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专题综述
  • 康茜琳 林 川 张 宇 陈绍军 邓小东 段 丹
    2025, 46(3): 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分解、代谢产物合成等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通过调节培养基质的理化特性来影响食用菌的菌丝体萌发、菌丝体扩展以及子实体形成,进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用菌病害也日渐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综述近年来微生物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病害防治相关研究进展,期望为今后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益和品质提供一定参考。
  • 王安龙 韦玉珊 熊永琴 陆胜波 杨玉婷 刘顺才 龙仙河 李 洋
    2025, 46(3): 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羊肚菌作为名贵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轮作接茬的首选。羊肚菌与蔬果、稻谷等短期农作物轮作的研究较多,但具体的高效栽培模式因不同地理位置、气候、轮作模式而异,其产业收益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研究总结国内几种羊肚菌轮作技术,为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资源调查
  • 李汶玲 韩菊学 汤琴文 方 杰 宋利茹
    2025, 46(3): 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祁连山菌物保育区菌物资源丰富,但大型真菌资源尚不清楚。研究采用随机踏查法,调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资源,分析区域内优势科、属及区系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重要经济真菌资源。研究发现: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共有2门5纲17目47科114属256种,其中担子菌有230种,子囊菌有26种;优势科有7个,优势属有12个。在经济价值方面,食用菌有114种,药用菌有41种,食药兼用菌有18种,毒菌有67种,这些占总种数(256种)的 93.75%。此外,古城菌物保育区与寺大隆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相似性系数为 43.20%。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研究为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深层发酵
  • 孙叶光 涂 镜 魏 洁 焦露琪 高恋恋 魏宝阳
    2025, 46(3):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硫黄鳞伞多糖产量,对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转速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选取碳源、氮源及无机盐3个因素,以菌丝体发酵液多糖含量为指标,结合菌丝体生物量,采用正交设计确定硫黄鳞伞菌丝体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硫黄鳞伞菌丝体多糖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 20 g/L、酵母粉 7 g/L、MgSO4 0.5 g/L、KH2PO4 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 ℃,转速为170 r/min,发酵周期为7 d,pH自然。试验对硫黄鳞伞菌丝体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后续提高硫黄鳞伞菌丝体多糖产量,完善其发酵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 育种驯化
  • 郭显会 王 杰 李琳琪 谢 永 孙厚静 陆兰芳 谌金吾 魏宝阳
    2025, 46(3): 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黔东南州施秉县的1株野生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丝体并进行鉴定,初步研究其菌丝生长培养基最适碳源、氮源、温度、pH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常用的香菇栽培配方开展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鉴定结果为香菇,其菌丝生长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5;驯化栽培生物学效率为74.6%。研究为黔东南州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刘传森
    2025, 46(3): 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引自全国4地的9个毛木耳品种进行高山区夏季栽培,结合生产实际,在竹木结构菇棚内完成接种、培菌和出耳全过程。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测定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和经济性状(包含耳片长度、宽度、厚度),筛选出较适合高山区夏季栽培的以三真毛木耳42、青白江黄耳12号、简阳998为主,青白江黄耳10号、简阳黄耳10号次之的品种。
  • 郭 燕 张丕奇 王延锋 张秀丰 陈文东 马银鹏
    2025, 46(3): 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黑木耳菌种在继代培养中菌丝的变化和遗传差异,对黑木耳“1908”菌丝体进行继代 10 次培养(G1—G10),采用显微镜观察菌种继代培养中的显微形态,采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菌种继代培养中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黑木耳“1908”继代培养10次,从第7次开始,菌丝尖端直径变小;ISSR扩增条带存在差异,但遗传差异较小。因此,继代培养10次对黑木耳的菌丝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但对遗传差异影响较小。
  • 培养材料
  • 郭 蓓 黄海洋 王家才 孙伟伟
    2025, 46(3): 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草菇菌糠、新鲜玉米芯、牛粪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筛选高产栽培配方,以期降低双孢蘑菇的生产成本,实现草菇菌糠的循环利用。结果:双孢蘑菇最适栽培配方(质量分数)为40%菌糠、30%玉米芯、30%牛粪,该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单产为13.26 kg/m2,与对照相比增产8.16%,增效39.4%。试验为“一料两菇”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李萧硕 李 敬 李 威 张 雨 黄 城 赵 飞
