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调查”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鱼 智 张玉薇 张 雪 许亚丽 史建国 李鸣雷
    2025, Vol.46 (2): 6.
    摘要 (12) PDF (8)
    目的: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可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方法:通过连续5年调查榆林市部分区县的野生羊肚菌分布区域、土壤性质、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海拔和种类,分析沙地羊肚菌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结果:风沙草滩区具有疏松弱碱性的沙壤土、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充足的雨水,适宜羊肚菌生长。结论:调查掌握野生羊肚菌的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为榆林市人工培育羊肚菌及大规模发展羊肚菌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 刘远伦 曾庆庆 吴 康 周 丹
    2025, Vol.46 (1): 13.
    摘要 (24) PDF (0)
    采用随机踏查法,对贵州省凤冈县 6个乡镇林下大型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 694份,初步统计出174种,隶属于2门7纲15目49科(另有1个未定科)102属,其中食用菌有29种,药用菌有16种,食药兼用菌有8 种,毒菌有 13 种,未予评估的种类最多,有 112 种;凤冈县大型真菌属有 50 个为世界分布属,19个为北温带分布属,13个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属。研究为凤冈县大型真菌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张 程 张红刚 张泽乾 刘 虹
    2024, Vol.46 (6): 5.
    摘要 (58) PDF (16)
    为阐明山西省香蘑属(Lepista)物种的种类及分布,采用形态学和DNA分子序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认在山西省香蘑属至少存在6个物种,分别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黄 白 香 蘑(L. flaccida)、肉 色 香 蘑(L.irina)、白香蘑(L.panaeolus)、花脸香蘑(L.sordida)和山西香蘑(Lepista shanxiensis)。DNA 分子分析显示山西香蘑可能是1个新物种,而白香蘑和黄白香蘑为山西省首次记录物种。肉色香蘑、白香蘑、花脸香蘑和山西香蘑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云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内,是构成当地商业蘑菇(银盘和台蘑)的常见物种;紫丁香蘑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地区云杉林内,南部地区则生长在阔叶林或油松-栎树混交林内。
  • 钟春城 韦思萍 韦秀琼 张小红 李发盛
    2024, Vol.46 (5): 10.
    摘要 (33) PDF (1)
    初步调查结果: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香菇分布广泛,其发生与气温及树种等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发生时间为11月至次年4月,高峰期为1 月至 3 月。介绍野生香菇的主要分布地、生态环境、着生树种,为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 万松胜 顿春垚* 李双龙 陈伟 单丹丹 李春霖
    2024, Vol.46 (4): 10.
    摘要 (39) PDF (0)
    采用样线法采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方法,共鉴定出巴东县域内大型真菌57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7目25科40属,含多种食药用菌,大多经济价值较高;大型真菌属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属为主;大型真菌生长基质以地质为主,也有部分生长于腐木和球果。调查结果为保护、开发当地真菌资源及评价提供了依据。
  • 谢婷 詹美蓉 严胜泽 罗情情 吴木兰 王圣铕*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2024, Vol.46 (4): 14.
    摘要 (66) PDF (0)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玉米粉25 g、稻草粉12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VB1 1 m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大球盖菇菌球生物量为1.74 g/100 mL,菌球密度为114个(/ 100 mL),直径为1.5 mm,菌丝生长速度为0.44 mm/d;该配方培养液体菌种终点为第8天。
  • 蒋长生
    2024, Vol.46 (3): 14.
    摘要 (25) PDF (0)
    2009年以来,实地调查采样甘肃省兰州市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经形态对比初步鉴定,整理出丝膜菌科6种真菌,调查为甘肃省连城镇丝膜菌科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陈 杭,赵航轲,刘良珍,马 薇,陈志勇,拉尔布,唐明先*
    2024, Vol.46 (1): 15.
    摘要 (145) PDF (0)
    甘孜州环贡嘎山地区野生灵芝种质资源丰富,是野生白肉灵芝的重要产地之一,其资源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掌握该地区野生白肉灵芝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对培育环贡嘎山高原特色白肉灵芝产业,助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意义。
  • 李传华
    2023, Vol.45 (6): 7.
