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邹小智;康德灿;罗佳;郑孟雨;蒲苗艳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抑 癌、解毒等多种功效。食用动物源和植物源食物是人 类获取硒元素的主要途径,但这些食品中有机硒含量 有限。食药用菌具有很强的富硒能力,可将无机硒转 化为有机硒,富硒培养菌类,可弥补自然食物中含硒量 低的缺点。因此,培养出富硒的食药用菌并开发出富 硒食品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概述多种富硒食药用菌的 富硒能力与富硒食品的开发,为健康富硒食品开发提 供了理论基础。
  • 生理生化
  • 张嘉清;牛丽;单玉虹;张天宇;唐小婷;王越;张建伟;马懿贤;王霞;王盼盼;冯九海;梁倩倩;丁玲强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效获得金针菇闽金1号产漆酶条件,为实现 漆酶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P-B试 验、响应面法(RSM)、中心组合试验(CCD)对闽金1号 产漆酶的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 碳源和氮源为蔗糖、蛋白胨+酵母粉,蔗糖、MgSO4、 KH2PO4对漆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最优产漆酶培养基组 成为蔗糖22.27 g/L、MgSO4 0.96 g/L、KH2PO4 1.25 g/L, 在此条件下,漆酶活性为945.981 U/L,是原始条件下 (334.73U/L)的2.83倍。
  • 董浩然;李玉;姜宁;李正鹏;刘四海;周峰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 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 (对照CK:0.2%~0.3%、T1:0.4%~0.5%、T2:0.7%~0.8%) 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 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 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 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 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 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 别提高1.17%、5.23%,A+B 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 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 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 体积分数在0.4%~ 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 能耗。
  • 资源调查
  • 祁亮亮;李俐颖;吴小建;赵承刚;胡永强;廖高雨;郎宁;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 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 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 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 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 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 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 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 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 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 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深层发酵
  • 鞠正福;周巨川;董国秀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 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 基。结果:适合猴头菌发酵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 粉30 g/L,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黄豆粉5 g/L, MgSO4·7H2O 1 g/L,KH2PO4 1.5 g/L,VB1 0.01 g/L;该配方 培养的猴头菌菌丝体干重为25.1 g/L。
  • 育种驯化
  • 崔晓;孔怡;唐丽娜;李秀梅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株分离自泰山山脉的野生长根菇chang- 202001为材料,采取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 合的鉴定方法。结果该菌株分离物(MT974249)与 GenBank中已知的3个卵孢长根菇分离物(KX688238、 KX688232、KX688232)聚为一簇,ITS 序列一致率为 100%。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卵孢长根菇Hymeno⁃ pellis raphanipes。
  • 关艳丽;郭玲玲;韩冰;李莹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采自锦州市义县 头台乡的一株野生真菌;并初步研究该菌菌丝的生物 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为大白桩菇Leucopaxil⁃ lus giganteus,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 源为酵母膏,最适pH 为6.5~7.0,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
  • 罗凯;吕树鸣;程忠金;吕金丽;吴迪;罗开源;莫庆忠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im⁃ portuna 2个物种共8个菌株为材料,分析其主要农艺性 状和产量表现,评价8个菌株在六盘水市栽培的适应性 及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菌株均能在六盘水地区 正常生长且有一定的产量。但Lxy4-1菌株外观性状 差,不宜推广,GZ-1、HB-1菌株产量较高,且外观性状 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张文隽;雷萍;李雅茹;马婧嘉;吴亚召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 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 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 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 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 ℃,最适碳源为葡 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 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 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 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 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 149.27%。
  • 培养材料
  • 陈新淇;刘叶高;黄书文;黄黎红;张文华;董贵发;刘万震;聂晓玲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松木屑、杉木屑、茶籽壳、玉米芯、菌草粉和 杂木屑等为主要原料,设计7个配方工厂化栽培茶树 菇。结果表明,配方2、配方4栽培的茶树菇产量高于 其他5个配方,且出菇集中在前两潮,表明含茶籽壳和 松木屑配方可以提高茶树菇产量并且能有效缩短茶树 菇工厂化生产周期,是两个比较适于工厂化栽培的高 产优质配方。
