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李梦杰;冯发均;李荣春;杨林雷;罗祥英;沈真辉;曹瑶;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我国食用菌栽培产业和秸秆资源利用现 状,分析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认为 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对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 进乡村振兴,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助力“2030年达到峰” “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 生理生化
  • 胡延如王月董浩哲文晴申进文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几种常见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 剂)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含一定质量浓度的 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 4-D)、吲哚丁酸(IBA)和6-苄氨基嘌呤(6BA)的固体 平板上接种平菇菌丝,并观察其生长。结果表明,五种 植物激素未改变平菇菌丝长势,菌丝洁白、浓密,菌落边 缘整齐,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菌丝生长速度;IBA质量 浓度高可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质量浓度低对菌丝生长 无显著影响;2,4-D质量浓度低(2 mg/L和4 mg/L)显著 提高平菇菌丝生长速度;试验质量浓度范围的GA3对平 菇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试验质量浓度范围的IAA显 著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0.4 mg/L和0.8 mg/L 6BA 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试验结果为平菇的植物激 素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了依据。
  • 蔡吉;刘军;李丽;赵东;郑佳;乔宗伟;安明哲;温雪瓶;张桂容;附俊杰;冯洁雅;刘雪娇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酒糟为主料,利用不同体积质量的过氧乙 酸溶液和高温高压蒸汽进行灭菌,考察其对平菇酒糟 培养料理化性状及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 方式的灭菌率均达85%以上;灭菌前后培养料pH、粗 纤维、粗蛋白基本无变化;灭菌对培养料的挥发性成分 (醇、醛、酮、有机酸)去除效果,高温高压灭菌优于过氧 乙酸灭菌;高温高压灭菌的培养料平菇菌丝平均长速 最快,为0.4 cm/d,菌丝浓密洁白、粗壮。综合比较得 出,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更有效 的酒糟培养料灭菌方式。
  • 深层发酵
  • 刘海娟刘利娟郭纹余常晓宁郑素月郭金英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缩短白灵菇生产周期、提高生物转化率,通 过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平板回接、菌液pH变化、可 溶性蛋白、还原糖、漆酶活力、出菇试验等指标的分析 鉴定来考察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表 明: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菌丝锁状联合数量及平板回 接萌发时间均显示发酵培养至第5天时,菌种活力较 好;随发酵时间变化菌液pH、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 含量、漆酶活性均表明发酵第4天、第5天时菌丝处于 对数生长期;采用液体发酵第5天的液体菌种进行栽培 试验表明,液体菌种生长周期比固体菌种缩短15 d,平 均生物转化率为100%,子实体纵径、横径,液体菌种比 固体菌种好。结论:经过对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定性、 定量及栽培试验,综合判定出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最 佳培养时间为发酵第5天,此时期接种可有效缩短栽培 周期并提高生物转化率
  • 育种驯化
  • 何建清;张格杰;刘林峰;王思远;马金玉;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松针堆肥中纤维素的降解效率,缩短 堆肥腐熟时间,鉴定从大型真菌中筛选出的1株产纤维 素酶活性较强的硫磺菌菌株LS,并综合菌丝生长速度 和长势,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固体发酵工艺,通 过测定松针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探究硫磺菌对松针 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大型真菌为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硫磺 菌属Laetiporus,硫色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其菌 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生长温 度为25 ℃,适宜pH为4;其对松针粉发酵30 d后纤维 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51.88%、16.24% 和8.77%
