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论坛
  • 杜树旺;张合庆;王志军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了食用菌产业存在的各种风险,重点对自然、市场、技术、资金等四大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列举了部分实例进行说明,提出了防范化解的"科技强菌"、"市场活菌"、"服务促菌"三大策略。
  • 专题综述
  • 王向积;王永显;周俊英;杨建波;董红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3年11月以来,青岛市食用菌工作站与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在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及其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科研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得到了专家及菇农的充分肯定。现已申报两项国家专利,按照我们提供的配方工艺生产的中药渣栽培料已在全市各大食用菌产区和城市人防工程进行平菇、金针菇、香菇、姬菇等大宗品种的示范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生理生化
  • 曾念开;王秋颖;苏明声;王怀凯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营养及环境因素对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观测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光照、培养基含水量等7个方面对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碳氮比在15/1-20/1有益菌丝的生长;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pH值和培养基含水量分别为28-32℃、5.0-6.0和65%;-定的光照使菌丝颜色加深,但不会抑制菌丝的生长。结论:为鲍氏针层孔菌的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提供依据。
  • 邓功成;陈江涛;高礼安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腿蘑液体发酵,其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邻苯二酚酶、愈创木酚酶、漆酶与培养时间、温度、pH、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有-定的相关关系。
  • 吴智艳;史振霞;王利荣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基而得到的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在科研及应用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以平菇为材料,试验研究在不同质量浓度(0.125mg/mL、0.083mg/mL、0.063mg/mL、0.05mg/mL)的壳聚糖的对平菇菌丝体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添加浓度作用有所不同,其中以0.083mg/mL的壳聚糖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使菌丝体干重增加33.3%,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核酸含量分别增加34.72%、36.33%和39.53%,0.125mg/mL和0.063mg/mL的壳聚糖稍次之,0.05mg/mL的壳聚糖影响不明显。
  • 深层发酵
  • 王飞;刘霞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桑黄菌(Phellinusigniarius)P037产胞外多糖的3种主要培养基成分蔗糖、玉米粉和酵母粉进行优化。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3种因素与胞外多糖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岭脊分析,获得培养基中三因素最佳浓度:蔗糖3.05%,玉米粉1.93%,酵母粉0.62%,培养液胞外多糖含量为1.697×10-2g/mL。
  • 资源调查
  • 王兴龙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hyllumfumosurn(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该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菌肉细腻,久炖不绵,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多年来当地供销社大量收购,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野生资源骤减,部分宾王菇发生地已灭绝,此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育种驯化
  • 周丽洁;陈艳秋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次数对桦褐孔菌菌丝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3次、照射时间20min处理的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菌丝多糖含量达5.17%。
  • 刘慧铭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韩丽荣;孙宏伟;何莉莉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发春;刘宁;王在行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米青山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比较了来自不同地区的9个菌株,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产量较高,其中特白33菌株、7号菌株和5号菌株在1%水平上显著优于CC944对照菌株,生物转化率分别高于对照菌株46.6%、33.9%和15.5%。
  • 王兰青;杜立丰;吴放;张茜;邱立友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灵菇焦科-号是以天山二号为亲本,经过孢子诱变及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该菌株已于2006年10月21日通过河南省专家组审定。焦科-号菌株具有抗杂能力强、菌丝后熟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等优点,尤其能够在弱光以及高浓度CO2的恶劣环境中正常生长,适宜在窑洞等逆境中栽培。自2003年以来,该菌株已累计推广栽培2500t(投入栽培料干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无论是顺季节还是反季节栽培均表现出优良的菌株性状,值得进-步推广。
  • 王慧华;王宋文;王尚堃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同-培养料配方,对鸡腿菇生产上普遍使用的9个菌株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白33菌株栽培种菌丝生长最好,污染率最低,发菌、现蕾时间均最短,菇形较好,产量也最高,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就产量方面而言,海南食品工业研究所培育出的鸡腿菇菌株也可。
  • 戴肖东;张介弛;韩增华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用麦粒保藏黑木耳菌种进行活性试验,1981年保藏19株,1984年保藏11株。2006年4月对2批保藏菌种测活。结果表明:1981年保藏19株菌种有2株成活,1984年保藏11株菌种有9株成活。成活的菌种经再次转接培养,菌丝的生长状况均恢复正常。
  • 刘琼波;苏开美;白永顺;段福文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获得美味牛肝菌试管母种,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味牛肝菌菌丝体。
  • 申进文;冯雅岚;王振河;王斌;赵现方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利用膨胀珍珠岩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生产平菇原种和栽培种技术。结果表明:在不含麸皮的膨胀珍珠岩培养基上,菌丝不能生长,在添加不同比例麸皮的膨胀珍珠岩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但是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明显差异。膨胀珍珠岩可以用于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利用膨胀珍珠岩生产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膨胀珍珠岩45%,麸皮50%,CaSO44%,CaCO31%,含水量55%。