  • 魏龙雪;朱金英;张书良;裴艳婷;李文佼;张洪勇;王秀芬;陆学东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 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 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 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 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 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 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 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 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 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 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 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 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 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 基质。
  • 林贤锐;孙萍;陈金良;陈辰斐;王轶;朱建锡;沈建生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茭白叶部分替代猪肚菇培养料中玉米 芯,观察其对猪肚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利用茭白叶替换部分玉米芯栽培猪肚菇是可行 的,其中配方2(刨花40%,玉米芯12.5%,茭白叶 12.5%,麸皮32%,石灰2%,石膏1%)茭白叶替换对照 中50%的玉米芯,猪肚菇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良 好,且烂袋率较低,猪肚菇采收时间提早,提高猪肚菇 的产值和效益。此配方可在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 陈德荣;陈国龙;卢玉文;秦延春;韦锦福;丘献娟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粒、甘蔗渣部分替代木屑栽培容耳1号, 结果表明:配方①(木屑43.48%,木粒33.91%,麸皮 19.71%,碳酸钙2.90%)栽培效果较好,木耳产量高、品 质好,生物学效率为100.51%,高于对照。
  • 指导生产
  • 邱永乾;周庆幈;聂芳;沈少华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如何保证高质量香 菇菌棒供应是香菇菌棒培养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分析文献,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结合赣北地区的气 候特色总结出高质量培养香菇菌棒技术。
  • 栽培技术
  • 柯丽娜;袁滨;连燕萍;吴振强;张志鸿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白背毛木耳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空 气、光照等环境条件,漳州模式毛木耳代料栽培的优良 菌株选择、季节安排、基质配方及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出耳阶段管理、转潮期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
  • 李凤美;张志军;陈晓明;周永斌;张扬;钱磊;罗莹;訾惠军;李淑芳;王文治;刘连强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 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 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 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 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重点 介绍。
  • 周丽洁;玄英实;周旭;金雪梅;张阳;匙坤;朴雪梅;于海茹;李敏;李作臣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地棚催芽效果的塑料拱棚规格、袋开 口后进棚催芽时间、袋摆放密度、分床时间4个因素正 交试验表明:地棚催芽最佳条件是地棚规格宽4.2 m(2 个耳床扣一个棚),长50 m,高1.8 m;袋开口后在培养 室继续培养7 d,再移入棚内进行催耳管理;每平方米 摆放密度50袋;待耳芽长至1 cm,分床进入出耳管理。
  • 张瑞华;焦玉霞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猴头菇摇瓶种培养、枝条选择及处理、辅料 配制、装袋、窝口、灭菌、接种、发菌管理等方面,介绍用 猴头菇液体种接种枝条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枝条菌种 技术。
  • 滑帆;邢万里;高义平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 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 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 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 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 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 生物转化率高。
  • 病虫害防治
  • 闫军花;朱富春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线虫是为害双孢蘑菇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 其产量和品质。总结了为害双孢蘑菇线虫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症状等,提出综合防治线虫 措施。
  • 贮藏加工
  • 张欣;刘志鑫;孔祥辉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确定黑木耳果冻的最佳制作配方及工 艺。方法:选取东北黑木耳粉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 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加热软化、搅拌、过滤 等工艺。结果和结论:黑木耳复水时间2 h,白砂糖 14%,魔芋粉0.7%,卡拉胶0.12%,刺槐豆胶0.15%,柠 檬酸0.08%,苹果酸0.15%,香蕉味香精0.4%,加热沸腾 15 s,此工艺条件制得的黑木耳果冻凝结度适中,有适 当的弹性,组织均匀,口感细腻,无沙粒感,无未溶物且 酸甜可口,有明显的黑木耳风味,无异味。
  • 食用菌与健康
  • 岑思恩;焦春伟;随晶晶;陈家明;谢意珍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铁皮石斛粉对正常 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低、中、 高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破壁灵芝孢子 铁皮石斛粉0.17 g(/ kg BW)、0.33 g(/ kg BW)、 1.00 g(/ kg BW)。4 周后进行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 验、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清溶血素测定、脾淋巴细 胞抗体生成试验、碳廓清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 细胞试验、NK(natural killer)细胞活性测定等。结果: 破壁灵芝孢子铁皮石斛粉可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 应,提高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及碳廓清吞噬指数。 结论:破壁灵芝孢子铁皮石斛粉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 功能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 作用。
  • 产业论坛
  • 秦延春;郎宁;卢玉文;丘献娟;吴圣进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研广西食用菌主栽品种、生产规模、产品加 工销售、产业效益、人才建设等,归纳总结广西食用菌 产业呈现的新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广西食 用菌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 蘑菇与文化
  • 杨瑞
    2022, 44(3):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芝草是唐宋时期官方史料中十分重要的祥瑞 品目之一,而宋代对芝草祥瑞的记录无论是频次还是 数量较前代均有显著增长。梳理发现,唐宋时人们虽 然已经对真菌有了一定认识,并且掌握了构菌、茯苓等 大型真菌的种植方法,但尚不能人工种植灵芝。现存 文献中留存的动辄数万本芝草祥瑞的记载,多是偶然 所见或人为伪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