    摘要 (124) PDF (1)
    中国广义虫草物种丰富多样,在2013—2023年发现的广义虫草新物种有154个。在新发现的虫草分类单元中,部分虫草有较大驯化潜势。
  • 田慧敏,王秀艳,庞慧敏,庞鑫艳
    2023, Vol.45 (5): 21.
    摘要 (147) PDF (0)
    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等8个旗县区内自然保护区、山地、林区的口蘑类真菌,采集到口蘑类真菌标本400多份,共鉴定出口蘑类真菌49 种,其中口蘑属Tricholoma 15 种,占总数的30.6%;杯伞属Clitocybe 15种,占总数的30.6%;铦囊蘑属Melanoleuca 10 种,占总数的20.4%;香蘑属Lepista 6 种,占总数的12.2%;桩菇属Leucopaxillus 2 种,占总数的4.1%;毛边菇属Ripartites 1 种,占总数的2.0%。49 种真菌中,食用真菌33种,占总数的67.3%;药用真菌10种,20.4%,其中8 种药用菌含抗肿瘤成分,占总数的16.3%,8种为食药兼用,占总数的16.3%;毒菌5种,占总数的10.2%;1 种食毒不明。8 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 冯清圩, 卿香草, 张锐杰, 林志强, 贺新生
    2023, Vol.45 (4): 14.
    摘要 (211) PDF (0)
    记述中国有9个核纤孔菌属Inocutis物种,50个纤孔菌属Inonotus物种,另有20 种被划入其他属。对这些物种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柽柳核纤孔菌、粗毛纤孔菌、桦褐孔菌3个物种,其他物种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 田慧敏, 袁树先, 郭成, 王秀艳, 郭蕊, 黄倩
    2023, Vol.45 (3): 21.
    摘要 (73) PDF (0)
    采集鉴定内蒙古自治区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林区大型真菌标本480份,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57 种。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为优势科;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口蘑属Trich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杯伞属Clitocybe 等11属为优势属。鉴定出食用菌71种,药用菌22种,药食兼用真菌20种,毒菌20种,其他食药不明;食用菌主要分布在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药用菌主要集中在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蘑菇科Agaricaceae,有毒真菌主要集中在丝盖伞科Inocybaceae和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的滑锈伞属Hebeloma。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食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董淑英, 张泽乾, 郑国华, 白艳玲, 刘虹
    2023, Vol.45 (2): 8.
    摘要 (147) PDF (0)
    荞面蘑菇是山西省吕梁山北部管涔山地区山民采食的一种野生蘑菇,此前没有专门的学名考证。采用DNA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分子水平分析来自山西省管涔山、五台山地区的9份荞面蘑菇样本数据,结合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比对,结果9份样本存在两个物种,一个是近亲铦囊蘑Melanoleuca cognata,另一个可能是尚未描述的铦囊蘑属新物种。
  • 田慧敏,王秀艳,吕国帅,曹蝶,刘爽
    2023, Vol.45 (1): 17.
    摘要 (83) PDF (0)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2个可食侧耳标本采用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CFSZ10112 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Fr.)Quél.,CFSZ10286为暗蓝亚侧耳Hohenbuehe⁃lia atrocoerulea(Fr.)Singer,两者都为优质食用菌,其中暗蓝亚侧耳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 刘虹,张泽乾,董淑英,白艳玲
    2022, Vol.44 (6): 21.
    摘要 (89) PDF (0)
    在调查山西省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多样性时,于山西南部历山地区发现2个罕见的大型真菌物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片段分析方法鉴定,确认其为栎树圆头伞Descolea quercina和白漏斗辛格杯伞Singerocybealboinfundibuliformis,是山西新纪录物种,其中栎树圆头伞也是中国新纪录物种。这两个物种都生长在栎树Quercus spp.林下,且栎树圆头伞是外生菌根菌。
  • 贺新生;张锐杰;王亚洲;贺亚宁;赵栎棋
    2022, Vol.44 (4): 0.
    摘要 (422)
    报道中国炭角菌属的物种名称,有确定学名 的物种158个,已修订的学名15个,学位论文发表的学 名6个,有误的学名2个。为我国炭角菌属Xylaria 物种 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 祁亮亮;李俐颖;吴小建;赵承刚;胡永强;廖高雨;郎宁;
    2022, Vol.44 (3): 0.
