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李晓雨;张清洋;任政宇;程显好;胡亚萍;盖宇鹏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11月底,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了集体学习,党中央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灵芝相关专利申请量虽居于世界首位,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许多领域专利申请匮乏,专利运营率低,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检索灵芝专利申请,分析专利发明人、申请人、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研究灵芝专利申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灵芝的进一步研究和新专利技术的开发。
  • 刘梦莹;吴联生;余小兰;吴琼梅;李鸿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顺昌县注重改进海鲜菇栽培技术、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促进顺昌海鲜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同时带动菇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顺昌县做法为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 生理生化
  • 张凤明;鲁斌;于富强;华燕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态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portentosus)的鲜品和干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暗褐网柄牛肝菌共检出39种化合物。鲜品中有35种化合物,其中酮类3种(占比47.45%)、烃类15种(占比25.13%)、醇类7种(占比9.91%)、酯类6种(占比9.59%)、醛类4种(占比7.92%);干品中有28种化合物,其中烃类12种(占比28.78%)、酮类3种(占比27.19%)、酸类3种(占比22.24%)、酯类4种(占比10.25%)、醛类4种(占比6.63%)、醇类2种(占比4.91%)。鲜品与干品中酮类物质和烃类物质占比最大,且酸类物质只在干品中检出。
  • 资源调查
  • 王涛;张如意;刘菲菲;沈昱翔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19年11—12月,2020年5—9月、11—12月对安顺市市售菌根性食用菌主要来源地进行实地踏查与标本采集,为该地区后续发展特色菌根性菌产业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宣传野生食用菌知识提供依据。经鉴定该地区菌根性大型真菌共62种,隶属于12科21属。
  • 育种驯化
  • 李昕竺;曾先富;熊维全;张润吉;辜运富;向泉桔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收集的国内87份香菇品种(菌株)为材料,多糖含量及农艺性状为指标,筛选出新808、广香2044为杂交亲本材料,通过单孢杂交初步获得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粗多糖含量高的两个优势菌株——212号、3号。研究为香菇高多糖含量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具有应用和经济价值。
  • 权新华;宋小亚;姚祥坦;袁晔;王瑞森;沈盟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在浙北地区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明确不同菌株的农艺性状,以满足生产需求。方法:设施化栽培7个猴头菇菌株,比较产量、子实体形态及主要营养成分等。结果:菌株h51的产量最高,为(586.4±5.16)g/袋,生物转化率达(93.08±20.82)%,低、高温季节出菇量较多,单菇质量较高,菇形好,并且粗蛋白含量高,适宜鲜销;菌株h92产量仅次于菌株h51,为(570.8±12.0)g/袋,菇形好,折干率高,适宜鲜售、干销;菌株R和U粗多糖质量分数高,分别为(69.95±1.02)mg/g和(68.23±7.18)mg/g,可用于制备猴头菇多糖。
  • 丛倩倩;孔怡;安秀荣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株当地称之为“白灵芝”的袋栽食用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将其分离纯化后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其ITS序列。通过ITS序列和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袋栽食用菌为乳白栓孔菌(Leiotrameteslactinea),并不是“白灵芝”。该研究结果纠正了市场上同名异种、以假乱真的现象,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丁李春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出适合葡萄枝屑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方法:以葡萄枝屑为培养基主料,进行8个灵芝菌株母种、原种适应性培养、栽培试验,并检测所栽培灵芝多糖和三萜质量分数。结果:GH8菌株综合评价指数为25.7、圆8为22.6、武芝为19、美芝为17.9、盆芝为17.3、红灵(CK)为17、韩芝H为16.7、日赤为14.2;GH8菌株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质量分数分别超出国家药典标准的75.6%、174%,为优良灵芝葡萄枝屑栽培菌株。
  • 培养材料
  • 张明星;李;洁;张玄妮;李欢欢;谢;娟;徐学锋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平均日长速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组合试验获得鸡土从菌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温度:葡萄糖20g/L,蛋白胨2.0g/L,硫酸镁2.0g/L,培养温度28℃。此条件下鸡土从菌菌丝生长最优,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1.41mm/d。
  • 游华芳;张玲;李正鹏;张燕;罗火源;李魁印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量最高,为3.79kg/m2,其次是玉米芯,为3.67kg/m2,以甘蔗渣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产量较低,仅为2.37kg,以麦粒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不出菇。
  • 刘姿彤;王延锋;史磊;王金贺;张鹏;潘春磊; 盛春鸽;于海洋;赵静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秸质量分数分别为15%、30%、45%、60%、85%的培养料,木屑培养料(对照)栽培元蘑。试验结果,元蘑菌丝长势均良好,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无明显差异;豆秸质量分数为15%、30%、45%时,对元蘑产量没有影响,豆秸质量分数为60%、85%时,元蘑产量明显下降。配方4(豆秸45%,杂木屑40%,麸皮14%,石膏1%)栽培元蘑能够减少木屑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 孔维威;康源春;袁瑞奇;宋志波;段亚魁;胡素娟;孔维丽;刘芹;崔筱;张玉亭;韩玉娥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了9个配方工厂化瓶栽黑平16-1效果,为工厂化瓶栽黑平16-1培养料配方选择提供参考。结果:配方9菌丝生长最快,满瓶时间最短,为22d;供试配方对原基形成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对采收时间有显著影响,配方6、配方7、配方8、配方9采收时间为5d,比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配方5晚2d;配方3、配方7、配方8、配方9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60%。结论:配方9比较适合作为工厂化瓶栽平菇培养料配方。
  • 指导生产
  • 朱满堂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中香68、辽抚4号为试材,研究立棒、七层架等栽培模式的生产设施及生产工艺,掌握反季节香菇栽培的关键技术,为反季节香菇栽培提供技术保障。
  • 栽培技术