  • 培养材料
  • 阮海东;陈秀娟;林戎斌;李志生;陈躬国;余勇强;蒋文泽;余增旺;郑永斌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智谋;吴丽馥;刘凤菊;袁永山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闫永亮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莱芜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莱芜生姜种植面积约1万hm^2,每年生姜收获后,都有大量的生姜秸秆散落于田、弃放路边或就地焚烧,既浪费可利用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以生姜秸秆为主料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韦仕岩;吴国平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薯酒精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平菇、姬菇、茶树菇熟料袋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木薯酒精渣基质中适当添加谷壳、玉米芯等辅料时,平菇生物学效率可达94.33%,姬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3.3%,茶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66.48%。因此,用木薯酒精渣栽培平菇等食用菌完全可行,可推广应用。
  • 张晓勇;李富德;张斌;张志刚;王振坤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米巧云;荀永平;潘爱荣;韦彦琴;宋瑞君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试验,表明纯平菇废料添加沼液、沼渣,尤其添加沼渣再栽培鸡腿菇具有十分理想的增产增收效果。利用添加沼渣的纯平菇废料袋栽鸡腿菇与常规新棉子壳为主料生产方式相比,产量品质相当,但成本大为降低,不失为生态化增产增收节支新技术。
  • 韩梅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球盖菇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球盖菇菌丝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1g,MgSO40.5g,蛋白胨1g,酵母膏2g,琼脂20g。加水1000mL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发菌快,日长速达3.86cm2/d。
  • 冯景刚;田香玮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平菇原种菌丝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纯小麦培养基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菌丝体生长速度次之。其余配方菌丝体生长速度较慢。生产者应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 指导生产
  • 刘红;黄庆林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麻有性繁殖共生萌发菌拌播技术,是目前天麻生产上的最佳方法,总结了该技术在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防止措施。
  • 王志峰;尚鹏辉;侯江龙;韩根锁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由于双孢蘑菇出口量不断增加,对产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注重无公害栽培,种出优质安全产品,已成为蘑菇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本人近几年的生产经验,菇农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 无公害栽培
  • 王宋文;王慧华;王尚堃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栽培技术
  • 苑静;孙本善;刘喜杰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天泰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表明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应选用半地下式菇棚栽培。主要是因为半地下式菇棚投资少,保温保湿效果好,表现在栽培上,出菇时间长,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可在冷凉山区推广应用。
  • 杨立诚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部,耕地5×10^4hm^2,人口43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五百个粮棉生产大县之-。从2000年开始种植食用菌至今已成为青海省生产大县。大通县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栽培双孢菇,特别是春、夏、秋三季在我县生长良好,品质优良,而内地沿海地区因高温高湿气候不能满足食用菌特别是低温型食用菌-双孢菇的生长要求。因此在这-阶段进行食用菌反季节生产,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 孙勇;蒋继宏;陈凤美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桦褐孔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其中3种配方可得到其菌核,并以桦木屑培养基产量最高,平均干重为17.24g,生物学效率为3.83%,同时对人工菌核和野生菌核的体外抗肺癌细胞NCI-H460的活性进行了测定。
  • 李长喜;李巨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生良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秀珍菇外形悦目,质地鲜嫩,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栽培效益好。我场自2004年开始进行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3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秀珍菇夏季出菇栽培的技术要求。
  • 谭自春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天麻人工栽培法,人们都习惯性的用直径5-10cm的硬杂椴木做菌材,用沙土做填充物。但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性的栽培方法,只是根据天麻的生长特性和自然规律仿野生的-种栽培模式。它不仅单位产量低浪费有限的林业资源,而且更与现行封山育林的国策相违背;再者它的栽培范围也有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天麻迅速繁殖和规模化发展。
  • 田发恩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刚;杨永欣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酵料栽培平菇,若处理得当在产量上、质量上都与熟料栽培基本相当,成袋率均能达到95%以上,甚至100%。并且有节约燃料费用(0.1-0.15元/kg原料),发菌快,规模生产,巧用季节,易掌握等优点。食用菌栽培的秘籍可以用-句话来叙述:控制杂菌,培养好目的菌。发酵料栽培平菇,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
  • 张维瑞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良水;徐立胜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盖滑、柄脆、味鲜,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为了进-步做大金针菇生产规模,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了-条金针菇室外大棚栽培模式,在规模化生产中获得成功。该方法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利于通风换气、升温降温快;可以菇菜、菇稻轮作,土地利用率高;场地新鲜,病虫害少。
