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乡村振兴特稿
  • 李晓斌;罗雪珍;史承勇;唐英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寻菌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挖掘菌文化内涵与乡村景观现状,基于菌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关系,提出将菌文化融于乡村景观设计,总结出提炼物质形态、融合艺术特色、赋予精神内涵的具体应用手法。深入探索菌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营造田园生态景观、传承乡村文化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景观。以期通过运用菌文化,丰富我国乡村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与景观文化,促进菌文化主题乡村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 专题综述
  • 涂俊铭;王碧;夏险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是一种食药用价值很高的食药用菌,也是野生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物,其含有核苷类化合物、虫草多糖、虫草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抑菌、抑病毒复制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极具应用前景。主要介绍蛹虫草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 生理生化
  • 黄东;马成瑶;张彦龙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索黑木耳凝集素LAA对巨噬细胞RAW264.7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机制,试验通过硫酸铵沉淀及亲和层析法得到黑木耳凝集素LAA,并设计下游信号阻断通路,以确定黑木耳凝集素LAA通过NF-κB通路影响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和NO。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了黑木耳凝集素LAA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黑木耳凝集素LAA影响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和NO的情况。结果表明,黑木耳凝集素LAA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刺激RAW264.7细胞调节炎症因子IL-1、IL-6、TNF-α和NO,以此通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开发了黑木耳新药用活性成分,也为黑木耳的深加工提供方向和依据。
  • 何雯雯;池升春;李卫旗;贺亮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大米、花生、黄豆、玉米、小麦、桑蚕、柞蚕分别栽培蛹虫草。测定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以还原力、对DPPH·及·OH清除率为指标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麦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5.45%;花生、大豆培养的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种类最多,为6种;桑蚕、柞蚕培养的子实体所含单糖种类最少,为3种;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大米、玉米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3个指标优于其余5种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多糖。
  • 育种驯化
  • 张一帆;黄龙花;杨颖茵;何嘉豪;余欢;陈少丹;谢意珍;杨小兵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来源的中国被毛孢的生物学特性,对分离于冬虫夏草的多个中国被毛孢菌株进行了ITS序列分析与鉴定,对其中三个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研究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菌株对培养基pH要求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同一菌株用固液两种培养基培养而获得的菌丝体,其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不同来源菌株用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且与液体培养差异明显。
  • 刘岩岩;张敏;李红;刘俊杰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1株野生黑木耳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对该菌株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阶段菌丝生长和定植情况及在出耳阶段结实性、丰产性、商品特性、抗性等栽培性状与常规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摸索其栽培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扩增rDNA-ITS序列并测序分析后确定该野生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 张文隽;吴亚召;霍国琴;王周平;雷萍;渠敬峰;马婧嘉;钱磊;王磊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木耳优良栽培品种黑木耳29号及紫柏山野生黑木耳ZB-19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性能优良的黑木耳菌株。单单配对杂交获得113个杂交菌株,通过拮抗试验、抗杂菌试验和出菇试验筛选出1株抗杂菌能力强、子实体性状佳、产量高的黑木耳菌株HZ-16,小试栽培该菌株产量稳定,杂菌污染率6.0%,折干率7.25%,平均生物转化率89.05%,产量高于亲本黑木耳29号、黑木耳ZB-19(70.16%、65.30%)。
