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葛颜祥;胡继连;耿翔燕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是我国大众食用菌栽培品种。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香菇的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困扰。利用季节调整和HP(由Hodrick和Prescott提出)滤波对香菇价格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受生产和需求的叠加影响,香菇价格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从波动循环来看呈接近两年一个周期的特征,但循环周期在逐年缩短;受生产成本上涨以及消费品整体价格逐渐抬高的影响,香菇价格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通过协整分析显示,CPI每上涨1%,将会导致香菇价格每千克上升0.21元,棉子壳价格每吨上升一百元,将导致香菇价格每千克上升0.15元。
  • 秦翠静;程书梅;陈宝江;忻龙祚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菌糠作为饲料的一种新型资源,具有独特的利用价值。针对菌糠资源现状、营养价值、在饲料领域的应用以及开发加工方法进行综述,并对菌糠饲料的综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皇甫永冠;闫宝松;宗宪春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猴头菇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猴头菇因此也成为了国内外极力追捧的明星级食用菌。主要对猴头菇的营养功效及在食品加工业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希望能对猴头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 产业论坛
  • 别士平;付祖科;张杰;李涛;甘国平;钟雪芬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了解荆门市食用菌生产、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常态下食用菌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的对策措施,推进荆门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宋卫东;薛艳凤;王教领;王明友;吴今姬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菌种选育、产后加工、秸秆菌业、机械化生产与光伏食用菌等五个方面对国内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做了分析;并对国外食用菌发展概况,特别是欧美草腐菌、日韩木腐菌的先进生产技术与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 资源调查
  • 李发盛;黄雪星;李槐;何达崇;曾维铭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初步调查结果,野生毛木耳在广西境内有广泛的分布,其发生与季节和环境气候条件有关,对树种没有特定要求;发生季节为每年的3-10月,高峰期为4-6月;其形态特征为耳状,黄色、棕黄色、棕褐色,无光泽,不透明,背面(不孕面)绒毛明显。
  • 小集锦·信息_信息
  • 黄卫华;朱星考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化"六边三化三美"和"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治理农村农民丢弃的废菌棒产生污水污染河道水质等问题,切实解决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措施。2015年10月21日,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组织农业局、国土局、环保局、农办、县食用菌管理局等5个部门,竹口镇、黄田镇和松源街道分管领导等14人到龙泉市开展学习考察废菌棒处理经验。
  • 生理生化
  • 孔怡;王庆武;崔晓;唐丽娜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对猴头泰山-3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猴头泰山-3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6~7,适宜碳源为蔗糖、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适宜碳氮源组合为蔗糖3%,葡萄糖1%,牛肉膏0.2%,酵母膏0.3%。
  • 于清伟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秀珍菇菌丝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培养5 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蜗牛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 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6.0,30℃酶解3.0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96×10^8个/m L。
  • 育种驯化
  • 李剑梅;徐国华;杨泽涛;王艳华;韩冰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桑黄菌株S-1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其生物学地位。方法:采用插片培养及显微观察法对实验菌株的生长特征及子实体形态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同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r 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并与Gen Bank中的BLAST软件搜索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桑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在初步的形态学观察基础上,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实验所用菌种鉴定为桑黄核心种类纤孔菌属真菌(Inonotus linteus)。结论:明确了桑黄菌株S-1的分类地位,对下一步应用研究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曹玉谦;李长莉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选择9个香菇亲本,运用布勒杂交的各项操作技术,完成了385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和显微镜检查,剔除了94个不亲和组合及106个无锁状联合组合,经试管斜面和木屑培养基中培养观察,淘汰了27个生长不良的组合,保留了158个杂交异核体。栽培小试和重复小试遴选出341号和354号两个菌株,经过酯酶同工酶和DNA检测,最终确定二者是杂交新菌株。2012-2014年对341号菌株进行中试,将其命名为玉丰一号,累计栽培179.9万袋,平均总产达1.16 kg/袋,生物转化率为116%,比对照增产12.7%。玉丰一号菌丝体健壮,发菌快,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菇质优良,产量高,优良性状稳定,实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