    摘要 (358)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 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 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 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 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 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 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 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 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 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 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朱链;侯怡铃;白鑫;杨彤;陈茜;丁祥
    2021, Vol.43 (6): 0.
    摘要 (155)
    目的:分类鉴定采自四川省老君山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12株真菌菌株。方法:依据《中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2013年版),《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2015年版),《中国真菌志》(2018年版)初步确定这12株菌株有1株为黏滑菇Hebeloma,4株为粉褶菌Entoloma,1株为球盖菇Hypholoma,6株为丝膜菌Cortinarius。为了提高鉴定的准确性,通过建立基因库,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测序。将真菌样品的确定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对于具有更高相似性的已知菌种,采用DNA-MAN,Clustalx和MEGA7软件,以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3号(PW911200963)真菌样品为Hebeloma limbatum,14号(PW911130573)、15号(PW911130578)真菌样品为奥米粉褶菌Entoloma omiense,19号(PW911151178)真菌样品为灰粉褶菌Entoloma ameides、20号(PW911151190)真菌样品为白方孢粉褶菌Entoloma murrayi.albus,24号(PW911200959)真菌样品为簇生黄韧伞Hypholoma fasciculare.,Y30号(NR131871.1)、Y61号(NR131871.1)真菌样品为布里丝膜菌Cortinarius bulliardii,Y31号(NR153055.1)真菌样品为Cortinarius ferrugineifolius,Y41号(NR154868.1)、Y83号(NR154868.1)真菌样品为Cortinarius decipiens,Y46号(NR153055.1)真菌样品为Cortinarius hinnuleocervinus。
  • 徐端妙;朱新宇;林秀君;雷延菊;朱志柳
    2021, Vol.43 (5): 0.
    摘要 (143)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 徐端妙;朱新宇;林秀君;雷延菊;朱志柳
    2021, Vol.43 (5): 0.
    摘要 (163)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 梁香娜;张颖;李双智;黄秋晨;黎泰顺;鲁金荣;方文君;覃秋桦
    2021, Vol.43 (4): 0.
    摘要 (136)
    采用随机路线、踏查、访谈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等方法,调查云南省新平县林下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统计云南省新平县有大型真菌157种,隶属于2门、15目、42科、72属,其中食用真菌有63种,药用真菌有22种,毒真菌有23种;新平县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种类为主,具有北温带分布特征,但仍有一定比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分布。研究可为该地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涛;张如意;刘菲菲;沈昱翔
    2021, Vol.43 (3): 0.
    摘要 (150)
    于2019年11—12月,2020年5—9月、11—12月对安顺市市售菌根性食用菌主要来源地进行实地踏查与标本采集,为该地区后续发展特色菌根性菌产业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宣传野生食用菌知识提供依据。经鉴定该地区菌根性大型真菌共62种,隶属于12科21属。
  • 贺新生;张锐杰;李小勇;王亚洲;朱晓琴;周莉
    2021, Vol.43 (1): 0.
    摘要 (137)
    根据采集标本鉴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中国羊肚菌属物种,列出了羊肚菌属物种名录。该名录包括40个合法名称的物种(1个有详细信息记载的物种),21个无具体拉丁学名的编号物种(系统学物种),共计61个种;另有19个学名为同物异名的物种,3个可能没有分布的物种以及12个不正确引用学名的物种。
  • 余顺海;程凌宏;钱海源;余永泉;梁卫青;楼柯浪;张宏建;浦锦宝
    2020, Vol.42 (5): 0.
    摘要 (128)
    采用随机调查法对钱江源国家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集标本。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内有大型真菌315种,隶属50科、133属。其中食用菌108种,药用菌122种,毒菌68种。优势科11个,占总科数的22.00%,优势属12个,占总属数的9.02%。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 章世鹏;李奇缘;昝玺;严清孝;李林辉
    2020, Vol.42 (4): 0.
    摘要 (133)
    2018—2019年对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菌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调查和整理,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75种,隶属于2门5纲18目58科128属;大型黏菌1种。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物物种资源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估,发现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等物种和数量较为丰富。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食用菌(102种)、药用菌(18种)。
  • 邓春英;黄丽华;郑旋;王晶;王万坤
    2020, Vol.42 (3): 0.
