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林关系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小伟;廖北云;冯建国;张寿橙
    2012, Vol.34 (6): 0.
    摘要 (151)
    香菇栽培是中、日、韩以及我国台湾省山区的重要林副业生产项目。因其系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山区人口严重老龄化,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时,势必凋萎。将传统的具有千年历史的砍花法,适时地调整,取消十分复杂的砍花程序,而补之以菌丝播种,既可提前出菇,更能提高产量;可以适应对偏远山区的阔叶林或混交林的择伐利用,提高香菇收益。其基本规程是:伐倒于林地—加播菌种—自然遮荫—调节干湿度—采收烘干—生产香菇和木耳。
  • 张寿橙
    2012, Vol.34 (6): 0.
    摘要 (151)
    2012年三月甘二日,日本菌种协会副会长,株式会社北研董事长川鸠健市先生,首席技术顾问福井陆夫先生;食用菌研究所长鲇泽澄夫先生;总务部长井上贞行先生等四人,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中心曹斌博士后倍同下来寒舍叙谈。川鸠先生四人在日本香菇界和学术界可谓大名显赫,
  • 张寿橙
    2012, Vol.34 (6): 0.
    摘要 (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令(第四号)宣布于2009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其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和支持林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开展林业废弃物和小薪材,沙生灌木等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 马金德;吕俊锋
    2012, Vol.34 (6): 0.
    摘要 (144)
    剖析一个企业,以其加工剩余物供作菇耳原料,既促进了菇耳栽培规模和地方经济发展,缓解了森林资源消耗,增加了菇农收益;同时增加企业收益。对企业来说,提供废材与木屑也是执行循环经济法的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保证木屑的使用安全,避免将受污染的木屑供给菇农,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 冯建国;张寿橙
    2012, Vol.34 (6): 0.
    摘要 (143)
    贫穷致使山上的林木难以保护,生态灾难不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然而度过了艰辛岁月,山区逐渐富裕起来并育成了繁茂的森林,最终又会出现哪种局面呢?森林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但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繁荣幕后隐藏的危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 张寿橙
    2012, Vol.34 (5): 0.
    摘要 (146)
    这些年笔者就人均GDP自2000美元开始,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开始,菇耳主产区出现菇林和谐-菇耳与森林生态同步和谐发展,食用菌市场消费增量加速的良好趋势,发表了不少文章和会议讲活,对此不少产地反响强烈,现结合有关媒体所提问题,作以下书面回答。
  • 龚兆培
    2012, Vol.34 (5): 0.
    摘要 (154)
    浙江龙泉市是食用菌生产的传统主产区,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发展食用菌历史悠久。位于龙泉市东部的安仁镇,被誉为中国南方黑木耳菌种第一乡,有着20多年黑木耳菌种牛产历史,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注重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食用菌产业尤其是黑木耳菌种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 季新良;张寿橙
    2012, Vol.34 (5): 0.
    摘要 (143)
    龙泉食用菌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便作为龙泉市林业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局推广。徐秀水局长为此抽调人马,在金沙林场成立了浙江省林业系统唯一的食用菌实验场。时丽水地区林学会也专门设立以张寿橙、吴鸣翔等同志为主的食用菌学组,浙江省林业厅国营林场开发公司号召全省国营林场以香菇生产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并以龙泉林场为中心设立香菇技术协调组。龙泉市林场更是以林、菇、畜、
  • 张寿橙;张子川;张石清
    2012, Vol.34 (5): 0.
    摘要 (139)
    人类在适应严酷的山林环境生存与发展中,独自形成与农耕文化具有显著差异的物质文明与生存方式。他们阐长于从浩瀚的山与林之中,创造自身生存的物质财富,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浙江龙泉及其周边的庆元、景宁等县、市,具有南方山林文化发展千年历史的典型特征,如何弘扬这种优良的文化遗存,增添现代林业之活力,为山区经济服务,乃一新的课题。以菇、耳、灵芝、茯苓类木腐菌生产,如何纳入从森林营造、抚育、砍伐、到木材加工、木屑生产整个体系,提出观念更新和机制创新;从规划和政策扶持上着手,使木腐菌生产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部分,以极大地增加林农收入。
  • 毛日华
    2012, Vol.34 (4): 0.
    摘要 (156)
    许多人耽心,菇耳灵芝以阔叶树或将其粉碎成木屑为原料,像龙泉作为林区,认为每年只能生产几千或上亿袋,种多了必定损害森林,不少领导对此也心存疑虑,乃至发生以计划控制,干涉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其实,只要效益好,市场会向你提供足够的材料,因为就菇耳而言,全国年栽培总量不过30万t,闽、浙、赣、皖这一南方林区,栽培量也不过3万t左右,只要依靠市场调节,木屑原料根本不成问题。笔者就龙泉市八都区块调查证明:栽培量再放大,也不会造成森林与生态的损毁。
  • 李朝谦;刘荣松
    2012, Vol.34 (4): 0.
    摘要 (162)
    灵芝与林业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培育灵芝要损耗木材,但灵芝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林业的价值和作用,林农得到实惠,从而更加重视、保护、发展林业,又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发展。
  • 周善森;何金根;雷小平
    2012, Vol.34 (4): 0.
    摘要 (161)
    菇耳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阔叶树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制约了菇耳产业的稳步发展。采取高度集约经营的方式:以短轮伐期与截杆萌条培育技术营造菇耳林,可加快菇耳林资源发展,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开辟新的途径。
  • 张寿橙;周善森
    2012, Vol.34 (4): 0.