  • 秦延春;李永明;卢玉文;陈国龙;韦锦福;丘献娟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比较4个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子实体经济性状等,结果表明:W192综合性状较好,可在玉林市推广。
  • 培养材料
  • 袁华伟;陶涛;周敏;魏溢;尹礼国;王涛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蔗糖、葡萄糖、淀粉等为碳源,尿素、碳酸铵、氯化铵等为氮源对豆渣固态发酵杏鲍菇菌丝体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不同碳氮源以不同添加量加入豆渣培养基中,观察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势、测定发酵后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碳源及氮源均明显促进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以添加蔗糖、尿素的效果最佳;组合试验以添加蔗糖2%,尿素0.1%为最优,豆渣培养的杏鲍菇菌丝体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484%。研究结果可为豆渣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培养基优化及高效利用豆渣提供理论参考。
  • 崔海洋;邢单润;郭洪丹;何弯弯;吉志新;孙伟明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平菇和黄粉虫的生产成本,研究以成本低廉的棕榈仁粕、玉米芯为主料栽培平菇,通过比较平菇的生长情况获得平菇栽培基质的配方,并评价其菌糠饲料饲喂黄粉虫的效果。结果:配方3(玉米芯79%,棕榈仁粕20%,石膏1%)平菇菌丝长势好,污染率仅为3.33%,第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30.40%。配方3菌糠饲喂6龄黄粉虫,其死亡率、饲料系数分别为0.67%、1.96,与常规饲料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棕榈仁粕加玉米芯可作为栽培平菇的主料,其菌糠还可作为饲喂6龄黄粉虫主料。
  • 于洪久;刘杰;郭炜;张楠;李国泰;赵跃坤;钟鹏;孙彬;王大蔚;左辛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6个培养料配方对秀珍菇子实体产量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2的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361.7 g/袋,较对照提高4.06%;配方2秀珍菇品质优于对照,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45.0 g/kg、2.0 g/kg、19.0 g/kg、21.0 g/kg、113.4 mg/kg。
  • 郑安波;郭莹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木屑、麸皮、豆饼粉、石灰、石膏为辅料,筛选玉米芯栽培榆黄蘑高产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72%,木屑10%,麸皮15%,豆饼粉1%,石灰1%,石膏1%配方产量最高,子实体性状最佳。生物学效率达105.2%,子实体商品率达94.8%。
  • 指导生产
  • 石德林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据中国菌物学会羊肚菌产业分会、易菇网不完全统计,2019—2020年,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在10~12万亩左右(1亩为666.7 m^2),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2019—2020年我国羊肚菌产业表现出:技术普及程度提高;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掌握菌种制作技术,进行栽培种、营养袋生产;栽培基地逐渐增多,管理技术明显提升;原基成活率明显提高,涌现了一些高产基地。然而,仍有许多基地产量极低,严重亏损,甚至栽培失败。为了进一步提升羊肚菌栽培技术,促进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羊肚菌栽培失败原因进行剖析,供栽培者借鉴。
  • 栽培技术
  • 赵强;陈青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固定容器(袋规格18 cm×33 cm)内装料量(容重)对海鲜菇菌丝生长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装料量为每袋(包)1.20 kg(容重为0.665 g/cm^3),菌丝满袋后、后熟期菌袋失重最多,分别为24.3 g、71.6 g;装料量为1.15 kg(容重为0.637 g/cm^3),菌袋总失重与料袋重比最高为8.30%;装料量为1.25 kg(容重为0.692 g/cm^3),袋平均总菇数116根、商品菇数69根、切根产量530.2 g,生物转化率92.47%,均为最高,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单袋平均产值达4.98元,效益达2.89元,投入产出比为1∶2.38。
  • 王南南;刘前进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兰花菇、美味包脚菇等,分类地位上草菇属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1]。草菇不仅外形美观、肉质极佳、肥嫩鲜美、香味浓郁,而且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成分[2],是一种食药兼用菌。笔者在生产示范试验基础上,总结出控温菇房栽培草菇关键技术。