  • 李志刚;陈霞娜;丁李春;林旭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考察供试 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态、产量,以筛选出适 宜葡萄枝屑栽培的香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 个香菇菌株菌丝均能在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中 生长,并能出菇。其中以香速69菌株表现最为优秀,菌 丝平均生长速度为4.01 mm/d,长势强,单朵子实体平 均鲜重为25.3 g,生物转化率为81.15%,为较适用葡萄 枝屑料栽培的香菇菌株
  • 严胜泽;詹美蓉;王圣铕;罗情情;王爱琴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采 用菌块覆膜层架栽培的方法,对比5个大球盖菇菌株菌 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结果表明,D-3、D-16菌株 菌丝生长浓密、洁白,长势旺盛;试验菌株中D-16菌株 产量最高
  • 培养材料
  • 李兆鹏;陈诗杰;汪丽霞;陈静;李金鑫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配制不同木屑与棉籽壳配比的灰树花培养 料,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丝生长、农艺形状、成本等的影 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灰树花生长的木屑与棉籽壳最佳 配比。结果表明,当配方中木屑为55%,棉籽壳为20% (配方6)时,灰树花菌丝生长情况、农艺性状、成本表现 均较好
  • 潘辉;郭力刚;李正鹏;陆欢;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杨木、白枫、松木、檫木、株木、泡桐木 屑为主料,米糠和麸皮为辅料配制培养料,以大试管为 培养容器培养不同真姬菇菌丝。考察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形态和产量等农艺性状为指标,研究不同配方对 真姬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1菌株 10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配方2菌株201菌丝生长速度 最快,且菌丝浓密洁白。同样配方1 101菌株和配方2 201菌株产量高,出菇品质较好,生长期短。说明真姬 菇栽培料可添加杨木屑和白枫屑
  • 王庆武;兰玉菲;丛倩倩;孔怡;唐丽娜;李秀梅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长速、长势、菌袋质地(硬度)、污染率、 耳芽分化率、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对比分析粗细木屑 不同配比的培养料对黑木耳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明,培养基中粗细木屑配比为粗木屑质量分数50%、细 木屑质量分数40%时,黑木耳菌丝长速快,长势好,污 染率低,耳芽分化率及生物学效率高。
  • 指导生产
  • 李锦涛;余建平;陈群;陈辉;张津京;杜军华;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建立青海省西宁市羊肚菌栽培温控实践 模型。羊肚菌生长过程划分为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幼 菇生长、子囊果成熟四个阶段。其中,菌丝生长阶段约 需时40 d,此阶段控制温度为6~25 ℃,最适宜的温度为 8~20 ℃;原基分化阶段约需3 d,控制温度为5~8 ℃,最 适宜的温度为9~13 ℃;幼菇生长阶段约需时7 d,控制 温度为8~15 ℃,最适宜的温度为10~12 ℃;子囊果成熟 阶段约需时14 d,控制温度为6~26 ℃,最适宜的温度为 10~20 ℃。结合西宁市近9年的气象资料,确定西宁市 羊肚菌春秋两季栽培模式,规划出每季温控实践模型 各阶段大概对应的时间段。该模型对西宁市以外地区 羊肚菌栽培也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 栽培技术
  • 冯玉杰;朱芸;李永梅;韩红艳;祝建波;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温差刺激对蛹虫草子实体干重、虫 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蛹虫草同一子实体 头部和中部组织分离的异核体菌株CMS1和CMZ1为 材料,采用小麦固体栽培基质室内培育子实体,在原基 形成阶段进行温差刺激,培养45 d后,测定子实体数及 干重、虫草素和腺苷质量分数。结果:低温10 ℃处理, CMS1菌株处理6 h/d时,子实体数量较多;而CMZ1不 经温差刺激时子实体数量较多,处理2 h/d时子实体产 量较高;CMS1、CMZ1菌株低温10 ℃处理4 h/d,子实体 中虫草素质量分数较高。处理时间为4 h/d,低温5 ℃ 处理CMS1、CMZ1 菌株子实体数和产量较多,10 ℃、 15 ℃处理虫草素质量分数较多;温差刺激对腺苷质量 分数影响较小。因此,采用低温为10~15 ℃,刺激4 h/d 可兼顾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虫草素质量分数。
  • 刘琼波;李向梅;白宏芬;周庆宏;慕丽琴;熊海宽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楚雄州概况及州内天然块菌的种类和 分布情况,根据楚雄州多个块菌生态种植园调查结果, 总结出楚雄州建立块菌生态种植园及管理关键技术要 素:栽培合格的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菌根苗,选择 pH6.5~7.5的紫色土或石灰岩土,周围环境尽可能避免 其他共生菌污染,科学管理生态种植园。
  • 张瑞华;王承香;田洪霞;李冰玉;丁美丽;于囡囡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原料选择、配方配制、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 及采后管理,介绍猴头菇袋栽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 刘鹏;曹永直;彭成江;文玉朝;黎启高;邱治龙;郑凯;郑治洪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地阐述利用天麻空窝和废菌材栽培白鬼 笔的方法。选好白鬼笔菌株,把握好天麻采收及白鬼 笔播种时间,处理好天麻废弃窝、废菌材,提高利用天 麻空窝和天麻废菌材栽培白鬼笔的成功率。该方法实 现天麻与白鬼笔的轮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木材资 源,适用于南方大部分天麻产区。
