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蒋冬梅 慕丽琴 段福文 朱晓梅 刘琼波 马 娟 周庆宏
    2025, Vol.46 (2): 1.
    摘要 (17) PDF (15)
    块菌是珍贵的地下食用真菌,口感和香味独特,具有重要的经济、营养、药用、生态价值。综述块菌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自然分布、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应用价值等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块菌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段庆虎 龚凤萍 张应香 竹 玮 王小军 张建伟 叶华威 位文清 朱永华 王 震
    2025, Vol.46 (1): 1.
    摘要 (39) PDF (0)
    食用菌产业与种养业相结合的高效循环农业,既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出高蛋白食品,又减少环境污染,为当今循环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食用菌循环高效生产模式、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食用菌循环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马传贵 隋 欣 王如良 张志秀
    2025, Vol.46 (1): 8.
    摘要 (37) PDF (0)
    灰树花作为一种名贵的药食同源大型真菌,极具营养价值,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生物活性成分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总结灰树花多糖的提取技术、结构特性等,概述灰树花多糖生物活性的近期研究进展,为灰树花多糖在功能性食品及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张升明
    2024, Vol.46 (5): 1.
    摘要 (76) PDF (0)
    介绍天麻“两菌”(蜜环菌、萌发菌)分离纯化的历史、重要作用及意义;介绍蜜环菌菌种、萌发菌菌种制备与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两菌”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卿 朕 罗先群 马 晟 王翠坚 黄雪星 蒋永强
    2024, Vol.46 (6): 1.
    摘要 (59) PDF (20)
    木耳干品、鲜品属于低附加值产品,研究木耳粉的加工、检测与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木耳产品附加值。分析整理近些年来木耳粉相关研究,归纳木耳粉的加工检测技术及其在食药用领域的应用,为木耳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付 静 郑焕春
    2024, Vol.46 (5): 4.
    摘要 (33) PDF (0)
    人工栽培黑木耳产量及品质受生产地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为例,分析2021—2023年当地气温、降水、光照、风向、风力及其对黑木耳生产的影响,提出注意生产选址、关注天气预报等减灾防灾措施。
  • 马传贵 张志秀 冯杰 隋欣 贺宗毅
    2024, Vol.46 (4): 1.
    摘要 (75) PDF (0)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大量研究证实,食用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广受关注。综述多种常见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及研究。
  • 于海洋 王延锋* 史磊 王金贺 盛春鸽 刘姿彤 张鹏 万里 赵静 王菲
    2024, Vol.46 (4): 6.
    摘要 (114) PDF (0)
    中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产菌渣约1亿多t,这些菌渣营养丰富且用途广泛,但菌渣规范化、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废弃菌渣变废为宝越来越被关注。综述食用菌废弃菌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为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郭伟伟 郭 尚 李艳婷 徐莉娜 赵照林 凌 亮*
    2024, Vol.46 (3): 1.
    摘要 (79) PDF (3)
    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因营养袋的出现而有了巨大突破。综述国内近十年羊肚菌营养袋的培养料配方、规格、摆放数量、摆放时间、打孔方式、撤袋时间、废弃营养袋再利用、存在问题及无营养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广大羊肚菌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 周 武 王 丽 李鸣雷*
    2024, Vol.46 (3): 4.
    摘要 (36) PDF (1)
    响应面法是一种常见的多元统计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工程技术、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等多个研究领域。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响应面法在国内外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综述响应面法在食用菌各研究领域的应用成果,以期为响应面法在食用菌研究中进一步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 孔佳欣 卫彩红 丰彬彬 任 昂 胡建伟 孔 新* 刘慧美
    2024, Vol.46 (2): 1.
    摘要 (362) PDF (0)
    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该菌的推广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田 怡 肖光利 高锦运 肖裕玲 莫美华*
    2024, Vol.46 (2): 7.
