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荆会云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几种大宗食用菌经 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仍将不断扩大, 食用菌栽培品种将持续增加、产业链不断延伸。香菇、 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等仍然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 的主要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诸葛曼乐;李树强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其质量安全,因此 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尤为重要。结合 山东省24家食用菌企业的调研情况,从食用菌工厂化生 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分析,针 对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控制技术、政策等主要障 碍,从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员工生产质量意识、提高管理 水平、加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改善食用菌企业生 产管理控制对策建议。
  • 生理生化
  • 石秀芹;许丹妮;张佳婵;王昌涛;安全;李萌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孢蘑菇为原料,用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并研究其在抗衰老方面的功效;首先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将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到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冻干得到双孢蘑菇多糖干品,最后,测定双孢蘑菇多糖的抗氧化功效,包括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50,温度为79.79℃,提取时间为2.6h,提取率可达到2.25%。得到的双孢蘑菇多糖干品为棕色粉末,易溶于温水,平均分子量为1.697×10^6(±1.992%)Da,并且双孢蘑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当多糖浓度为2mg/mL时清除率达70%。
  • 马玮超;李峰;靳荣线;李慧;李栋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 育种驯化
  • 郝雅荞;邢岩;徐煜东;钱玙呈;沈琦;迟天舒;王升厚;赵洪新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5株来源不同的野生鸡腿菇和2株生产菌株,通过形态观察、拮抗试验、ITS序列分析,对7个菌株进行鉴定和亲缘关系比对;并对菌丝生长状态、结实性、子实体品质差异评估。结果表明,菌株野23-1和野11中具有子实体洁白、质地坚硬、可溶性多糖含量高、耐贮藏等优点,可为筛选驯化出野生质优、高产的鸡腿菇新品种提供亲本,也是极具进一步驯化商业开发价值的野生菌株。
  • 吴亚召;张文隽;王周平;雷萍;张伟兵;渠敬峰;王磊;钱磊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不同灰树花菌株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等。结果表明:灰树花1号和迁西3号菌丝生长较好,生长速度分别为3.15mm/d和3.12mm/d;灰树花1号、庆灰151和小黑汀子实体朵形较佳(长宽比1.09、1.13和1.15),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49.85%、45.75%和47.93%);灰树花1号和庆灰151品质较佳,子实体折干率分别为14.15%和13.25%,粗多糖含量分别为28.26mg/g和21.08mg/g。综合考虑,灰树花1号栽培特性最好,可作为当地优良菌株。
  • 班新河;魏银初;史红鸽;李九英;王梦扬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收集的8个香菇品种进行春栽比较试验,对供试香菇品种菌丝生长及出菇、生物学效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绿白棚大棚内立摆出菇,S215、706、庆科212、208生物学效率高,且差异不显著,商品性状好,优质菇率高,可作为中原地区春栽香菇大棚平面栽培的主选品种;而238、庆科20、9608、L135应谨慎选用。
  • 培养材料
  • 张园园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葛根渣的资源化利用,降低香菇生产成本,试验用葛根渣按不同比例代替常规培养料中木屑栽培香菇。结果表明,供试配方香菇均能生长,但香菇长势和产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配方3(葛根渣40%,木屑40%,麸皮17%,蔗糖1%,石膏1%,碳酸钙1%)培养料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其他配方。
  • 李倩;李舒婷;王润楠;于水欣;刘江;刘西周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天津七里海野生苇蘑(Hygrophoropsis sp.)菌株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老化以及采用常规方法菌株保藏难度大的问题,以PDA综合培养基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其菌株保藏培养基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继代培养基:葡萄糖10g/L,马铃薯(浸提液)200g/L,MgSO47H2O 1.5g/L,KH2PO43g/L,琼脂粉20g/L,VB10.01g/L,稻草粉2.5g/L,稻草(浸提液)25g/L,芦苇腐殖质5g/L。菌株29℃培养39d,菌落直径可达6.33cm且未见老化现象。
  • 闻亚美;丁亚通;孙玉霞;张辉;党帅;黄桃阁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找栽培平菇新基质,利用周口地区丰富的杨树锯末,对比不同杨树锯末配方栽培平菇的菌丝满袋时间、污染率、产量和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杨树锯末可作栽培平菇基质主料,且配方4(杨树锯末60%,玉米芯30%,麸皮5%,尿素1%,石灰2%,石膏2%)栽培效果最佳,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56.7%,投入产出比可达1∶3.3
