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食用菌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最新公告
费用标准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3
专题综述
生理生化
资源调查
深层发酵
育种驯化
培养材料
栽培技术
机具设施
贮藏加工
实验技术
产业论坛
蘑菇文化
全选
|
专题综述
Select
桦褐孔菌多酚类物质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慧敏,安芳芳,吴宇圳,郑永标
2022, 44(6): 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
Inonotus obliquus
含有丰富的多酚、萜类、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介绍桦褐孔菌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工艺,并对采用液体发酵技术提高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开发利用桦褐孔菌多酚类物质资源奠定基础,也为桦褐孔菌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及其化学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Select
食用菌多糖在功能性酸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吕欣彧,赵文文,陈喜君
2022, 44(6): 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食用菌多糖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归纳食用菌多糖和益生菌的种类、生物活性以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全面阐述近几年来二者在功能性酸奶中的应用;总结食用菌多糖与益生菌复配后所得到的功能性酸奶中各成分的变化,并展望这类功能性酸奶的未来发展前景。
Select
食用菌生产促进园林生态循环研究概述
李梦秋,丁玉峰,刘世林,孙亚新,王艺然,陈招荣
2022, 44(6): 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导致园林废弃物体量与日俱增,寻找高效地处理“绿废”的办法,从而推动园林生态循环成为当务之急。食用菌在园林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解利用园林废弃物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对园林废弃物利用现状、不同园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及菌糠二次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益处,并对食用菌生产与园林发展结合进行展望,探讨食用菌对构筑园林生态循环系统的重大作用。
生理生化
Select
镉胁迫下EDTA 对猴头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
王佩茵,徐亚幸,许晓婷,吴映明
2022, 44(6):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EDTA对重金属胁迫的缓解效应,以猴头菇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Cd2+胁迫(20 mg/L)处理下,添加不同质量浓度EDTA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猴头菇菌丝干重及3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液体培养4 d达峰值;羧甲基纤维素酶及漆酶活性于12 d达高峰。添加20 mg/L、40 mg/L EDTA能显著提高镉胁迫下猴头菇液体培养菌丝3种胞外酶活性及菌丝干重(P<0.05),且以40 mg/L EDTA处理组酶活性及菌丝干重最高。结论:40 mg/L EDTA能有效缓解Cd2+对猴头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量和胞外酶活性。
Select
鸡腿菇菌种不同保藏方法比较试验
阳新春,杨财容,祁伟亮,陈佳,刘松青
2022, 44(6): 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分析鸡腿菇菌种几种常见保藏方法的保藏效果,以寻找简便、科学、高效的鸡腿菇菌种保藏方法。选择水溶液、斜面低温和液体石蜡油等3类共10种保藏方法保藏鸡腿菇菌种两个月,对比鸡腿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生长速度和脱氢酶活性等指标参数,对各种保藏方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0.1%PEG20000水溶液保藏鸡腿菇后的活化菌丝脱氢酶活性和生长速度高于其他保藏方法,且菌丝最为浓密、强壮、旺盛、紧实,保藏效果最佳;液体石蜡油保藏鸡腿菇后的活化菌丝脱氢酶活性较高,但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培养7 d菌丝长势最差,甚至出现退化现象,保藏效果最差。
资源调查
Select
山西蘑菇新纪录:栎树圆头伞和白漏斗辛格杯伞
刘虹,张泽乾,董淑英,白艳玲
2022, 44(6): 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调查山西省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多样性时,于山西南部历山地区发现2个罕见的大型真菌物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片段分析方法鉴定,确认其为栎树圆头伞Descolea quercina和白漏斗辛格杯伞Singerocybealboinfundibuliformis,是山西新纪录物种,其中栎树圆头伞也是中国新纪录物种。这两个物种都生长在栎树Quercus spp.林下,且栎树圆头伞是外生菌根菌。
深层发酵
Select
秀珍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技术
刘芳,袁宗胜,陈国平,袁滨,柯丽娜,谢宝贵
2022, 44(6): 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秀珍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所需的厂房设施、生产设备、品种、生产工艺要求、接种要求、生产记录和人员要求。
育种驯化
Select
一株野生白耙齿菌菌株ITS 序列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庄磊,郭旭欣,于松涛
2022, 44(6): 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宁抚顺高尔山地区的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相似性为99.85%,结合其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为白耙齿菌。以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筛选,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以菌丝干重、菌丝平均长速及长势为指标进行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白耙齿菌菌丝快速生长、菌丝浓密的培养基为优化培养基,获得较大菌丝干重,且适宜白耙齿菌生长的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
Select
灰树花野生优势菌株筛选初报
彭学文,陶月,詹云达,解文强,吴志会