    2025, 46(3): 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设3种木屑栽培配方,探索不同木屑配方对鹿茸菇菌丝生长及出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木屑配方。结果表明:鹿茸菇在不同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后熟时间、菌柄长度、直径及产量均有显著差异;配方②产量最低,菌丝生长速度最慢,菌柄较短。配方①(CK)与配方③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配方②,从工厂化栽培角度考虑,配方③或配方①(CK)更有利于工厂化栽培,更加经济实惠,可达降本增效的目的。
  • 王怡暄
    2025, 46(3): 4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比例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对比分析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活性成分。结果表明:茶枝屑可以作为灵芝栽培原料,供试灵芝在供试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芝;配方6(原料质量分数为茶枝屑50%、阔叶木屑28%、麸皮13%、玉米粉7%、蔗糖1%、石膏1%)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子实体与孢子粉产量均最高;配方4(原料质量分数为茶枝屑30%、阔叶木屑48%、麸皮13%、玉米粉7%、蔗糖1%、石膏1%)栽培的灵芝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高,其多糖和三萜含量均高于对照。试验为茶枝屑栽培灵芝的适用比例提供依据。
  • 栽培技术
  • 苏强军 董玉鹏 周德霞 马福智 马 伟
    2025, 46(3): 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康乐县香菇产业发展,改善养菌环境,缩短养菌周期,提升香菇菌棒品质,开展不同养菌环境下香菇生产对比分析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冷棚、暖气棚、日光暖棚3种养菌环境下养菌温度、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养菌周期及香菇产量,得出最适香菇养菌环境。结果表明:与冷棚相比,在暖气棚与日光暖棚内养菌,香菇菌丝的发育几乎不受外界环境气温的影响,极大地缩短养菌周期,菌棒转色成熟及上架时间提前40 d,香菇单棒平均产量增加20 g左右,单棒平均产值分别比冷棚高0.27元、0.19元。
  • 刘祥志 蒋学杰
    2025, 46(3): 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适合鲁东南地区的双孢蘑菇设施化栽培技术,基于生产实践经验,系统介绍双孢蘑菇栽培季节选择、菇棚建造、培养料发酵、播种及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技术,为双孢蘑菇生产者提供参考。
  • 肖丽琴 王晓勇 魏 华 宁 宁 刘 傲
    2025, 46(3): 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钟祥市是鄂中食用菌的重要生产基地。‘申香1513’香菇新品种在钟祥市示范栽培3年,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香菇更新换代的主导品种。总结介绍申香‘1513’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菇场选择、栽培时间安排、发菌管理、催蕾、育菇及子实体采收等,旨在对钟祥市周边地区引种栽培进行推广。
  • 王梦泽 王洪刚 范冬茹 张 巍 郭 兴 高智涛
    2025, 46(3): 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木耳“林科6号”为供试菌株,采用胁迫试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如菌丝培养温度、光照,菌丝后熟后冷冻时长,菌丝后熟时氧气质量浓度)对黑木耳污染率、整齐度及产量等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丝培养温度升高,黑木耳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污染率逐渐增加,整齐度逐渐降低;不同光照条件培养菌丝后黑木耳产量排序为黑暗>黄光>蓝光>红光>紫光;菌丝后熟后贮藏条件为-20 ℃,黑木耳产量随菌丝后熟后冷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冷冻10 d与未经冷冻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菌丝后熟时氧气质量浓度减少,黑木耳的污染率增加,整齐度下降,产量降低。菌丝生长处于高温、特定光照条件,后熟时处于厌氧条件,菌丝后熟后长时间冷冻均不利于黑木耳性状和产量。研究为黑木耳高效栽培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霍 捷 高义平
    2025, 46(3): 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河北省阜平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多年香菇栽培管理经验,总结形成香菇精细化管理技术要点,包含从菌棒养菌到出菇、采收、转潮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CO2质量浓度、光照调节等具体技术,为提高香菇产量、增加菇农收益、促进香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赵洪运 耿 立 杨宛如 叶忠森 黄雅琴 李尽哲
    2025, 46(3): 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豫南地区羊肚菌产业整体效益,通过完善大棚降温设施、清除菇柄和菇根、补充必要的营养、撤去外源营养袋、干湿和通风补光刺激以及分批采收等措施,建立羊肚菌第二潮出菇管理技术。3年实践结果表明:该管理技术可有效促进羊肚菌的第二潮出菇,且第二潮菇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20.7%、19.4%和21.4%,显著提高豫南地区羊肚菌产业的整体效益。
  • 谌金吾 麻智芳 孙厚静 王 杰 李 星 李琳琪 蔡石刚 周剑南
    2025, 46(3): 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猪肚菇为新兴珍稀食用菌,属中高温型品种,引种至贵州省黔东南州栽培,可填补该地区夏季高温时期鲜食菌菇市场的空白。利用闲置的食用菌出菇大棚栽培猪肚菇,总结介绍菌种以及栽培菌棒的制备,栽培季节和栽培场地的选择,菌棒的覆土栽培,菌丝生长管理、菌丝分化和出菇管理,采收和转潮期管理,加工和销售,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刘瑞壁 黄美华 周 峰 叶金全 雷惠强 龚 青 魏美建