  • 资源调查
  • 熊永生;华蓉;杨璐敏;李江;冯云利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滇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地处滇中地区的宜良县、禄丰县,森林覆盖率高,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较高,在滇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无节制采集及人为环境破坏,资源量逐年下降。介绍了滇中两县野生菌资源现状,并从承包管护、封山护菌及野生菌原生境保育基地建立对资源保护进行了概述,为滇中及云南省食用菌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指导生产
  • 李峰;赵建选;靳荣线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河南平菇栽培方式发展过程及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产业优势,查找平菇发酵料栽培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栽培技术
  • 周丽洁;玄英实;周旭;程金良;金雪梅;朴雪梅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三种黑木耳催芽方式,结果表明,地棚催芽黑木耳出芽齐,且产量高,采收早,易获得优质高产的黑木耳。
  • 唐明先;陈杭;马薇;羊玉蓉;戴旭光;降初拉尔布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羊肚菌生产中用黑白膜、黑膜、白膜等覆盖厢面防杂草,以白膜作对照。试验结果覆盖黑白膜、黑膜防草效果好,出菇早,折合产量为3120 kg/hm^2、195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5.4%、9.8%。试验结果对羊肚菌产区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闫靖华;周振祥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施加外源硒肥对黑木耳菌丝长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以及黑木耳子实体的富硒能力,以硒之源有机营养液富硒肥为供试肥料施加到黑木耳栽培基料中,设置5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20、40、60、80、100μg/g。结果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中硒的含量随栽培料中施加硒肥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适宜的硒肥浓度可以促进黑木耳菌丝的生长,缩短菌丝定植时间和发菌时间,具有增产的作用;高浓度的硒肥则会抑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导致其产量降低。
  • 崔文浩;洪金良;张婷;郑江程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4种小拱棚栽培羊肚菌效果。结果表明,小拱棚覆遮阳网,畦面覆黑膜栽培的羊肚菌产量、单菇质量、子实体品质等要优于其他处理,可替代钢架大棚设施,在羊肚菌-瓜菜轮作中应用,降低栽培成本。
  • 韩根锁;王敏;侯伟;王华;石文刚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具有营养、益智、医疗、保健四大功能,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最有发展前途、最有希望的健康食品之一。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陕西宝鸡市从2013年引进羊肚菌并栽培成功,2018年栽培规模达200hm^2,现已成为宝鸡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和脱贫攻坚的热点项目。现将宝鸡地区羊肚菌的无基料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 万鲁长;任海霞;任鹏飞;曲玲;王厚鹏;李晓博;孙振福;张逸;郭惠东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1],是温带和亚热带夏秋季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长根菇是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中的上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甜、香脆爽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食药用价值高[2],市场前景广阔。
  • 李忠;周卫雄;李钦艳;曾振基;陈逸湘;钟莹莹;梁文庆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多孔菌科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一直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是传统的名贵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1-2]。目前在鲁西南、闽西、浙西南、粤东北等多地灵芝都作为主要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室内赤灵芝代料栽培技术在梅州推广时间长、范围广、数量多,特别是当前提倡精准扶贫形势下,灵芝作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对贫困地区脱贫有着重要作用。但灵芝栽培模式多样,亟待建立完善可推广栽培模式。笔者总结梅州室内灵芝有机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室内袋栽灵芝的优质、高产和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 张辉;丁亚通;党帅;黄桃阁;史国敏;闻亚美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学名毛头鬼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食用菌[1-2]。鸡腿菇肉质细嫩、味如鸡丝,营养丰富[3]。鸡腿菇具有降低血糖、益脾、帮助消化及治疗痔疮的功效[4]。河南省作为我国食用菌主要生产区,其食用菌的发展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影响。鸡腿菇作为主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高效的栽培技术指导生产实践。笔者结合中原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对鸡腿菇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中原地区栽培鸡腿菇提供参考。
