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论坛
  • 徐世宏;韦炜;吴登;何礼健;刘家仪;黄奕洲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总结了近十年来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潜力,并提出了广西食用菌产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对策。
  • 专题综述
  • 钱磊;张志军;訾惠君;王文治;李凤美;刘建华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酵素菌技术是13本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一项农用生物技术,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和推广,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食品和环保等领域。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汪丽莉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溪口镇是安徽宣城市著名的“香菇之乡”,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近年来,该镇香菇不仅种植面积越来越小,整个产业也处于“走下坡路”的萎缩状态。如何摆脱困境东山再起,提出改进生产技术、普及标准化生产、产品多样化、质量优质化等见解。
  • 生理生化
  • 宋琪;王烁翔;于鲁萌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向棉子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淀粉、尿素、石膏,研究在金针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1)添加尿素能明显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而添加淀粉、石膏不能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B一葡萄糖苷酶在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低,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高。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金针菇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4)不同添加物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对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小。
  • 深层发酵
  • 张梅琳;徐济责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了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营养条件下紫丁香蘑(Lepistanuda)液体培养菌丝球的直径和菌丝干重,结果表明紫丁香蘑液体发酵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
  • 资源调查
  • 张汉武;宋文霞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肃省常见的毒蘑菇种类及其中毒类型进行了综述和梳理。甘肃分布的毒蘑菇主要有褐鳞环柄菇、白霜杯伞、裂丝盖伞等l4种,其中毒类型多为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多脏器损伤型、溶血型。
  • 育种驯化
  • 余丽;晏爱芬;王朝芳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reticulatus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0.5g,MnSO_4·H_2O0.5g,琼脂20g,H_2O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 陈建芳;郑云峰;阎淑滑;李国生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进的5个平菇品种与当地广泛栽培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比较供试平菇品种菌丝长势、抗杂性以及生物学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海南2号及平F8的菌丝生长洁白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整齐,菇形好,生物学转化率较高。
  • 陈海棠;吕晓东;陈有芳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日本香菇19、庆科212及L808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香菇l9菌株抗杂能力强,耐高温,产量高,个体大小较匀,组织致密;庆科212因菌龄短,产量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与L808一样,适宜在试验地推广应用。
  • 培养材料
  • 何淑玲;赵垦田;马令法;杨敬军;常毓巍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栽培种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南州迭部县的野生羊肚菌分离得到的栽培种菌种为试验材料,主要以单因素变量法设计试验处理,通过测定被标记羊肚菌的菌盖长、菌盖周长、菌柄长、菌柄周长和产量及羊肚菌的灰分含量、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来研究4种培养料配方对羊肚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配方1,即在添加了羊肚菌基脚土的配方料中,羊肚菌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其余培养料配方培养的种,羊肚菌品质依次下降。结论:栽培种培养料配方1羊肚菌生长及品质最佳。
  • 刘新华;吕军;董学堂;张牧海;李岩杰;武恩斯;曹修才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果树枝木屑为主料栽培灵芝、利用栽培灵芝菌渣栽培平菇。试验表明:相比传统的棉子壳料,利用果树枝木屑做主料栽培灵芝,菌丝强壮,生长较快,感染率较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利用灵芝菌渣和玉米芯各占112栽培平菇,原料成本降低40%,品质、产量均优于纯玉米芯。
  • 陈国平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漳州地区大量低价、营养丰富的甘蔗渣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筛选以甘蔗渣为主料栽培杏鲍菇培养料配方。结果以配方3(甘蔗渣55%,木屑20%,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3%,轻质碳酸钙1%,石灰1%)栽培杏鲍菇的效果最好,能够较好的促进菌丝生长,保持优良的生长性状,提高杏鲍菇多糖含量,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且配方3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配方(CK)。
  • 李旭东;罗燕娜;王静静;赵亮;张爱萍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1],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较多,但其需一次性购买菌包成本较高,出菇集中又难以保鲜,在北疆较偏远区又达不到规模化生产,会给栽培户带来一定的销售困境。而传统发酵技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优势原材料资源和人力资源,可有效节省成本,增加农户收益。
  • 指导生产
  • 郑焕春;栾泰龙;李淑玲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黑木耳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地黑木耳菌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充分体现了黑木耳产业向专业化分工、大型机械化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的趋势。2015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表明,黑木耳是位于我国食用菌产量第二的品种,产量仅次于香菇(766.66万t),达到了624.69万t。
  • 栽培技术
  • 刘;叶高;黄天然;刘万震;詹丽青;王蕾;杨杉;蔡和琳;张柳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香菇“暴发式”出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栽培香菇937两潮菇产量达744g,子实体菌盖直径3cm以下、3~5em和5em以上分别占16.36%、67.14%和16.5%。且出菇整齐一致,菇形都较圆正,菌肉较厚,每个菌筒出菇朵数都较均衡。