    摘要 (165)
    三十年来,我国菇耳业逢勃发展,对菇耳是破坏森林或合理利用,一直争论不休。不少林区唯恐发展菇耳对森林保育不利而不肯放手:有采取许可证办法、也有明令禁止种香菇。与此相反,一些贫林地区,虽资源不足,如浙江磐安、福建寿宁则大胆放手发展菇耳生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浙江龙泉市科技局为此立项对龙泉菇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 2012, Vol.34 (3): 0.
    摘要 (145)
  • 2012, Vol.34 (3): 0.
    摘要 (126)
    《食用菌》杂志即将迎来编辑出版200期。在过去《食用菌》杂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办刊思路。更好的为科研、生产服务。在此我们真诚希望广大读者能提出您的真知灼见。谢谢!
  • 宋志东;瞿虹;张寿橙
    2012, Vol.34 (3): 0.
    摘要 (136)
    建国后浙江龙泉市的森林资源在1951-2007年的56年间,先后历经12次的资源清查工作,蓄积量最高的是1974年,达1737.10万m3,其中阔叶林蓄积为612.6万m3;蓄积量最低的是1999年,仅1018.21万m3,其中阔叶林仅265.31m3,与1974年相比,阔叶树减少了346.69万m3。当时认为是香菇种多了
  • 张先祥;周丽飞
    2012, Vol.34 (3): 0.
    摘要 (153)
    菇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林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林区菇业政策的剖析和国家相关法律的研究,认为政府对林区菇业政策应当成为食用菌发展引路航标,菇业种植不需更无必要强制设立行政许可。
  • 廖北云
    2012, Vol.34 (3): 0.
    摘要 (149)
    从上锦、贵坑林农收益调查可知:菇耳收益占50%以上,充分利用砍伐与加工剩余物,充分利用间伐与抚育中的非规格材,大力发展菇耳生产,将菇耳、灵芝、茯苓等木腐菌作为林业生产的延伸,有利于林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 张寿橙
    2012, Vol.34 (2): 0.
    摘要 (152)
    菇耳栽培耗用阔叶树资源,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因为有的地方完全用锯木屑;有的地方用小薪材、废材、枝桠、果桑枝条;二十年前,烧饭等生活用柴量大,木屑量不够时必然去砍杂柴,所以在计算阔叶树消耗量时,要有所区分。
  • 叶春球
    2012, Vol.34 (2): 0.
    摘要 (147)
    以"山林文化"一词探索龙泉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积淀,认为在龙泉凡是能装入山与林这个盘子里的东西,无论工业、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旅游观光业,乃至衍生之文化事业,这里的人都干得特别漂亮,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速开通后,将茂林修竹,山高水冷,空气清新,生态良好通过一个载体推向市场,将不可使用之财富变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之优势,建成一个庐山式的集避暑、休闲、疗养、渡假、会务、娱乐乃至森林别墅群开发、香菇文化神庙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区,进一步甚至建成一个如同吉隆坡郊区海拔1800m的云顶旅游娱乐胜地,会产生一种出奇不意效果。
  • 徐肇友;张步光
    2012, Vol.34 (2): 0.
    摘要 (138)
    食用菌已经成为龙泉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木屑,木屑的主要来源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的剩余物。森林采伐势必影响森林生态,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食用菌生产是森林经济效益的利用过程,如何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正确处理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关系,将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森林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消长平衡,保护和利用和谐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 吴智敏
    2012, Vol.34 (2): 0.
    摘要 (145)
    香菇(木耳)是一种木腐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树。而阔叶树的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功能又大于针叶树,阔叶林的数量多少与质量好坏,又是衡量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因此长期以来,在龙泉乃至整个南方林区菇耳栽培是否损害森林生态,影响程度如何备受争议。以龙泉市为例,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阐述菇耳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评价菇耳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和妥善处理菇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菇耳栽培与森林生态和谐发展的对策。
  • 张子川;张石清
    2012, Vol.34 (1): 0.
    摘要 (155)
    安仁镇处于龙泉东大门,距龙泉市区29km,丽龙高速公路通过安仁镇,交通十分方便;全镇现有4981户,总人口18116人;土地总面积20609.9hm^2,其中林业用地17094.7hm^2,非林地3515.1hm^2,活立木总蓄积812227m^2,
  • 余小红;翁远先
    2012, Vol.34 (1): 0.
    摘要 (153)
    在龙泉2010年建市20周年时,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龙泉市以“中国黑木耳之乡”的荣誉称号。八年前的2003年,市委副书记徐光文、副市长曹新民在老专家张寿橙等同志总结与推广龙南香菇、安仁生黑木耳的报告上作了非常重要的批示。《丽水日报》、《食用菌市场》、《中国绿色时报》等大幅报导了安仁的食用菌生产。张寿橙同志作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荣誉会长,以16个字高度评价安仁黑木耳产业:“安仁菌种、畅销中原、南方中心、辐射全国”。并预言:“中国木耳,三分天下,龙泉有其一。”
  • 季利民;刘少明;张寿橙
    2012, Vol.34 (1): 0.
    摘要 (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9年1月以主席令(第4号)公布实施,其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开展林业废弃物和小薪材、沙生灌木等综合利用。"将企业废弃物处理作为法定义务。从一株树的循环经济中,从浙江龙泉市三十年的实践中可知:菇、耳、芝、苓等木腐菌,已成为南方林林业经济重要增长点,其具有增加林农收益、繁荣林区经济的跨跃式增长优势,无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都是一个极为难得的项目,也是悠久的山林文化留给现代林业的一份厚礼。县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当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的法定义务,扶持与促进这一产业发展,任何干预、阻碍、限制,乃至禁止这一利国利民的产业,都是不理性的,更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