2022, 44(6): 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在河北省唐山市、承德市等采集到的6株野生灰树花菌株与当地主栽菌株及庆灰151进行拮抗试验,并进行菌丝培养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101菌株产量高,朵形大,深褐色,适合当地覆土栽培;96菌株产量中等,莲花形,黑褐色,适合鲜销,具有良好的驯化潜能。
Select
10株黑木耳菌株对比试验
李悦
2022, 44(6): 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陕西省安康市栽培的优良黑木耳菌株,对来自三个地区的10个黑木耳菌株进行比较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综合分析10个黑木耳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颜色、长势等,对初步筛选出6个菌株进行出耳试验,通过发菌期菌丝生长速度、萌发期、满袋时间,耳片农艺性状,产量的对比分析,筛选出黑碗、丰产7号两个适合当地栽培的黑木耳菌株,试验对安康市黑木耳菌株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Select
鲁西北地区冬季栽培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李文佼,温世勇,张洪勇,朱金英,裴艳婷,魏龙雪,张绍丽,李宏波,陆学东,王秀芬,张书良
2022, 44(6): 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于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选取现有8个供试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考察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分析菌丝生长速度与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病3号平菇菌株适宜作为鲁西北地区冬季推广栽培菌株,奇美969菌株可作为备选菌株。
培养材料
Select
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试验
孙波,王卓仁,周洪英,赵会长,刘启燕,吴洪丽
2022, 44(6): 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大宗副产物桑枝资源,丰富食用菌栽培原料,进行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桑枝添加比例的增加,袋料干料密度由0.272 g/cm3降至0.208 g/cm3,而菌丝生长速度由4.33 mm/d 增至5.78 mm/d;配方3 产量最高,为每袋1 936.57 g,比配方1(对照)高54.1%,生物学效率为240.3%,比配方1高84.0%,与其他配方存在极显著差异;经济效益,配方3与配方1相比,每袋节支增收合计4.72元;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配方1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22.96%,配方4 粗蛋白质量分数最低,为20.65%,比配方1低10.1%,配方4粗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8.37%,比配方1高53.4%,配方5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为1.37%,比配方1高13.3%。
Select
棉籽粕与棉籽壳混合料熟料栽培平菇研究
张佳欣,于振,文晴,胡延如,戚元成,申进文,王风芹
2022, 44(6): 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籽粕与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探究棉籽粕用于平菇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平菇菌丝生长速度逐渐下降,但菌丝长势更好,出菇时间延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菌丝生长、出菇期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等,棉籽粕、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2%,棉籽粕15%,石灰2%,轻质碳酸钙1%(配方5);该配方平菇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1.86%,比对照提高22.07%,平菇生产净利润率由对照的205.0%提高至225.1%。
栽培技术
Select
基于羊肚菌交配型检测的半地下式暖棚减产原因分析
夏伟伟,高春燕,李慧,贾保太,王朝江
2022, 44(6): 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半地下式暖棚栽培羊肚菌大面积减产原因。用羊肚菌2个交配型引物,扩增检测不同类型低产出菇棚土壤中的菌丝存活状态,发现低产、绝产表现与双交配型菌丝少或某一交配型菌丝缺失有关,并经同栽培背景平地式暖棚验证。结果表明,半地下式暖棚减产主因是覆膜管理带来的土壤高含水量及缺氧。
Select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培养及生产应用对比试验
李岩杰,杜成志,陈英健,赵岑,王世东
2022, 44(6): 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综合对比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在发菌、出菇以及接种成本、效率等方面差异,以平菇抗病3号为试验用种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接种后发菌较快,菌丝洁白粗壮,具有较大发菌优势;麦粒菌种从接种至出菇时间最短,平菇上市早,价高;用棉籽壳菌种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比麦粒菌种和枝条菌种提高10%左右;枝条菌种相比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具有接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在缺乏配套设施和良好接种环境的情况下,液体菌种不适宜在规模化农法生产中应用。
Select
极端天气胁迫下的羊肚菌幼菇保育技术
邓海平,欧根友,宋文俊,李晓松,王小丽,邓喆
2022, 44(6): 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羊肚菌出菇期遭遇极端29 d 冻害(-2~5 ℃)和连续8 d热害(16~28 ℃),总结出一套幼菇保育技术。幼菇保育卡点:0 ℃原基受冻变黑死亡,0~4 ℃针尖菇受冻变红而亡,22 ℃高温致残致畸,16~28 ℃闷热天气会爆出菇但成活少,突然升温温差达17 ℃喷水菇柄变灰变红夭折,突然降温温差达18 ℃遇大雨菇帽暗红而腐烂。趋利避害的幼菇保育技术是栽培羊肚菌稳产关键。
Select
设施化栽培条件下香菇菌棒刺孔数比较试验
雷伟冬,刘爽,丁建,张晶,张园园,景勃,樊玉萍,张莉
2022, 44(6): 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菌棒刺孔数对其水分流失、头潮菇生长及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及生物转化率、单菇质量、分等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棒刺孔数对香菇子实体硬度无明显影响;刺70孔菌棒水分损失量显著大于试验其他刺孔组;刺50孔现蕾发育最早,菇蕾大,平均菇蕾数较多;刺40孔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厚度最厚,平均单菇质量最高,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产量最高,且生物转化率最高,为70.3%。建议设施化培养菌棒采用一次刺孔法时,刺40~50孔较为适宜。
Select
林下小拱棚纯菌棒栽培鹿茸菇
谌金吾,李琳琪,苏昌龙,杨再云,吴鸿峰,刘燕