  • 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陈雪凤;覃晓娟;吴小建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桉树种植地,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国首位[1]。广西桉树主要用于加工生产人造板材和林浆纸。桉树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物如树皮、木屑和边材等,这些剩余物的传统处理方式多以就地抛弃、焚烧或填埋等为主,既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黑木耳又名红木耳、光木耳、云耳、木耳菇、川耳、黑菜等[2],是我国三大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平菇和香菇[3]。
  • 病虫害防治
  • 卢淑芳;包金亮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出菇不集中、潮次不 明显、菇形异常,出现病原性和生理性病害等问题。分 析了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环境条件、规范操作管理 等预防措施。
  • 营养成分
  • 宋盛英;王勇;苏上;万新屏;龙和珍;谌金吾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橙黄色松乳菇(P<0.05)。紫褐色松乳菇富含P(6.44g/kg)、Mg(1.18g/kg)、Zn(0.19g/kg)、必需氨基酸(48.98g/kg)及总氨基酸(149.22g/kg),营养价值略优于橙黄色松乳菇。
  • 贮藏加工
  • 李文德;王治江;张文斌;华军;郭剑玲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鲜菇为材料,采用丁香、艾叶、大青叶三种中草药提取液作涂膜处理,于4℃下贮藏,研究其对海鲜菇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鲜菇在整个贮藏期间,各处理组的失重率、细胞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均低于对照;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三种中草药涂膜处理对海鲜菇保鲜效果较好的为丁香,其次为艾叶,保鲜效果较差的为大青叶。三种中草药涂膜处理海鲜菇均不同程度地保持了海鲜菇贮藏期间的品质、延缓了海鲜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抑制海鲜菇贮藏期间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同时还降低了海鲜菇失重率、抑制了细胞膜透性增大,延缓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维生素C的降解。
  • 宋洁;刘晓红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影响虫草素提取率的5个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液料比、超声功率)进行筛选,以优化北虫草小麦培养残基中虫草素超声提取工艺。根据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液料比为响应因素,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北虫草培养残基中的虫草素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北虫草小麦培养残基中虫草素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5min,提取温度45℃,提取液(m L)料(g)比20,虫草素提取率为0.0994%。
  • 食用菌与健康
  • 王思雅;徐方旭;柳叶飞;王升厚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灌胃不同浓度普通蛹虫草和富硒蛹虫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分0倍组、1倍组、2倍组、5倍组、5倍富硒组、10倍组和10倍富硒组7个组别,分别灌胃不同蛹虫草溶液21 d,观察其对小鼠体重、日饮量和日食量的影响,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雌、雄鼠体重除10倍富硒组外均增加,且蛹虫草浓度越高体重增加量越小;小鼠日食量及日饮量变化不明显;灌喂21d后,10倍组和10倍富硒组小鼠肠道中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其余组菌量减少,且致病菌肠球菌数量减少,其余组菌量增多;利用高通量技术对5倍组和0倍组肠道粪便检测,证明了小鼠灌胃蛹虫草溶液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结论:灌胃21 d后,高浓度(10倍)蛹虫草溶液效果最佳,可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整体上,普通蛹虫草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优于富硒蛹虫草。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29年在浙江印行的《四季栽培西洋香蕈种植法讲义》一书是关于西方双孢蘑菇栽培的专书,殆至今日,已颇为罕见。该书由“新森垦殖场园艺部”译述,系译自日本的《洋蕈栽培》(1926)一书,由此也丰富了对近代中日食用菌或农业知识交流的认知。“新森垦殖场”与近代积极推广食用菌栽培的余小铁创办的“杭州湖墅工艺实验(总)社”关系密切。余小铁很可能也是“新森垦殖场”中的一员,而“新森垦殖场”很可能也位于杭州,甚至杭州湖墅。
  • 蘑菇菜谱
  • 周玲
    2020, 42(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茶树菇蒸乳鸽原料:茶树菇250g,乳鸽2只,生姜片15g,茴香粉1g,鲜汤、川盐、味精各适量。制作:乳鸽淹死后,烫去毛,去内脏等洗净,投入沸水锅中焯水后,捞入盆内,加鲜汤、生姜片、茴香粉、川盐,将茶树菇去蒂洗净,改刀成块,也加入盆内,上笼蒸烂,出笼放味精即成。主要功效:补肝肾、健脾益气血、降脂渗湿、清热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