    摘要 (232) PDF (0)
    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灵芝相关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相关文献。收集2010—2022年的文献,并剔除不相关、同名作者文献,分析灵芝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结果:含有“灵芝”文题的相关文献每年200~300篇,主要研究单位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热点集中在灵芝多糖、三萜等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及其功效。结果为后续灵芝的研究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 崔 嫚,邵改革,张瑞颖,杨诺林,田 雨,王春霞,张庆桥,郑素月*
    2024, Vol.46 (1): 1.
    摘要 (561) PDF (1)
    综述微生物对食用菌栽培产生的影响,益生菌与食用菌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制备微生物菌剂、拓宽食用菌栽培基质、驯化野生食用菌提供新思路。
  • 田志佳,曹 露,王 美,赵静怡,余香雪,高 能,武冬梅,钱雯婕*,郭新勇*
    2024, Vol.46 (1): 6.
    摘要 (174) PDF (0)
    综述玉木耳菌种制备、栽培模式、培养基质、 栽培环境、营养价值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等的研究,为玉木耳生产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 夏会楠,李东晓,赵玉阳,王春霞,郑素月,郭金英
    2023, Vol.45 (6): 1.
    摘要 (143) PDF (0)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 马传贵,张志秀,肖 宝,隋 欣
    2023, Vol.45 (6): 4.
    摘要 (240) PDF (0)
    银耳多糖作为银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以α-(1→3)-D-甘露糖为主链的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氧化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及绿色天然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总结银耳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分析银耳多糖在化妆品、食品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概况,为银耳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 曹斌,王倩,章炉军,李欣欣
    2023, Vol.45 (5): 1.
    摘要 (120) PDF (0)
    采取文献精查、典型案例的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详细分析中国香菇菌棒对日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日本新修香菇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的特征、问题及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国香菇菌棒对日出口经历三个阶段,中国菌棒出口企业与日本菌种生产企业、菌棒生产企业之间形成全面竞争关系;为保护本国企业利益,2022年日本修订后的香菇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将接种地作为原产地,并且对多地进货、加工原料、出口商品和监管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规范。分析表明,这种制度不符合WTO规则,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本质上是以国内法对抗国际贸易规则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给中国香菇菌棒出口企业和日本菇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从而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建议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引导下,提升香菇产业的社会知名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出口营商环境;强化行业组织服务能力;积极抢占国际话语权;练好内功提升香菇菌棒的国际竞争力。
  • 李敏敏,张兰迎,赵翠敏,熊永星,吴倩倩,赵岑
    2023, Vol.45 (5): 5.
    摘要 (203) PDF (0)
    灵芝在我国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关于灵芝三萜和多糖的报道越来越多,因其具备临床疗效,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概括灵芝不同用药部位三萜、多糖的含量差异,及其当前常用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期为灵芝三萜、多糖等活性物质的定向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 曹斌,王倩,章炉军,李欣欣
    2023, Vol.45 (4): 1.
    摘要 (122) PDF (0)
    采取文献精查、典型案例的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详细分析中国香菇菌棒对日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日本新修香菇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的特征、问题及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国香菇菌棒对日出口经历三个阶段,中国菌棒出口企业与日本菌种生产企业、菌棒生产企业之间形成全面竞争关系;为保护本国企业利益,2022年日本修订后的香菇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将接种地作为原产地,并且对多地进货、加工原料、出口商品和监管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规范。分析表明,这种制度不符合WTO规则,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本质上是以国内法对抗国际贸易规则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给中国香菇菌棒出口企业和日本菇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从而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建议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引导下,提升香菇产业的社会知名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出口营商环境;强化行业组织服务能力;积极抢占国际话语权;练好内功提升香菇菌棒的国际竞争力。
  • 张泽梅,张光顺
    2023, Vol.45 (4): 5.
    摘要 (175) PDF (0)
    农业品牌建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重点工作,地方政府必须坚持推进品牌强农战略,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挖掘更多竞争优势。以四川省长宁县竹荪产品为研究对象,深入调研竹荪产品发展现状,通过PEST理论、消费者特征理论、4V理论、STP理论,从宏观环境、消费者类型、营销分析、市场划分入手,分析现阶段长宁县竹荪的整体市场发展状况,并运用4P理论针对长宁县竹荪发展提出具体的市场营销对策建议。
  • 谢存一,周禹佳,张疏雨,柴林山,朱万芹,李剑梅
    2023, Vol.45 (3): 1.