  • 吴胜莲;邵晨霞;刘惠知;张德元;杨祎;夏志兰;喻桃生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优良杏鲍菇品种MH04814和当地品种YX进行了工厂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MH04814比杏鲍菇YX生物转化率高11.4%,子实体成分粗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分别高2.79%和3.12%。杏鲍菇MH04814在湖南多点推广试验表明,该菌株工厂化栽培适应性强,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杏鲍菇菌株。
  • 袁丽丽;郭九峰;向一辰;刘维清;那日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北虫草中含有虫草酸、虫草素以及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具有抗疲劳、抗炎、止血化痰、延缓衰老等功效,是非常珍贵的食药用菌。因此如何提高北虫草产量是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方法]利用物理方法诱变北虫草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利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北虫草菌分生孢子,通过对电场处理后孢子的致死率、以及与未处理菌落进行拮抗线比较、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有效诱变北虫草菌株的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结果]通过高压电晕电场诱变北虫草分生孢子,获得了几组与原始菌株拮抗线明显的诱变菌株,且经过ISSR分析,发现诱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的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得出了高压电晕电场为获得稳定、高产的北虫草菌株提供了新的方法。[结论]可以用高压电晕电场对北虫草进行诱变。
  • 刘雪琼;张军;奚惠民;顾介明;张丹萍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5个猴头菇菌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发菌、工厂化条件下栽培的子实体栽培性状、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山菌株表现较好,仅次于对照菌株老常山,其次为鲁猴1号和猴头BJ-5,刺长表现最差。
  • 陈怀疆;陈改印;惠明荣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了伞菌等,不用常规设备、培养基,不用常规孢子(多孢)分离方法。易学易操作,分离成功率高,多数品种保藏时间长于琼脂培养基试管,并克服了如金针菇对维生素B1天然缺损型品种用PDA、PSA培养基菌丝不生长或生长不良的弊端(用综合加富培养基制备又比较麻烦)。对于农村技术、设施有限的生产者,实用性很强。
  • 培养材料
  • 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王震;李九英;孙联合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秸秆、玉米芯、棉子壳为主料,以麸皮、芝麻渣、玉米面、熟石灰为辅料,按主料的不同添加比例设计7个栽培配方。试验结果,配方7(大豆秸秆26%,玉米芯26%,棉子壳26%,麸皮16%,芝麻渣2%,玉米面2%,熟石灰2%),配方6(玉米芯39%,棉子壳39%,麸皮16%,芝麻渣2%,玉米面2%,熟石灰2%)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是96.7%、94.9%,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综合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第一潮菇采收时间、A级菇商品率指标,配方7、配方6是白灵菇生产的较理想配方。配方1(以纯大豆秸秆为主料)出菇晚、单菇较轻、生物学效率较低。配方2(以纯玉米芯为主料)生物学效率高,但菌丝长速慢,满袋时间较长,菌袋周身有部分菌被,单菇重及A级菇商品率均较低。
  • 庄磊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稻壳替代部分木屑栽培灵芝,观测其菌丝发育、子实体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当稻壳含量为15%时,灵芝菌丝的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且经济性状优于对照。
  • 马晓龙;汪志红;杨绍丽;吴仁锋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子壳为对照,进行了巨菌草与棉子壳不同比例的复混配方栽培平菇试验,并对不同配方的投入产出比进行了比较。结果分析表明,菌草与棉子壳以1∶1的比例最佳,菌丝长速略快于对照,生物学转化效率为114.97%,比对照略高7.64%,投入产出比为2.17比对照提升21.71%。巨菌草可以用于栽培平菇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作为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使用。堆置软化菌草发酵来解决菌草颗粒度大易刺破菌袋的弊端。
  • 罗莹;周永斌;刘连强;李凤美;王文治;张崇雪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蛹虫草菌株的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麦粒30 g,蚕蛹粉5 g,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3%,最适料液比为1∶1.5是比较适宜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栽培料配方。
  • 小集锦·信息_小集锦
  • 朱广凯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栽培过程中常出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瘤盖菇等异常现象,使平菇产量、质量均有下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变酸发臭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之后,料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其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有以下三种。1培养料带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经过夏天雨季的陈料,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滋生,
  • 徐华珠;姜芝英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作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食用菌出口快速增长,不仅占据了世界食用菌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的主打产品之一[1]。然后,由于国外不断增设贸易技术壁垒,食用菌的出口面临困境,每年都有国外的通报和退运,给生产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收集近几年食用菌出口通报案例,分析了通报的主要原因,帮助出口企业提前应对。
  • 贾身茂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ushroom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A Color Handbook(Third impression)翻译成中文《蘑菇病虫害防控彩图手册》(第3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读完这本新书,情不自禁地想为这部优秀的著作写一篇评价,为我国从事食用菌行业的读者推荐这部好书。《蘑菇病虫害防控彩图手册》《第3版》一书,