2022, 44(6): 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林下小拱棚栽培鹿茸菇技术包括林地选择、确定栽培季节、菌种培养、菌棒培养、菌棒入林、出菇管理和转潮管理等。
Select
豫东地区大球盖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王奇,王敬文,丁亚通,张辉,党帅,黄桃阁,闻亚美
2022, 44(6): 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出适合豫东地区大球盖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地、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方式、管理措施,为豫东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Select
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试验及农药残留分析
樊玉萍,杜丹,程雪绒,张园园,丁建
2022, 44(6): 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果园空地资源,解决乱丢葡萄树枝条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探讨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的可行性。通过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试验,评价子实体品质,检测子实体农药残留,综合评价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以葡萄树枝条木屑55%,玉米芯24%,稻壳18%,石灰3% 的配方料栽培效果良好,每667 m2地可增收13400元,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子实体未检出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甲基硫菌灵及吡唑醚菌酯残留。结果表明葡萄园套种大球盖菇经济效益显著且安全可行。
机具设施
Select
黑木耳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优化配置方案
王明友,王帅洋,宋卫东,吴今姬,周德欢,王教领,丁天航
2022, 44(6): 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目前市场上量产的黑木耳机械化生产设备,以年产200万棒黑木耳为目标,对比黑木耳生产工序中所需机械装备,得出黑木耳生产所需的机械化装备优化配置方案。
贮藏加工
Select
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法提取灵芝三萜工艺优化
马婧嘉,李雅茹,张文隽,郝哲,屈文英,吴亚召,雷萍
2022, 44(6): 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获得提取灵芝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提取工艺,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灵芝三萜含量,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考察不同因素对灵芝三萜提取的影响。结果:影响灵芝三萜提取率的先后次序为乙醇质量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料(g)液(mL)1∶30,乙醇质量分数85%,提取温度60 ℃,超声时间30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灵芝三萜提取率为2.99%。结论:在此工艺下提取灵芝三萜结果稳定,提取率较高。
实验技术
Select
桑黄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优化
谢存一,李剑梅,郭玲玲,张疏雨,朱万芹,柴林山
2022, 44(6):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桑黄多糖含量准确的测定方法,以桑黄菌株(S-1)Lnonotus linteu 液体培养胞外多糖为原料,比较研究苯酚-硫酸法及蒽酮-硫酸法的多糖测定效果。以吸光度为指标,对测定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并考察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值偏高,苯酚-硫酸法测量结果值更为可信,且其加标回收率(95.42%,RSD=2.33%)较蒽酮-硫酸法(114.38%,RSD=6.21%)表现更好,为桑黄多糖含量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优化获得的苯酚-硫酸法最佳测定条件:浓硫酸用量为7.0 mL,苯酚溶液质量浓度为5%,苯酚溶液用量为1.0 mL,显色水浴最适温度为60 ℃,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优化条件下,试验方法在0~100 μg/mL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2%、1.8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24%,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结果:苯酚-硫酸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稳定性、重现性,可作为桑黄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该研究为桑黄菌株代谢产物及其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
产业论坛
Select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初探
张化楠,葛颜祥
2022, 44(6): 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省由食用菌生产大省向生产强省迈进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品牌营销、政府支持、发展机遇等分析目前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提出促进山东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Select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模式探析及发展建议
杨玉华,郑青焕,李梦春,马瑜,贾毛毛,王革命,胡鹏,高小峰,源朝政
2022, 44(6): 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优势、效益、限制条件、存在问题,并建议有林地条件的区域将林下栽培作为大球盖菇的主要发展方向;选择适宜栽培品种,完善栽培技术;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产业发展建议。
蘑菇文化
Select
新中国食用菌研究的奠基人——陈梅朋 ——写在陈梅朋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
李焱,谭琦,吴莹莹,鲍大鹏
2022, 44(6): 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陈梅朋先生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留法勤工俭学归来的他将后半生全部的精力投入食用菌的研究,为新中国的食用菌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是我国食用菌科学的奠基人。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人登录
编辑登录
最新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上海农科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