    2025, 46(3): 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 2020 年起历时 3 年的示范试验证实鲜食玉米与食用菌轮作技术切实可行。在闽北“鲜食玉米+大球盖菇”“鲜食玉米+竹荪”“鲜食玉米+黑木耳”3种轮作模式,其产值和效益均比春、秋两季鲜食玉米的种植模式大幅提高。两季玉米种植667㎡,投入0.4万元,净收入0.725万元;玉米与大球盖菇轮作,投入0.8万元,净收入1.8万元;玉米与竹荪轮作,投入1万元,净收入2.2万元;玉米与黑木耳轮作,投入2.6万元,净收入2.8万元。该轮作模式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 贮藏加工
  • 王天菊 沈庆庆 谢美华
    2025, 46(3): 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对采后白参菌低温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新鲜白参菌为材料,分别将浓度为 100 μmol/L、150 μmol/L、200 μmol/L、250 μmol/L 的褪黑素溶液喷洒于白参菌子实体表面,以蒸馏水为对照,于4 ℃贮藏并测定理化指标。结果: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均能显著抑制白参菌褐变度、减少质量损失、降低呼吸强度、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升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酚及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延缓白参菌的采后衰老。其中 200 μmol/L褪黑素处理对白参菌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可为白参菌的贮藏保鲜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 病虫害防治
  • 杨雪竹 文家富 郑小惠 李鑫晗 李宝功 赵世垒
    2025, 46(3): 8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引起黑木耳绿霉病的病原菌,从商洛市柞水县、山阳县黑木耳生产基地采集感染致病菌的黑木耳菌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ITS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黑木耳绿霉病的病原菌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群,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侧耳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和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分别占分离菌株的52.38%、38.10%、9.52%。
  • 菌渣利用
  • 郭靖宇 王燕春 奥 妮 徐 佳 陈 琪
    2025, 46(3): 8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赤峰市5种主栽食用菌(黑木耳、平菇、猴头菇、滑子菇、香菇)的菌渣进行大球盖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①菌渣灭菌及发酵处理中,猴头菇、滑子菇、香菇菌渣发酵后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均优于菌渣灭菌处理;滑子菇菌渣灭菌后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高于菌渣发酵处理。②滑子菇及香菇菌渣发酵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密集,长势强劲。③滑子菇菌渣灭菌处理后栽培的大球盖菇品质最佳,其次为香菇菌渣发酵处理。④滑子菇菌渣灭菌处理后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仅次于对照组(CK)。综合分析,脂肪含量较高的滑子菇菌渣经灭菌处理可替代传统栽培基质,用于大球盖菇生产实践。研究为菌渣再利用和低成本栽培提供依据,促进大球盖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 食用菌与健康
  • 何纪元 刘盛荣 魏 奇
    2025, 46(3): 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硫黄菌是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硫黄菌,研究硫黄菌子实体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并测定其多糖、总酚、黄酮及三萜含量。结果:硫黄菌提取物得率25.31%,其中富含抗氧化成分,对超氧阴离子O2-、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硫黄菌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硫黄菌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小于水溶性维生素E。硫黄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三萜含量最低。
  • 产业论坛
  • 周丽洁 尹 航 金雪梅 周 旭 匙 坤 于海茹 朴雪梅 李作臣 李宇含
    2025, 46(3): 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政策支持、产业规模、发展模式等多个方面对延边州桑黄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桑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准入条件亟待优化、标准体系缺失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 柳文录 张雅娟 李求文 李雪晴 曾 珍 李 杨
    2025, 46(3): 1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恩施州富硒天麻栽培现状,深入剖析发展富硒天麻产业的优劣势,并针对种质资源自繁能力不足、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菌材资源利用受制约等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培强龙头企业、筑牢科技支撑、推动三产融合、强化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 李 强 刘敬斌
    2025, 46(3): 10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平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服务机构和政策支持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缺乏、市场开发滞后、产品单一且质量不高、品牌战略意识薄弱等。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提出以“加强组织领导、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