  • 杨儒钦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可给生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妨一试。1分装试管1.1材料乳胶管(医疗器械商店可买),长度1 m左右,一端接上一段(3 cm长)金属管(下沉作用);另一端接上长8 cm左右玻璃或塑料滴管(控制流速用)。1.2用法将预装培养基(趁热)置于高处,把乳胶管有金属管的一端插入培养基底部,另一端用咀轻轻一吸,培养基就顺乳胶管源源不断流出,用手捏住导管,一松一紧控制流量,
  • 指导生产
  • 王桂金;刘遐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液体菌种技术对企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仍有许多单位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困扰。从液体菌种制备技术方面涉及的设备选型、菌株选育、工艺控制以及污染发生等环节,研究问题的发生原因与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栽培技术
  • 张林夕;高雯;韩绒绒;王要龙;翟宝安;程磊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林下栽培黑木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研究了不同配方料黑木耳产量表现,林下栽培黑木耳应选择的最佳林果树种和留枝量,以及黑木耳的最佳摆放密度。
  • 贺谊红;肖娜;刘育颖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松乳菇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及提高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成活率,而深受人们亲睐。松乳菇属于菌根菌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松乳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国内浙江丽水市林科院、陈元昌等单位和个人对松乳菇及红汁乳菇进行过栽培尝试,均表现菌丝期过长或产量低。江西吉安地区市场上的松乳菇大部分为野生,市场售价不断上升,2011年10元/kg左右,2015年,达到22~32元/kg。
  • 李金在;王占贤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等,因其菇形秀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而得名。秀珍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长期食用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能。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市场售价比平菇高,是极具竞争力的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笔者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秀珍菇880高产栽培技术,
  • 刘伟;孙莹;吕成杰;初洋;倪新江;董新伟;胡俏钦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外形似猴头,因而得名。猴头菇营养丰富,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一味滋补健身、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栽培猴头菇的主料不一,有棉子壳、木屑、玉米芯等。苹果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栽培范围广、规模大,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均广泛栽培。山东烟台市辖区内盛产苹果,但每年因更新老龄果树、修剪树枝产生了大量苹果树废枝杆,大部分被农民作为燃料,
  • 司海静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笔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栽培季节北方冬季长,自然季节适合出菇只有当年8月初至10月初,及次年的4月初至5月末。因此在栽培季节上,一般7月初建堆,7月末播种,8月初-10月初出菇。或者3月初建堆,3月末播种,4月初至5月末出菇。如过早栽培因温度过高,病虫害严重,过晚栽培则有效出菇期短,影响产量。
  • 李希政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桑黄的人工栽培仍处于零星栽培模式,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同其它食药用菌一样,必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造福,才能真正体现桑黄的价值,彻底打破我国桑黄资源被国外疯狂掠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产品替代野生产品,从而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因此,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成熟性是其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现将其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吴风华;张山起;范惠菊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是一种具有保健效果的药用真菌,被视为吉祥之物,长寿的象征。故有"瑞草"之美称,"仙草"之美誉。它极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灵芝认识的不断提高,栽培技术的趋于完善,灵芝产品不仅做为保健、药用真菌进入百姓家庭,而且通过对灵芝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并结合人工截枝、靠接、药物处理,可以培养出具有不同形态的灵芝,再配以山石、树桩、枯木等,成为雍容典雅、绚丽多姿、野趣盎然、奇特的生物工艺品(图1)。
  • 高允旺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竹荪之乡的顺昌县,随着竹荪连年连作,主产区的大田栽培竹荪产量逐年下降,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福建顺昌县大历镇、林业局、供销社等部门的支持下,竹荪技术研究所自主创新林下生态竹荪栽培新技术获得成功。按667 m^2林下种约290 m^2的面积计算,可采收(干品)竹荪32.6 kg,产值8000元,扣除培养料、菌种、工资等,纯收入达2100元,不砍树也有收入。
  • 邹丹蓉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菌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好坏。目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采用固体菌种。固体菌种制作和发菌周期较长、操作过程繁琐、且效率较低。笔者有幸参加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发工作,并将液体菌种成功应用在工厂化生产中,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现将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玉米粉2%,豆粕1%,麸皮0.5%,磷酸二氢钾0.1%,
  • 小集锦·信息
  • 高允旺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连日来,福建省顺昌县大历镇大历村菇农陈国亮一家趁着好天气,忙抢时采摘、晾晒黑木耳,他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菌袋上的木耳,一边喜上眉梢地与笔者聊着。"外出打工十几年,今年返乡种黑木耳6万袋,有一万多袋开采,已采收500 kg干木耳,再采几天就可采完这第一批了,预计纯收入可达7万多元,不比打工差。
