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食用菌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最新公告
费用标准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23
专题综述
资源调查
生理生化
育种驯化
培养材料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产业论坛
全选
|
专题综述
Select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概述
夏会楠,李东晓,赵玉阳,王春霞,郑素月,郭金英
2023, 45(6): 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Select
银耳多糖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概述
马传贵,张志秀,肖 宝,隋 欣
2023, 45(6): 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银耳多糖作为银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以α-(1→3)-D-甘露糖为主链的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氧化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及绿色天然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总结银耳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分析银耳多糖在化妆品、食品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概况,为银耳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资源调查
Select
中国广义虫草新分类单位元及驯化潜势
李传华
2023, 45(6): 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广义虫草物种丰富多样,在2013—2023年发现的广义虫草新物种有154个。在新发现的虫草分类单元中,部分虫草有较大驯化潜势。
生理生化
Select
灵芝菌丝水提物活性成分分析研究
孙国强,董金颖,曹发昊
2023, 45(6): 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分析灵芝菌丝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及含量。方法:按照国家药典及有关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灵芝菌丝水提物多糖、三萜及甾醇、灵芝酸、腺苷、氨基酸、微量元素、农药残留及毒素的含量。结果:灵芝菌丝水提物多糖质量分数为0.43%,三萜及甾醇质量分数为0.18%,灵芝酸A、D、F、G及腺苷质量分数分别为7.2 μg/g、6.9 μg/g、32.0 μg/g、12.6 μg/g、42.1 μg/g,含有16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3.7 g/100 g,含硒、硼、锌等12种微量元素,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未检出。结论:灵芝菌丝水提物无毒安全,含有多糖、三萜、甾醇、灵芝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可被开发为一种食品新资源。
育种驯化
Select
秦巴山区羊肚菌稳产菌株的选育
霍文严,乔 婷,贺雪莲,戴 璐,刘 愚,祁 鹏,张黎光,路鹏鹏,江 鑫,李峻志
2023, 45(6): 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连续传代培养的羊肚菌菌株稳定性与生产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初筛试验中出菇性能良好的菌株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菌株连续传代培养6~7代(50~60 d)后,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与初始菌株相比,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以16株羊肚菌菌株为试验菌株,经初筛、复筛、中试等,获得能够适应秦巴山区气候环境特点的稳产羊肚菌菌株SMM-06、SMM-07。
Select
灰树花工厂化瓶栽菌株筛选试验
陈诗杰,宋昀程,陈 静,钱正祥,李金鑫
2023, 45(6): 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适宜工厂化瓶栽的灰树花潜力菌株,试验观察比较8个灰树花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单产、出菇率、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灰树花菌株GF-1和GF-6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适中,单瓶均产分别为94.56 g、90.96 g,出菇率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子实体紧凑,品质优良,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优势灰树花菌株。
Select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筛选
黄惠绿
2023, 45(6): 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专用新品种。方法: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工厂化菇房条件下,进行3个双孢蘑菇品种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菌丝长势、产量、菇质、耐褐变能力等。结果:试验条件下,福蘑78发菌速度相对较快,菌盖最厚为(2.46±0.069 9)mm,较耐褐变,菇单产最高为(18.845±0.773 5)kg/m
2
,其次为W19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产较低的M623为(16.205±1.237 5)kg/m
2
,与福蘑78、W192存在显著差异。福蘑78示范性栽培结果,其出菇比对照W192早1 d,出菇均匀,丛生菇少,子实体紧实,鳞片少,菌盖厚、抗褐变能力强;平均鲜菇产量为21.8 kg/m
2
,略高于对照品种。福蘑78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W192,可以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双孢蘑菇工厂化专用品种,并进一步示范推广。
Select
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分离鉴定及驯化试验
曹建刚,李存玲,刘 阳,毛仪楠,陈再民,陈鹏博
2023, 45(6): 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商洛市主栽品种黑威15为对照,分离鉴定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并进行出耳试验,考察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特性,为商洛市黑木耳品种选育、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均为木耳属,黑木耳;出耳试验结果,丹凤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早熟、产量高、抗杂抗逆性强、耐高温,有望成为优良黑木耳菌株,缺点是颜色偏黄;山阳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产量低、抗杂抗逆性弱、不耐大水和高温,但其具有耳芽形成快、早、整齐,早熟,颜色黑的优点,可以用来作为杂交选育亲本。
培养材料
Select
南荻基质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杨凯靖,谈雨婷,闫 航,夏志兰,谢 玲,吴秋云
2023, 45(6): 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 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①、配方②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③、配方④、配方⑤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②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Select
黄芪茎秆栽培大球盖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李志江,王 琴,王振坤,李冠亨,马 丽
2023, 45(6): 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黄芪茎秆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的适宜配方,以麦草为对照进行黄芪茎秆栽培大球盖菇配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芪茎秆最优配方(黄芪茎秆90%,麸皮8%,石灰1%,石膏1%)与CK对比,菌丝长势旺盛,增产 157%,生物转化率达64%。
栽培技术
Select
中医农业技术在林下大球盖菇栽培中的应用初探
林静雅,张 姣,樊玉萍,杜 丹,赵朝阳,袁 峰