    摘要 (86) PDF (0)
    桑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报道。本文讨论桑黄活性成分研究、相关药理作用,并分析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以期为桑黄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及桑黄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 马传贵, 张志秀, 贺宗毅
    2023, Vol.45 (2): 1.
    摘要 (145) PDF (0)
    虫草属真菌具有丰富的药理及营养价值,多糖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系统地梳理虫草属真菌多糖的分离提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以往研究表明,虫草属真菌多糖结构复杂,平均分子量为103~105 Da,在不同溶液中表现出不同构象,生物活性包括免疫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等。此外,虫草属真菌多糖对肝脏、肠道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总之,虫草属真菌多糖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有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 易雅丽,高青青,田梦凡,刘玉璇,国大亮
    2023, Vol.45 (2): 4.
    摘要 (112) PDF (0)
    蜜环菌与天麻分别为菌物和兰科植物,中医药学认为蜜环菌可作为天麻的代用品用于临床治疗。从代用历史、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详细梳理蜜环菌与天麻的关联性。现代研究表明,蜜环菌与天麻的化学成分略有差异,药理作用也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两者为共生关系,但是蜜环菌与天麻的异源同效仍有待进一步论证。
  • 朱晓梅,慕丽琴,施庭有
    2023, Vol.45 (1): 1.
    摘要 (145) PDF (0)
    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口感独特,菌香浓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是一珍稀野生食用菌。综述干巴菌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自然分布、人工驯化研究、原生境保育促繁、营养和药用价值等研究现状,分析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干巴菌开发利用及研究。
  • 耿立,张弛,李盟宇,王磐锐,张龙龙,张二冬,李尽哲
    2023, Vol.45 (1): 5.
    摘要 (97) PDF (0)
    目的:为了探索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管理新模式。方法:从企业管理角度总结我国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生产发展的困境,分析困境的成因,探究突破困境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建立适应当下中国国情的中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管理范式提供借鉴。结果:“工业化生产组织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能效缺失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有赖于以重新定位企业价值、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激发组织效能和引领消费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领导者思维变革。
  • 张慧敏,安芳芳,吴宇圳,郑永标
    2022, Vol.44 (6): 0.
    摘要 (111) PDF (0)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含有丰富的多酚、萜类、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介绍桦褐孔菌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工艺,并对采用液体发酵技术提高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开发利用桦褐孔菌多酚类物质资源奠定基础,也为桦褐孔菌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及其化学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 吕欣彧,赵文文,陈喜君
    2022, Vol.44 (6): 6.
    摘要 (120) PDF (0)
    近年来,食用菌多糖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归纳食用菌多糖和益生菌的种类、生物活性以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全面阐述近几年来二者在功能性酸奶中的应用;总结食用菌多糖与益生菌复配后所得到的功能性酸奶中各成分的变化,并展望这类功能性酸奶的未来发展前景。
  • 李梦秋,丁玉峰,刘世林,孙亚新,王艺然,陈招荣
    2022, Vol.44 (6): 10.
    摘要 (112) PDF (0)
    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导致园林废弃物体量与日俱增,寻找高效地处理“绿废”的办法,从而推动园林生态循环成为当务之急。食用菌在园林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解利用园林废弃物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对园林废弃物利用现状、不同园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及菌糠二次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益处,并对食用菌生产与园林发展结合进行展望,探讨食用菌对构筑园林生态循环系统的重大作用。
  • 陈婷怡, 付立忠, 王伟科
    2022, Vol.44 (5): 0.
    摘要 (158) PDF (6)
    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抑制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抗衰老、保肝等多种药理功效。就桑黄孔菌属多糖的结构特征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其药理功效并开发成为天然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以及化妆品提供重要参考。
  • 卢磊, 李文玲, 吴晓玲, 李香香, 孙永健
    2022, Vol.44 (5): 0.