  • 闫静;王伟科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原产于印度詹务,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秀珍菇属典型的变温结实型食用菌,目前夏季栽培秀珍菇以专用菇棚移动制冷机打冷出菇为主。即在秀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进行温差刺激,达到早出菇、出菇整齐,方便管理目的。秀珍菇菇形秀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独特的风味,被称为“味精菇”[2]。近年来,夏季设施栽培秀珍菇规模发展迅速,使其在高温的夏季也能摆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 刘理旭;唐杰;甘炳成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羊肚菌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抗辐射、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1]。1982年,美国Ower R.D.等发明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2],之后相继有以圆叶杨为基质和利用菌根菌技术栽培模式栽培羊肚菌报道[3-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开发出独特的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并不断探索新型栽培模式,至2013年春羊肚菌商业化栽培获得成功。现将高海拔地区羊肚菌栽培总结介绍如下。
  • 李汝芳;陈勇光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肚菇又名大杯伞,属大型食用真菌,子实体口感似猪肚般的滑腻,而去掉表皮的菌柄又似竹笋般的脆嫩,是一种发展前景看好的高温型的珍稀食用菌。1猪肚菇生物特性猪肚菇生长需要充足的氮源,培养料主辅料有木屑、棉籽壳、甘蔗渣、麸皮、玉米粉、米糠等。猪肚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且菌丝未长满试管斜面即现蕾。猪肚菇菌丝生长温度为16~34℃,最适为22~29℃;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1~32℃,属中偏高温型。气温低于15℃不现蕾,高于36℃子实体发育受抑制或停止发育,现蕾无须温差刺激。
  • 贺永国;耿秀英;姚春;李泽生;刘雯杰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花脸香蘑隶属于口蘑科,香蘑属,因其子实体色泽艳丽,香味独特,常散发一股类似米汤的清香味,在云南省德宏州也称其为“米汤菌”,是当地世居民族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花脸香蘑不仅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而且含有丰富的Se、Zn、Ge、Fe等增强人体免疫、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的有益微量元素及二萜骨架化合物,具养血、益神和补五脏的功效,是一种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珍稀食药用菌[1-4]。花脸香蘑驯化栽培成功已有近20余年,但仍是小规模栽培。目前栽培花脸香蘑主料为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价格较高,且人工栽培花脸香蘑的生物转化率低,因此影响了花脸香蘑商业化栽培。白参菌又名裂褶菌,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药用菌,因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5-6]。近年来,白参菌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菌糠资源丰富。现将白参菌菌糠高效栽培花脸香蘑技术总结如下。
  • 贾元忠;常威;贾武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腿菇常用发酵料栽培。发酵料堆制需要25 d左右,牛粪晒干要30 d左右,时间长又较费工,发酵料栽培鸡腿菇又易发生病虫害。熟料地栽将菌棒连片埋在土壤中,有一处污染杂菌会传播感染一大片菌棒。同时,上述两种栽培模式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土地利用率低。近年来笔者经生产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鸡腿菇代料覆土层架式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 谌金吾;谢永;孙厚静;王杰;宋盛英;桂阳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原产于我国福建省和江西省,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1-2]。茶树菇富含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热量的保健食品,具有抗癌、美容、止泻、健脾、利尿的功效,因而又有“中华神菇”之称[3-5]。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贵州省内的林业大州,具备发展林下食用菌自然优势。林下矮堆墙栽培茶树菇即菌袋叠放高度不超过30 cm,这样既能保证菌墙上端湿度,又可有效地利用林地。
  • 小集锦·信息
  • 周建方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区河南省西峡县河南省卢氏县河南省灵宝市、陕州区干菇收购价/(元·kg-1)花菇808684麻花菇656865厚菇585855次菇525048鲜菇收购价/(元·kg-1)商品菇8.5109等外菇777信息来源河南省西峡县富源菌种厂关良洲13193818149河南省卢氏县职专菌种厂陈永生13569607206河南省三门峡市富康食用菌合作社张来延13603818582
  • 孙庆温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7.20元/kg秀珍菇11.0元/kg金针菇带根4.80元/kg金针菇切根5.00元/kg香菇9.00元/kg花菇(精品)16.00元/kg小花菇12.00元/kg海鲜菇6.50元/kg蟹味菇(盒装)16.0元/kg蟹味菇(散装)11.00元/kg白玉菇(盒装)16.00元/kg白玉菇(散装)12.00元/kg虫草26.0元/kg双孢蘑菇13.0元/kg杏鲍菇7.50元/kg榆黄菇11.00元/kg茶树菇24.00元/kg白灵菇30.00元/kg毛木耳11.00元/kg草菇20.00元/kg猴头菇22.00元/kg鸡腿菇10.00元/kg
  • 病虫害防治