  • 病虫害防治
  • 段奥其;汤慧盟;吕祚森;杨亚苓;国淑梅;牛贞福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种粘虫板对春季平菇、鸡腿菇生产中的害虫进行了诱杀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蓝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对平菇、鸡腿菇栽培中的嗜菇瘿蚊诱杀效果显著;蓝色粘虫板、绿色粘虫板对黑腹果蝇的诱杀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 李建波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称无壳蜒蚰螺、鼻涕虫、野蜗牛、托盘虫、泫达虫等([1])。其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可为害双孢蘑菇、平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等多种食用菌。为害食用菌的蛞蝓种类主要有: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双线嗜黏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 Benson)、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2])。
  • 贮藏加工
  • 芦菲;杨伟;许艳华;翟慧静;王贞;李波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杏鲍菇压榨液的理化特性和饮料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杏鲍菇压榨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4%,多糖含量为1.37%,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50%,还原糖含量为0.048%,电导率468μs/cm,p H6.58,呈乳白微黄色。杏鲍菇压榨液所含可溶性营养成分为新鲜杏鲍菇的30%~40%,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将杏鲍菇压榨液加热煮沸、过滤后,与红枣汁、山楂汁等进行复配后,可制得营养丰富、酸甜可口、风味浓郁的营养功能饮料,其最佳配料组成为:杏鲍菇压榨液10 m L,红枣汁5 m L,山楂汁5 m L,黄原胶0.2 g,白砂糖10 g,柠檬酸0.10 g,苹果酸0.02 g,红枣香精0.4 g,山楂香精0.08 g,加水补至100 m L。研究为杏鲍菇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 机具设施
  • 张军;章超;孙育红;顾介明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草菇生长所需最佳环境,提高菌菇品质,简述了草菇生产环境控制系统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在采用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的菇房中草菇栽培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的改良,建立一个适合草菇栽培的自动化栽培模式。
  • 营养成分
  • 陈雪凤;韦仕岩;吴圣进;王灿琴;吴小健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检测分析了在同一条件下栽培的5个黑木耳菌株的基本营养成分和钙、铁、磷三种矿物质元素。蛋白质含量在10.0-16.2 g/100 g,脂肪0.29-0.39 g/100 g,粗多糖5.59-9.52 g/100 g,氨基酸8.31-14.35 g/100 g,膳食纤维51.92-57.57 g/100 g,钙337.1-614.9 mg/100 g,铁5.3-35.4 mg/100 g。5个黑木耳菌株基本成分的含量差别不大,但5个菌株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YE1的铁、钙含量明显比其他菌株高,可以作为富集钙、铁菌株选育的种质资源。
  • 菌渣利用
  • 蒋益;王红连;何静霞;全卫丰;张一平;薛璟;刘广建;季宏更;汪洁;张东升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酵菌渣(糠)为原料制备活性肽,选用纤维素酶、食用菌酶A02和酵母抽提酶水解发酵菌糠,酶解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后制成蛋白肽粉,以DPPH抗氧化性为指标,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和RP-HPLC进行分离纯化,DPPH清除率最高的采用液质联用鉴定结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p H 4.8,酶的添加量0.7%,酶解时间60 min;食用菌酶A02和酵母抽提酶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55℃、p H6.5、酶解时间240 min,酶量分别添加0.5%和1%;获得的肽粉多肽含量达67%,其中分子量小于2000 Da的占95.74%。经Sephadex G-25凝胶柱脱盐和制备型RP-HPLC分离纯化,得到DPPH清除率最高为45.73%的组分,经液质联用鉴定该组分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475.2 Da,氨基酸序列为GluSer-Ala-Gly-Leu的肽段。
  • 魏云辉;李胜杰;胡中娥;李菁;熊小文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栽培试验,分析了富硒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磷钾复合肥料相比,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使辣椒的株高、单株挂果数和主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分别提高了13.38%(P<0.05)、36.91%和44.44%(P<0.01),总产量提高67.95%;同时,辣椒果实中干物质百分数,蛋白质百分数和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得到了改善,硒的含量提高了89.44%。结论: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的营养品质和促进硒元素的富集,且效果明显优于复合肥。
  • 蘑菇文化
  • 贾身茂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学中的个别概念为物种名称,一般概念为术语。名称和术语中含的"菌"字,读音是存在着不同的。因为"菌"的读音根据现代汉语规范有两个,一个读阴平jūn,释义为"生物的一大类";一个读去声jùn,释义为"蕈"。因此"真菌"的"菌"读阴平jūn,即真菌zhēnjūn","食用菌"的"菌"读去声jùn,即食用菌shíyòng jùn。两者中的菌字读音不同。在真菌学中的众多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究竟读什么音,要根据是否属"蕈"有所区分,这些需要认真辨析,正确运用,属于"蕈"(即大型真菌)的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都读阴平"jùn",不属于"蕈"(即大型真菌)的菌字都读"jūn"。
  • 蘑菇菜谱
  • 周玲
    2016, 38(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桑椹拌木耳原料:木耳200 g,鲜桑椹80 g,川盐、香油、鸡精、香葱花各适量。制作:木耳去蒂洗净,入沸水锅中焯水至熟,盛入盘内,将鲜桑椹洗净,压成茸泥,加入木耳上,调入川盐、香葱花、鸡精、香油,拌匀即成。主要功效:润肠通便、滋阴润燥、补气补血、补肝益肾。木耳没药炒牛肉原料:木耳180 g,没药汁30 g,上等黄牛肉150 g,马耳葱20 g,川盐、水豆粉、花生油、白糖、醋、鸡精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