2023, 45(6): 4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中医农业”技术在大球盖菇生产的应用效果,以大球盖菇菌株XDQ-2为供试菌株,在其子实体生长期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中药制剂微生物菌肥1号。结果表明,喷施微生物菌肥1号对大球盖菇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有一定正向作用,并且随着微生物菌肥1号体积分数上升,可显著提高防治大球盖菇菌床虫害效果,且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优于喷施1次,以喷施微生物菌肥1号体积分数为4%的防治效果最佳。土壤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菌糠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未还田的土壤。
Select
大田栽培羊肚菌液体菌种技术应用初探
李俊明,李 婕
2023, 45(6): 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全自动多工位磁动力液体菌种发酵设备生产的羊肚菌液体菌种。为减少栽培羊肚菌小麦的用量,探讨大田栽培羊肚菌应用液体菌种的可行方法,畦床开浅沟铺底料(起黏结剂和保湿作用),喷洒液体菌种,辅以外源性营养袋提供后续营养。结果表明:喷洒羊肚菌液体菌种畦床能正常出菇,羊肚菌产量虽低于对照(固体菌种),但大大减少小麦的用量。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Select
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
梁秀凤,胡海冰,庞启亮,李宏涛
2023, 45(6): 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兴安岭地区松杉灵芝棚式栽培技术成熟,生产初具规模,但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尚在研究。阐述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环境、菌种制作,袋料菌棒覆土出芝、木段菌棒覆土出芝、生料木段覆土出芝等技术要点,对大兴安岭地区松山灵芝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Select
冬闲稻田大球盖菇马铃薯套栽技术
张洪海,林金盛,刘国峰,郑尊富,蒋 宁,王 娟,马 林
2023, 45(6): 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广水稻田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从菌种选择、季节安排、原料处理、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大球盖菇马铃薯套栽技术要点。
Select
油茶段木栽培灵芝菌株筛选及林下仿野生栽培试验
农东红,曾广宇,高 凯
2023, 45(6): 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油茶高接换冠、砍伐更新或树形修整等产生的枝干剩余物,提高油茶林地利用率,以油茶枝干及常规灵芝段木原料(枫香木、板栗木)为栽培料,接种7个灵芝菌株,筛选出一株较适宜用油茶木栽培的灵芝菌株(LZZ1);并在油茶、枫香及板栗段木油茶林下仿野生栽培LZZ1灵芝菌株,结果该菌株前两年油茶段木栽培产量显著高于枫香木及板栗木,适宜用油茶段木栽培。
Select
山东地区桑黄绿色高效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王南南,王付彬,冯雯杰,张 琴,刘前进
2023, 45(6): 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桑黄是一种珍稀类的多功能药用真菌。结合桑黄袋料栽培管理的实际经验,从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接种、菌袋培养、出黄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简要介绍桑黄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Select
河谷地羊肚菌轻简化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刘开国,张金敏,褚福堂
2023, 45(6): 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成本投入多、风险高、管理复杂等问题,介绍羊肚菌轻简化大田栽培技术。包括菌种的选择、营养袋的制作、地块选择、整地播种、覆膜及遮阳网、发菌管理、催菇、出菇采收、销售、收益分析。该栽培模式生态效益好,设施极为简单,成本投入少,经济效益好。该技术模式适合家庭农场,劳动力2~3人,栽培面积2 000 m
2
以下。
Select
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谌金吾,李琳琪,孙厚静,王 杰,郭显会,陆兰芳,李膳利,刘 燕
2023, 45(6): 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总结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模式,为丰富猴头菇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具体包括林地选择、季节选择、菌种/菌棒制备、林下出菇、病虫害防治、采摘及采后处理等技术环节。每个技术环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地拟合黔东南州林下气候特征与猴头菇出菇期间所需的温度、湿度、光、O
2
等生态因子,构建适宜的仿野生出菇环境。
病虫害防治
Select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尹园园,杜成志,李洪霄
2023, 45(6): 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介绍食用菌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为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春季低温黑木耳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巩玉辉,陈翠翠,刘亚雯,张军
2023, 45(6): 6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如果低温时期管理不当会发生较多生理性病害,直接影响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分析总结毕节市春季低温气候下黑木耳出现的生理性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毕节市春季低温气候下黑木耳管理提供参考。
产业论坛
Select
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周高新,张园园,王 勇,李 悦,陈笃伟
2023, 45(6):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安康市地处陕西南部秦巴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发展食用菌历史悠久。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2021—2022 年食、药用菌鲜品总产量达25.85万t,总产值为22.15亿元,位居陕西省第三。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菌种保障供给不足、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精深加工研发滞后、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推进安康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阐述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优化品种布局、加快育种能力建设,聚力科技创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强化标准支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功能产品开发,育强龙头企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等意见建议,为安康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Select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基于上海市双孢蘑菇生产实际
汤倩倩,桑亮亮,隽加香,沈新芬,王倩
2023, 45(6): 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现状,结合上海市金山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实际及发展要求探讨构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推动双孢蘑菇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及竞争力,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人登录
编辑登录
最新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上海农科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