  • 栾倩倩;蔺毅;常浩;宿翠翠;李文学;邱进栋;赵旭;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甘肃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 及羊肚菌栽培过程面临的问题,在多年探索实践基础 上,总结了高原地区利用日光温室高产栽培羊肚菌的 技术,为羊肚菌人工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 曹建刚;陈再民;余军政;刘阳;王静之;毛仪楠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陕西省商洛市以杂木屑为主要原料的高 产栽培玉木耳技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病虫害绿 色防控技术,不使用化学药剂,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 生产绿色玉木耳产品。
  • 张晖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孢蘑菇生产降温阶段,研究不同菇房 二氧化碳不同体积浓度降幅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阶段当菇房内二氧化碳体 积浓度降幅为每小时39.5 mg/L 时,双孢蘑菇总产量 与其他菇房比相差不大,但成品率高,其经济效益更 明显。
  • 谌金吾;王明鸾;李琳琪;苏昌龙;郭显会;李膳利;王杰;余彬情;桂阳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省黔东南州采用“室内发菌,林下出耳” 的分段式模式林下栽培黑木耳,主要技术为室内控温 控湿发菌,林下出耳包括林地选择及整理、菌棒制备与 菌丝培养、菌棒排放、加湿增光催耳及杂菌和害虫的 防治。
  • 贮藏加工
  • 周岩飞;吴长辉;姚渭溪;李晔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 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关键因素,正交 试验探索最佳提取因素水平。结果:高温高压水提取 灵芝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g)液(mL)比1∶15, 提取温度为135 ℃,时间为60 min,次数为3次,β-葡聚 糖的提取率为3.824%,提取物中β-葡聚糖的质量分数 为27.03%。结论: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提 取率和β-葡聚糖质量分数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超声辅 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法辅助提取法,并且高 温高压水提技术适用工业化生产。
  • 机具设施
  • 王志冉;周增产;姚涛;张晓文;张浩文;胡福生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北京市农业机 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一款小型的食用菌立体工厂化 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准备室、接种室和培养出菇室3 个生产车间,用于食用菌培养基配置、装袋、接种和培 养等生产过程,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食用菌从二 级菌种接种培养至可销售的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同 时采用多层的立体栽培架培养,大大提高栽培密度和 生产效率。
  • 产业论坛
  • 杜如学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从产业规模、加工、销售、品牌建设、菌林 矛盾等方面分析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找出生产、科研、品种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刘建国;袁培焯;许喜佳;康林芝;巫素芳;邱婷婷;刘主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 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 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 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合新时 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食用菌生态化栽培”为切入 点,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韶关市食用菌品牌, 推进韶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助 推韶关市乡村振兴。
  • 蘑菇文化
  • 韩省华;韩鸿翼
    2022, 44(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菌文化以蕈菌为主体,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 生活中认知、利用、开发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有关蕈菌的传说形成了菌文化的萌芽。人类在阶段性 的科学认知中,对于菌类的描述、记载以及所形成的故 事,使菌文化得以丰富。人类的想象,为蕈菌披上了神 秘色彩,使蕈菌文化得以升华。人类有目的地创作使 得蕈菌文化融入人类整个文化生活。以蕈菌作文、以 蕈菌赋诗、以蕈菌咏歌、以蕈菌绘画、以蕈菌作留史、以 蕈菌讲故事、以蕈菌成像。以蕈菌为佳肴、以蕈菌游 戏、以蕈菌建产业园、以蕈菌之形美化生活,陶冶性情。 蕈菌文化现象与科学认知,是两条并行,互相作用,互 相促进,又永不相交的平行轨道。在科学和文化的共 同作用下,蕈菌产业相得益彰,得以飞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