  • 陈绪涛;徐月东;马林;戴朝阳;魏云辉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广昌茶树菇栽培规模的扩大,茶树菇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安全的综合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示范、实地指导及现场讲座,总结出栽培环境、栽培原料处理、菌种制作过程、出菇期、采收与储藏期等阶段的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
  • 贮藏加工
  • 刘晓丽;李若昀;张冠群;郑其良;汤高奇;王彦平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灵菇干制品和酸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富含多种功效成分的白灵菇酸菜酸辣营养酱。最终,确定了白灵菇及酸菜的加工形状、白灵菇热烫的时间和温度、白灵菇及酸菜的大小、黄豆酱的添加量、白灵菇与酸菜的质量比。感官评分数据表明,最佳的生产工艺为:白灵菇、酸菜的加工形状为块状,白灵菇热烫温度为90℃、热烫时间为2 min,白灵菇、酸菜切块的大小为0.25 cm×0.25 cm×0.25 cm,黄豆酱的添加量为30%,白灵菇与酸菜的质量比为3∶1。在此工艺配方条件下能得到香味浓郁、口感较好、保健价值高的白灵菇酸菜酸辣营养酱。
  • 机具设施
  •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出菇期在4-10月,这期间7-9月是高温季节。虽然秀珍菇是高温型菇类,但当室外温度35℃、棚内温度30℃以上时,就容易出现生长不良,表现为菇体颜色灰白发黄,菌盖变薄,菇蕾易枯萎。尤其当室外温度超过37℃时,大大增加出菇管理的难度,容易出现“闷棚”现象,严重影响秀珍菇产量和品质。秀珍菇一般出菇6~8潮,其中7-9月高温期出菇4~5潮,占到总出菇潮次60%以上。如果能降低高温期秀珍菇棚内温度,将可显著提高秀珍菇产量、提升品质,提高栽培效益。笔者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试验,摸索出一种投入产出性价比高的大棚温控设施建造方法,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技术。
  • 食用菌与健康
  • 胡栋宝;罗丽昌;杨猛;李琛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黑牛肝菌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采用极性不同的四种溶剂蒸馏水、无水乙醇、甲醇及丙酮提取黑牛肝菌中多酚,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及三价铁还原能力三种抗氧化活性实验方法探究不同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牛肝菌多酚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 产业论坛
  • 刘昆昂;李书生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产业可利用大量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且不占良田、投资少、见效快,是很多地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当前,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产业扶贫作为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应发挥更大的战略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食用菌产业扶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着眼于区域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统筹协调优质资源来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达到扶贫助困的目的。
  • 蘑菇文化
  • 芦笛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的新事业“人工种菰”》是一种稀见的食用菌栽培类宣传册,系由浙江宁波的“园艺生活社”出版,出版年份不明。本文分析后推断,该册出版于1934至1935年间。该册的编写和出版,是为了推销该社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和该社编译的介绍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西洋冬菰人工四季栽培法》一书。总的来看,该册内容既包含宣传广告,也包含该社自己编写的内容,以及译自美国的介绍双孢蘑菇栽培的英文技术书籍的内容。该册中将“mushroom”音译作“麦血龙”,虽然这种译法并不常见,但是至少在1917年就已出现。
  • 蘑菇菜谱
  • 周玲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松蕈首乌汤原料:干松蕈60 g,鲜首乌50 g,香葱花20 g,川盐、蘑菇鸡精、鲜汤各适量。制作:干松蕈去蒂洗净,入锅;将鲜首乌洗净,切成薄片,入锅,加鲜汤、川盐炖至烂,起锅放蘑菇鸡精,香葱花即成。主要功效:益肠润肠、降脂通便、解毒止痛、理气化痰。
  • 2020, 42(6):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杂志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是一份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期刊,主要报道食用菌科研成果,交流生产经验,反映食用菌行业动态、宣传普及食用菌知识。主要读者对象为食用菌科研工作者、技术推广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生产经营人员和专业户。主要报道内容: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金耳、猴头菇、灵芝、天麻、白灵菇、杏鲍菇、冬虫夏草等食(药)用菌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等。主要栏目:专题综述、产业论坛、资源调查、生理生化、育种驯化、培养材料、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机具设备、贮藏加工、食用菌与健康、市场信息、小集锦等。欢迎踊跃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