    摘要 (19) PDF (3)
    食用菌菌糠是一种具有广泛再利用价值的农业资源。概述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再生产、动物饲料开发、生物堆肥、开发为生物质能源、环境治理、提取生物活性物质、作为食品工业原料等方面利用情况,为实现菌糠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提供参考。
  • 魏巍;赵文文;孔祥辉;陈喜君
    2022, Vol.44 (4): 0.
    摘要 (103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药用菌因 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全球肿 瘤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日益上升,使食药用菌免疫调节 和抗肿瘤的作用研究成为热点。查阅、分析、整理近 年来食药用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文献,对 食药用菌多糖、凝集素、萜类化合物、麦角甾醇等的抗 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对食药用菌在 菌物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应用进行更深 入和系统的研究,为未来菌物药的开发和应用打下坚 实的基础。
  • 贾新宇;李梦涵;张清洋;胡亚萍;程显好;盖宇鹏
    2022, Vol.44 (4): 0.
    摘要 (386)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在国际食 用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 比,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引领作用不强。 查阅文献及专利,分析日本雪国舞茸株式会社食用菌 品种的申请趋势、布局状况、育种人、灰树花品种亲缘 关系及品种特征;探讨日本企业的品种权布局模式,为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邹小智;康德灿;罗佳;郑孟雨;蒲苗艳
    2022, Vol.44 (3): 0.
    摘要 (666)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抑 癌、解毒等多种功效。食用动物源和植物源食物是人 类获取硒元素的主要途径,但这些食品中有机硒含量 有限。食药用菌具有很强的富硒能力,可将无机硒转 化为有机硒,富硒培养菌类,可弥补自然食物中含硒量 低的缺点。因此,培养出富硒的食药用菌并开发出富 硒食品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概述多种富硒食药用菌的 富硒能力与富硒食品的开发,为健康富硒食品开发提 供了理论基础。
  • 马传贵;张志秀;肖宝;钟耀强
    2022, Vol.44 (2): 0.
    摘要 (485)
    总结桦褐孔菌的多种生物活性,分析从桦褐 孔菌中分离的代谢物在药物评价方面的最新进展,并 针对桦褐孔菌的实际应用和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工业化 生产现状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桦褐孔菌在抗癌及 抗病毒,尤其是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方 面的潜力,凸显桦褐孔菌巨大的药理价值和保健作用, 为桦褐孔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卢庭启;张华;侍守配;陈小敏;税红霞;卿春燕;钟钼芝
    2022, Vol.44 (2): 0.
    摘要 (164)
    结合绵阳市生态和生产条件,分析大球盖菇— 玉米轮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简述了产业发展 的限制因素与对策,为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的推 广应用提供参考。
  • 李梦杰;冯发均;李荣春;杨林雷;罗祥英;沈真辉;曹瑶;
    2022, Vol.44 (1): 0.
    摘要 (399)
    介绍我国食用菌栽培产业和秸秆资源利用现 状,分析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认为 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对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 进乡村振兴,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助力“2030年达到峰” “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 闫一然;张清洋;任政宇;程显好;胡亚萍;盖宇鹏
    2021, Vol.43 (6): 0.
    摘要 (244)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贺新生;伍永华;王光礼;王珏;王一璞;李小勇;赵苗
    2021, Vol.43 (6): 0.
    摘要 (167)
    分析规模化栽培羊肚菌出现大面积绝收的原因,提出应用可靠原种、提高栽培种质量、加大栽培种用量、提高营养料质量、增加营养料投放量、改进栽培设施、加强田间精细管理、控制生产规模等丰产稳产对策措施。
  • 闫一然;张清洋;任政宇;程显好;胡亚萍;盖宇鹏
    2021, Vol.43 (5): 0.
    摘要 (275)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管婉;陈业桥;唐利华;李福后
    2021, Vol.43 (5): 0.
    摘要 (154)
    食用菌产业是支撑我国绿色食品的主力军,菌种制备技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多方面多角度阐述我国目前常用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技术以及食用菌液体菌种应用研究现状,并对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液体菌种应用,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