  • 文晴;张少康;刘元栋;胡延如;赵铭钦;申进文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平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以平菇8129菌株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作为试验菌种,考察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平铺、打穴接种方式对平菇熟料栽培菌丝生长、污染率、接种效率、生物学效率、成本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效率高、省时省力、接种成本低、杂菌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不同类型菌种及接种方式对平菇产量无影响。结论:平菇集约化生产宜采用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方式。
  • 刘雄明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探索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最佳接种菌龄。方法:试验采用9种菌龄液体菌种,以培养948h木屑菌种为对照。结果:9种菌龄的液体菌种接种栽培袋,菌丝长满袋时间比对照快5~11d,菌龄114h、138h、162h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满袋比对照快11d;接种菌种菌龄89h的栽培袋A级菇鲜菇产量最高,为445g/袋,比对照提高10.7%,品质好。综合考察液体菌种接种后菌丝长速长势,鲜菇产量及品质,确定真姬菇液体菌种菌龄控制在89h为宜。
  • 任思竹;姜淑慧;赵金萍;于艳杰;高义平;周志国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设施化栽培大球盖菇存在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等不足。在林下空地栽培大球盖菇经济效益好,同时又提高林间空地的利用率。详细介绍了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茬口安排、生长期管理等相关技术。
  • 张东山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播种后具有菌丝萌发快、用种量少等诸多优点。通过优化麦粒培养基配方和操作程序,使塑料袋制作的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的成品率得到大幅提高,还可以使用机械碎种,节省大量人工。
  • 杨再云;谌金吾;李;星;谢永;余彬情;孙厚静; 王杰;王明鸾;李琳琪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气候特征,总结介绍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菌种与基质制备、栽培季节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与杂菌防控等。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化栽培,可实现“稻-菇”轮作,水-旱轮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 谷维;张荣芳;苏雅迪;王丙锋;郑铁军;赵敏杰; 王朝文;张俐俐;徐明;刘婷婷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栽培地和菌株的选择、培养料的选择配比、玉米地间作播种方法等技术要点阐述玉米地间作大球盖菇技术,为黑龙江省玉米秸秆处理及大球盖菇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达到菌粮双收的目的。
  • 吕艳辉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高棚(双拱棚)层架栽培辽抚4号生产时间安排,原材料选择,发菌转色管理,爆发性出菇预防等技术。为该品种反季节栽培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成惠珍;黄和玲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棉籽壳栽培草菇成本过高问题,进行玉米芯棒栽培草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棒在添加50%石灰浸泡后栽培草菇,草菇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49.8%,投入产出比达1∶5.43,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 病虫害防治
  • 张丹凤;林金盛;骆昕;曲绍轩;侯立娟;李辉平; 蒋宁;马林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袋栽香菇不同时期发生虫害的种类,对我国8省20个香菇栽培基地在香菇发菌期和出菇期采集到的虫样进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共鉴定到4目10科15种害虫。出菇期害虫种类明显多于发菌期,其中眼蕈蚊科害虫种类和数量最多,在发菌期和出菇期均有发生,进一步对其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1个样本聚为三类,分属异迟眼蕈蚊、厉眼蕈蚊、Bradysiaperaffinis。
  • 营养成分
  • 张文隽;吴亚召;雷萍;马婧嘉;贾静;张欢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苯酚-硫酸法、NaNO2-Al(NO3)3比色法、氯仿萃取比色法,测定人工栽培不同生长期桑黄子实体的多糖、总黄酮、总三萜的质量分数,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根据实际用途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结果表明:子实体多糖、总三萜质量分数分别在桑黄子实体生长70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4.26%、2.22%,80d时次之;总黄酮质量分数在桑黄子实体生长60d时达最高值,为24.05%,70d时次之。综合考虑3种主要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桑黄子实体生长70d时适宜采收。
  • 贺国强;魏金康;吴尚军;胡晓艳;赵海康;邓德江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分析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conica)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脂肪含量很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均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羊肚菌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较好,属于优质蛋白;不同种类羊肚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三种羊肚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产中应注意。
  • 贮藏加工
  • 王雪梅;龙叶峰;周乐松;伍泳达;范瑞;周春晖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羊肚菌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解水提法提取羊肚菌多糖,设置响应面试验优化羊肚菌多糖的提取工艺,最终得到的提取参数为液料比35∶1、酶解时间1.5h、浸提时间2h,多糖得率为7.21%。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研制成羊肚菌多糖饮液,设置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三氯蔗糖的添加量为0.15g/kg、低聚果糖的添加量为40g/kg、VC的添加量为0.4g/kg。
  • 产业论坛
  • 刘西海;韩斐;翟梅生;刘新华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同舟平菇专业合作社为例,阐述以平菇为主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依靠自我积累,分三步走,逐渐发展壮大战略:第一步,技术简单,投资极少,采取适时采收、病虫害绿色防控、优化基质等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第二步,应用现代技术,投资较少,以冷链贮运、物联网、标准化生产等手段促产品走高端市场,菌渣资源利用实现持续发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珍稀菇类;第三步,技术水平相对要求高,投资较大,做好产品贮运、加工,以提高效益,做大做强合作社。
  • 蘑菇文化
  • 韩省华
    2021, 43(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砍花法香菇生产技术是一套完整的农耕工艺,符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它是历代菇民长期的经验积累,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容易被一般菇民所接受;符合现代生态化理念,是人类与多样性生态共同存在、和睦相处的典范技术;是中华民族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生产技术与文化现象至今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