽培姬菇,与常规配方作对照,对配方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确定加入蚕沙最佳比例为25%。
  • 门庆永;吴乃国;李爱科;陈梅;朱庆春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秆粉、玉米芯为主料进行不同配比比较试验,结果以棉秆粉、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滑子菇与杂木屑栽培效果相近。
  • 王锐丽;段鸿斌;殷东林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营养液,最终确定以大米为主料的代料栽培蛹虫草的营养液配方:玉米粉200 g/L,酵母膏8 g/L,Mg SO4 1.5 g/L,KH2PO4 2.5 g/L。添加此营养液,蛹虫草瓶产量(干)5.26 g,比对照增加了1.83倍。
  • 张玉萍;孟丽君;王芳;张志明;鹿有贵;张玉梅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PDA培养基为对照,观察在含有不同比例荞麦秸秆粉培养基上平菇、金针菇和鸡腿菇菌丝生长状况,并对培养的母种使用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从母种菌丝生长状况来看,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均在配方2上菌丝生长最好,长速最快;从供试7个配方母种使用效果看,平菇、金针菇以配方5最好,鸡腿菇以配方2最好。
  • 敬勇;徐建俊;李彪;孙传齐;赵辉;李松;马洁;卫其魏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利用农作物副产物作为主要培养料,探索适合大球盖菇最佳生长栽培料。对比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大球盖菇产量和经济效益,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生长最佳配方2(谷壳为主料),生物转化率达到64.2%。该配方大球盖菇出菇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 指导生产
  • 张亚丽;赵书光;贾金川;范育明;张立伟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魏启舜;赵荷娟;王琳;周影;毛久庚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封闭式栽培银耳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封闭空间与不同透气膜面积的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透气量对银耳生物转化率影响极显著,而培育空间大小对银耳生物转化率没有影响,但会影响银耳子实体的形状。
  • 孔维丽;孔维威;袁瑞奇;康源春;张玉亭;韩玉娥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芯为原料添加1%尿素发酵后,加入不同量的麸皮栽培平菇。结果表明:添加5%的麸皮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超过5%影响菌丝生长速度;麸皮含量5%,25%增产效果显著,当麸皮添加量为10%时,平菇袋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894.4g、122%,比对照生物学效率提高50%以上。
  • 邬达敏;刘昌林;蓝岚;张东萍;熊正葵;洪香娇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鱼塘浮床栽培与常规室内栽培食用菌作比较,筛选出适应鱼塘浮床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浮床栽培平菇最好,其次是木耳,灵芝品种不适宜。
  • 张士义;刘俊杰;刘国宇;宋莹;刘岩岩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素有“仙草”的美称
  • 朱元弟;杨治明;梅正祥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是国际市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新菇种。
  • 班新河;魏银初;王震;史红鸽;李九英;孙联合;渠占奇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段木灵芝具有质地坚硬、有光泽、芝形好、畸形灵芝的比例小、商品价值高等优点,但段木栽培的灵芝产量较低,干灵芝的转化率(单位质量的风干培养料所培养产生的灵芝子实体风干质量)一般为5%~7%,高者8%以上,
  • 曾晓萍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江苏省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业三新工程,推进农业新优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在全省涌现出一批蔬菜高产高效新模式。其中菌菜轮(共)作模式的生态、高效优势尤为突出,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笔者介绍在江苏省已经成熟应用、
  • 贺世清;韩向宁;吴丽萍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的一种,它不仅有药理作用,还可制作为观赏工艺品供人们欣赏。笔者自2013年开始在大棚中制作灵芝盆景获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 黄雪星;李杰;李发盛;何达崇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又称南洋薯、木番薯、树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的块根,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
  • 陆驰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腹地,北回归线横贯中部。该地兼具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境内林木资源异常丰富,
  • 全明川;徐世宏;吴登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西桂北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916菌株进行开出耳口孔数对比试验,结果开出耳口336孔的黑木耳菌棒感染率最低,冬耳产量明显高于开出耳口168孔、280孔,并且生物学转化率达104.5%,高于其他两个处理。
  • 杨辉德;刘喜;王政红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茯苓被誉为中药中的“白银”。目前全国茯苓年均产量约1.9万t,湖北省平均年种植茯苓约700多hm2(600万窖),
  • 病虫害防治
  • 罗青;晋叶青;杨玉珍;王国霞;陈刚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种遗传稳定的特点,但在实验中经常受到霉菌污染。为优化分离结果,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方式,对实验室常用两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和青霉三种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青霉三种菌丝的抑制力也不同,全力威杂菌清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能有效的抑制绿霉菌丝和青霉菌丝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原克霉灵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能有效抑制绿霉菌丝的生长,对平菇菌丝和青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小。
  • 阮瑞国;丁李春;尤云桂;汤凯毅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省闽东地区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代料袋栽香菇生产的良好基地。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杂菌病害的种类及数量也增多,危害也加重。福建宁德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对该地区香菇的杂菌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防治方法做了调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 贮藏加工
  • 王宝刚;汪金萍;刘洋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香菇、黄豆烘干研磨成粉后调配到面粉中制成香菇保健馒头,该馒头较传统馒头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经过一系列反复实验得出香菇保健馒头最佳加工工艺为:120 g面粉中加香菇粉3.2 g,黄豆粉1.7,酵母3.3 g,白糖1.8 g,发酵时间90 min。
  • 营养成分
  • 陈丽新;黄卓忠;陈振妮;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桉树糠、桉树皮培养基栽培平菇和灵芝,并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分析平菇和灵芝的含水量、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桉树糠、桉树皮具有更好的持水性,作为主料时能明显提高平菇、灵芝的蛋白质含量;桉树皮培养料能明显提高灵芝的总糖含量,桉树糠培养料能明显提高平菇的总糖含量;粗脂肪方面桉树糠、桉树皮与棉子壳的效果相仿。
  • 菌渣利用
  • 秦艳梅;李军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培养料栽培前后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变化,有一些成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磷钾含量较少。将香菇菌渣配以适量的磷钾复合肥或微生物磷钾肥,替代有机肥种植麻山药可有效地提高麻山药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经SPSS19.0分析有明显的增加。
  • 蘑菇文化
  • 贾身茂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学中的个别概念为物种名称,一般概念为术语。名称和术语中含的"菌"字,读音是存在着不同的。因为"菌"的读音根据现代汉语规范有两个,一个读阴平jūn,释义为"生物的一大类";一个读去声jùn,释义为"蕈"。因此"真菌"的"菌"读阴平jūn,即真菌zhēnjūn","食用菌"的"菌"读去声jùn,即食用菌shíyòng jùn。两者中的菌字读音不同。在真菌学中的众多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究竟读什么音,要根据是否属"蕈"有所区分,这些需要认真辨析,正确运用,属于"蕈"(即大型真菌)的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都读阴平"jùn",不属于"蕈"(即大型真菌)的菌字都读"jūn"。
  • 蘑菇菜谱
  • 周玲
    2016, 38(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木耳红花炖肉原料:干大木耳20g,红花5g,猪腿肉500g,川盐、鲜汤、料酒、鸡精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