    摘要 (141)
    对贵州思南县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44种,隶属2门、6纲、18目、50科、111属,其中子囊菌20种,担子菌224种。
  • 孙晶雪;杜红居;张建宇;项存悌;王文杰
    2020, Vol.42 (2): 0.
    摘要 (164)
    2015年8-9月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选取76块样地,采用实地踏查、拍照,室内鉴定等方法,明确了该区域大型真菌资源种类。鉴定出大型真菌207种,分属于8目24科74属,其中食用和药用菌种类优势明显,在未来林下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开发前景。优势科有口蘑科(47种),红菇科(31种),多孔菌科(29种),丝膜菌科(26种)。对比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确认一种松茸(松口蘑)是易危真菌(VU)。对比以往大兴安岭真菌报道,本次调查补充大型真菌数十种。
  • 熊永生;华蓉;杨璐敏;李江;冯云利
    2020, Vol.42 (1): 0.
    摘要 (169)
    滇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地处滇中地区的宜良县、禄丰县,森林覆盖率高,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较高,在滇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无节制采集及人为环境破坏,资源量逐年下降。介绍了滇中两县野生菌资源现状,并从承包管护、封山护菌及野生菌原生境保育基地建立对资源保护进行了概述,为滇中及云南省食用菌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冯立才
    2019, Vol.41 (6): 0.
    摘要 (165)
    对上海浦东滨江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进行多年调查考察,发现有较多侧耳科、白蘑科、鬼伞科和多孔菌科真菌。
  • 田慧敏;刘铁志
    2019, Vol.41 (5): 0.
    摘要 (156)
    利用形态学和 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对采自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六个未知红菇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标本 CFSZ13020 鉴定为 Russula atro⁃glauca Einhell.,CFSZ 10356 鉴定为佩拉妮娅红菇 Russu⁃la pelargonia Niolle.,CFSZ 10391 鉴定为非白红菇 Russu⁃la exalbicans Melzer&Zvára.,苋菜红菇 Russula depallensFr.,CFSZ 13005 鉴 定 为 菱 红 菇 Russula vesca Fr.,CF⁃SZ11336香红菇Russula odorata Romagn。非白红菇R.ex⁃albicans Melzer &Zvára.和苋菜红菇R.depallens Fr.为内蒙古新记录种,其中 R.atroglauca Einhell. 和佩拉妮娅红菇R.pelargonia Niolle.为中国新记录种。
  • 葛珍;张悦
    2019, Vol.41 (4): 0.
    摘要 (166)
    对发现于祁连山北麓人工松林下的一种大型真菌,从宏观特征和显微结构进行初步鉴定,认为该菌为乳牛肝菌属乳牛肝菌组内的一个种。
  • 祁亮亮;韦仕岩;蓝桃菊;郎宁
    2019, Vol.41 (3): 0.
    摘要 (157)
    云耳是具有广西等地特色的食用菌物种之一,由于缺乏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目前存在学名混乱、分类地位不清楚的现象。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对2号云耳疑似种、3号栽培黑木耳及3号栽培云耳标本进行了探究。形态学结果表明云耳与相似种在耳缘颜色、孢子与担子柔毛大小上具有差异;分子系统学上,虽然云耳与黑木耳均在黑木耳 CladeⅡ分支上,但并未聚在同一小分枝中,且与东北主栽黑木耳品种“黑山”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综上,与云耳相似的 2号标本均为脆木耳,是广西新记录种;广西云耳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性,但仍与黑木耳同种。故将云耳的学名定为Auricularia heimuer F. Wu,B. K. Cui & Y. C. Dai。
  • 马瑜;李梦春;李文治;申坚定;杨显金;崔卫勇; 杜如学;徐书音
    2019, Vol.41 (3): 0.
    摘要 (158)
    简述了以往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调查结果,以及本区优势野生食用菌鸡油菌的营养、药用价值;总结对野生鸡油菌初步组织分离培养结果,并提出进一步人工驯化建议。
  • 田慧敏;张亚男;李晓东;吕晓娜
    2019, Vol.41 (2): 0.