  • 王婷;曾亚平;宋泰良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将套环出菇方式细化,设完全除去报纸(处理1)、不除掉报纸(处理2)和报纸划I=I(处理3)三个出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部除去报纸和不除掉报纸的出菇方式生物学转化率相差不大,报纸划El方式的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05%,且管理方便。处理2和处理3提前2d出菇。
  • 杨自轩;林秀莲;周颖军;张敏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五个赤灵芝菌株袋栽比较试验表明:孢子粉产量(烘干)较高菌株是美国大灵芝与惠农赤芝;灵芝产量(烘f:,仅收一潮)较高是惠农赤芝与中华红芝;芝形较好足大红芝、巾华红芝、惠农赤芝;生产综合性状较好是惠农办芝。
  • 秦瑞芳;秦瑞珍;刘鸿鹄;王俊羿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杏鲍菇栽培作为一项现代高新农业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机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项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非常迅速,工业化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产量提高很快,而价格逐渐走低。家庭化生产模式由于技术不先进,产量低效益差,已基本没有利润空间。
  • 刘瑞壁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又称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商品名黑皮鸡,自然界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热带地区罕见分布,是食用菌中的上品,肉质细嫩,柄脆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菇中富含长根素,有强烈的降血压作用,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广受欢迎。长根菇袋料栽培生物学转化率60%左右。
  • 张子荣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
  • 李华君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福建建阳区发展黑木耳代料生产已十余年,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年生产量400余万袋,并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4~3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32℃[1]。
  • 病虫害防治
  • 宋爽;刘宇;牛玉蓉;陈文良;吴灵芝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熏蒸对食用菌接种室空气消毒的有效作用时段及对空气中几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四种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均在熏蒸1h时杀灭作用达到最强,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平均清除率为91.11%一ioo%;15mg/m浓度消毒剂熏蒸杀灭效果最好,24h内对空气中微生物清除率保持在91.89%一100%;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后,接种室空气中木霉和细菌数量回升最快。
  • 朱正威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
  • 贮藏加工
  • 梁晋谊;周敬豪;周健平;谭毅峰;许克勇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灵芝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比浸泡、微波、气流精细粉碎等预处理方式对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灵芝多糖的影响,并比较最佳预处理方式结合热水提取、醇提取、碱提取、超声波结合酶提取、微波提取等提取方式在灵芝多糖提取方面的效果,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后提取所得灵芝多糖的性质。结果: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气流精细粉碎,对比传统方法直接提取(粗粉碎结合热水提取),粗收率变化较小,而多糖含量提高114%,多糖得率提高104%。最佳结合方式为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结合碱提取,相对传统方法提取,粗收率提高76%,多糖含量提高78%,多糖得率提高21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后提取所得灵芝多糖的性质,发现该处理方法对灵芝多糖性质的影响较小。结论和讨论:气流精细粉碎预处理能大幅提高灵芝多糖的提取效果,主要是提高提取物中灵芝多糖的含量,使多糖得率提高,提取更加完全,且对所提取多糖性质的影响较小,推测气流粉碎预处理主要是破坏了灵芝精粉颗粒的机械支撑壁膜结构,使细胞内功效物质的溶出更加完全,这方面内容将在后续开展实验中进行研究分析。
  • 邓楚君;康芳;芳靳;羽慧;杨伟;李波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新鲜杏鲍菇破碎打浆后,应用于韧性饼干制备。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方法,确定其制备工艺为:杏鲍菇预处理(清洗、切片、烫漂、打浆)一原辅料混合一面团调制一静置一辊压一成型一烘烤一冷却一整理一包装一成品;其中:烫漂料水比为1:4,烘烤参数为上火180℃、下火160~C、时间10min;配料组成:中筋面粉100g、杏鲍菇浆20g、水2.96g、糖18g、棕榈油15g、鸡蛋25g、盐1泡打粉1.8g、牛奶3g。采用该工艺所制饼干与普通韧性饼干品质相近,而营养价值得到很大改善。
  • 马银鹏;王笑庸;陈鹤;刘佳宁;孔祥辉;张丕奇;戴肖东;马庆芳;韩增华;杜柏达;张介驰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11个地区37种黑木耳样品为试验材料,研究泡发水温、泡发时间和黑木耳类别对黑木耳泡发率的影响,测定不同泡发时间条件下黑木耳样品的泡发率。结果表明泡发水温和泡发时间对黑木耳泡发率有影响。在相同泡发条件下,多筋类黑木耳样品泡发率较无筋类高,春耳样品泡发率较秋耳样品高,北方黑木耳样品泡发率较南方高,因此不同类别黑木耳样品对泡发率也有影响。
  • 菌渣利用
  • 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关艳丽;韩冰;徐冲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腐熟程度的香菇菌糠对作物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未降解香菇菌糠浸提液对白菜和黄瓜发芽和出苗有明显抑制。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未腐熟菌糠对黄瓜、白菜及小麦的出苗和植株生长有明显抑制,尤以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大,而腐熟较好的香菇菌糠对作物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其育苗效果优于对照商品育苗基质。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报刊中含有不少食药用菌专篇文章,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食药用菌历史和文化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初步选录《日本地蕈》(1898)、《香菇种法》(1899)、《茯苓获利》(1900)、《宣化蘑菇产》(19oo)、《老河口木耳》(1900)、《稻藁造蕈》(1901)、《中国产白木耳》(1902)、《造菌法》(1907)、《草菇》(1907)和《续种冬菇法》(1907)十篇文章,同时录入《中国各省产物调查录》(1905)中的食药用菌部分,供广大研究者和读者参考。
  • 信息_小集锦
  • 朱广凯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
  • 孙庆温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廖盛祥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实践中选择采用壳斗科树种,树龄30年,木质坚硬的木片、木屑基质制香菇菌种,具有香菇菌丝在袋中生长均匀、菌龄较短、菌丝粗壮、再生力强、成品率98%。1材料制备选择壳斗科中红椽、若楮、茅栗等树种、树龄30年左右的木材,加工成木片、木屑备用。
  • 周建方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卫华
    2017, 3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5月8~11日,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食用菌专业培训班在庆元县举行,来自安徽宁国市41名生产大户接受技术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参观基地、咨询答疑等形式进行。理论授课地点在县青少年宫,由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叶长文等5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