    摘要 (148)
    采用形态学和 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有毒环柄菇(CFSZ11379、CFSZ11356、CF⁃SZ10575、CFSZ11339、CFSZ10555)的标本进行了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如下:CFSZ11379 为肉褐鳞环柄菇 Lepiotabrunneoincarnata Chodat & C. Martín,CFSZ11356 为冠状环柄菇 Lepiota cristata(Bolton)P. Kumm.,CFSZ10575 为红盖白环菇 Leucoagaricus rubrotinctus(Peck)Singer,CF⁃SZ11339 为粉褶白环菇 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Vittadi⁃ni)P. D. Orton;CFSZ10555 为球孢青褶伞 Chlorophyllumsphaerosporum Z. W. Ge & Zhu L. Yang。其中球孢青褶伞为内蒙古特有种;红盖白环菇为内蒙古新记录种;肉褐鳞环柄菇为极毒菌,误食后会导致肝肾、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其他三种均为胃肠型症状,冠状环柄菇 Lepiotacristata(Bolton)P. Kumm.含重金属较多。
  • 薛振文;高凤娟;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
    2019, Vol.41 (1): 0.
    摘要 (154)
    生态调查目的是在锥栗纯林地找出自然界中优势菌根菌类型,从而利用菌根菌生产菌根苗或开发利用菌根菌。在丽水市庆元县选取了三块锥栗林样地,采用罗盘仪测量法测定样地面积,样地内共采集到 6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其中 2种经子实体形态学特征鉴定为鸡菌 Termitomyces sp.、黑 柄 炭 角 菌 Xylaria nigripes(Klotzsch)Cooke。对其余子实体利用ITS 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分别为橙黄硬皮马勃 Scleroderma citrinumPers.、芝 麻 厚 瓤 牛 肝 菌 Hourangia nigropunctata(W. F.Chiu)Xue T. Zhu & Zhu L. Yang、双型褶孔牛肝菌 Phyllo⁃porus dimorphus M. A. Neves & Halling、蜡蘑一未知种。经菌丝或菌索追踪确认与锥栗共生的真菌有橙黄硬皮马勃、芝麻厚瓤牛肝菌、双型褶孔牛肝菌。经统计,橙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发生量最多,密度为 0.0875 个/㎡,是优势菌根菌;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密度分别为 0.0343 个/㎡、0.0272 个/㎡。首次在高海拔锥栗林地内发现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
  • 李凤美;张志军;李淑芳;周永斌;罗莹;刘连强
    2018, Vol.40 (6): 0.
    摘要 (141)
    对天津地区几种常见的可食用野生菌资源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黄伞、苇蘑、榛蘑、松蘑、裂褶菌类、毛头鬼伞、红蘑,对这几类野生菌的分类归属、常见发生地、生长量、采摘季节等进行了描述。
  • 田慧敏;尹元
    2018, Vol.40 (5): 0.
    摘要 (136)
    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个外生菌根菌丝盖伞属真菌(CFSZ11663、CFSZ13074、CFSZ10362、CFSZ11344)的标本进行了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如下:CFSZ11663为华美丝盖伞Inocybe splendens R. Heim,CFSZ13074为污白丝盖伞紫色变种Inocybe geophylla var. lilacina(Peck)Gille,CFSZ10362为斑纹丝盖伞Inocybe maculata Boud.,CFSZ11344为茶褐丝盖伞Inocybe umbrinella Bres.,其中3种为毒菌类:污白丝盖伞紫色变种Inocybe geophylla var. lilacina(Peck)Gille、斑纹丝盖伞Inocybe maculata和华美丝盖伞Inocybe umbrinella误食之后会产生神经精神性症状。
  • 冯立才
    2018, Vol.40 (3): 0.
    摘要 (158)
    对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多年考察,发现有较多侧耳科、白蘑科、鬼伞科和多孔菌科真菌。
  • 宋相金;黄秋菊;宋斌;林敏;黄浩;李挺;束祖飞
    2018, Vol.40 (2): 0.
    摘要 (147)
    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共鉴别出野生菌标本119种,其中食药用菌101种、毒菇18种。简要列出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及其生境、用途。最后简述了对保护区内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 蒋长生;包剑瑞
    2018, Vol.40 (1): 0.
    摘要 (131)
    调查了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红菇科的菌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根据Ainsworth分类系统,初步鉴定发现30种红菇科菌种,其中红菇属15种,乳菇属15种;有毒菌种5种,可以食用19种,食毒不明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