  • 曾绍山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大球盖菇营养丰富、气味清香,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各种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索等物质,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推广栽培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大球盖菇种植成本主要是稻草和菌种,菌种占生产成本40%以上。为降低大球盖菇种植成本,增加菇农收入,我办从2004-2006年进行了大球盖菇栽培种扩大试验,取得了-定的成果。
  • 刘汉德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废菌糠(如金针菇,白灵菇,杏孢菇,平菇等)发酵后栽培鸡腿菇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废菌糠经过炎热的夏季后,受虫害,日晒雨淋后,其营养成分已大受损害,用其栽培鸡腿菇产量也大打折扣。
  • 吴凤林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 病虫害防治
  • 刘叶高;肖胜刚;钟连顺;翁垂芳;林汝楷;廖光升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元弟;马付元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郝继伟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北方香菇栽培面积的推广,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善而引起的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其中香菇栽培中出现的各种生理性病害已经成为-个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生产调查情况,现对北方香菇栽培中较常见的生理性病害进行病因及性状识别,并探讨分析相关防治措施,以指导菇农在香菇生产中避免或减少类似病害的发生。
  • 雷海霞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营养成分
  • 刘正中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白灵菇和大球盖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每100g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219nag和19588mg。其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Olu、Asp)和甜味氨基酸(Set、Gly、ala)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8%、20.44%、26.85%和48.03%、23.33%、18.03%。其中自灵菇蛋白质和粗脂肪低于大球盖菇,而粗纤维、多糖和色氨酸却高于大球盖菇。由此可知,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是两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贵的食药两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优于白灵菇;而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分析,则白灵菇是风味最佳的珍稀食用菌
  • 贮藏加工
  • 禚同友;周丽洁;陈艳秋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浸提温度,2.5h浸提时间,85%乙醇沉淀浓度。
  • 食用菌与健康
  • 宗灿华;于国萍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黑木耳多糖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黑木耳多糖灌胃30d,观察其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黑木耳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有降低作用;糖尿病小鼠血糖显著降低。结论:黑木耳多糖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
  • 科技讲座
  • 李志生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小集锦
  • 李金红;韩凤阳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江苏省沭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秸秆和劳动力等资源,着力推广林地套种食用菌产业。林地套种食用菌,已成为该县发展高效农业和当地部分乡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走访、调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在种植食用菌过程中,迫切盼望有关部门解决以下问题。
  • ;张兴长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预防草菇的鬼伞发生,必须抓好以下措施:1搞好菇场(房)的环境卫生,在菇房可用甲醛和敌敌畏等药剂熏蒸,也可用石灰水或其它杀菌剂喷洒消毒。
  • 林海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米糠40%,花生饼粉30%,石灰5%,腐熟尿液25%。将上述料搅拌均匀后置缸中发酵15-20d,再煮熟后过滤,取滤液4份,加清水6份,在采收第2潮草菇后喷施,可增加产量。
  • 李正飞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要,拌料早防。用玉米芯、麦秸、稻草作主料时,应添加5%麸皮或4%发酵腐熟的畜禽粪。用含氮丰富的棉子壳作主料时,可不加氮源,但要控制螨虫危害,可在拌料时喷洒800倍的敌百虫,效果很好
  • 王金前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夏日太阳长时间的烘烤,使平菇大量失水,叶片变薄变软而参差不齐。傍晚时分,揭去棚膜及覆盖物。让露气在凉凉的夜风、淡淡的月光下沐浴菇体。5d后朵儿会变得柔韧细滑、厚实圆润。
  • 佘冬芳;樊卫国;徐彦军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白灵菇和大球盖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每100g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219mg和19588mg。其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Olu、Asp)和甜味氨基酸(Set、Gly、Ala)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8%、20.44%、26.85%和48.03%、23.33%、18.03%。其中白灵菇蛋白质和粗脂肪低于大球盖菇,而粗纤维、多糖和色氨酸却高于大球盖菇。由此可知,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是两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贵的食药两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优于白灵菇;而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分析,则白灵菇是风味最佳的珍稀食用菌[2]。
  • 丁湖广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香魏蘑是新近培育的一种珍稀菇菌。它是以南方香菇和新疆阿魏侧耳两个不同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杂交选育的一个新菇种。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日新食用菌研究所引进试验栽培成功。其菇体形态介于香菇与阿魏侧耳之间,长菇多为丛生,朵大形美,色泽乳白带黄,菌褶延伸、水色,出菇密集,长势十分喜人。
  • 李庆利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 陈初旭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塑袋作为栽培容器,比之瓶、罐栽银耳不仅节省容器材料减少资源损耗,而且具有简单轻便、易操作、易搬动、易管理、占地空间小等诸多优点,经济实用,发展前景广阔。
  • 杨儒钦
    2007, 29(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种植食用菌,利用灭菌锅进行常压蒸汽灭菌时,连续烧火时间长,干锅事故时有发生,为避免类似事故。安装自制的“多功能导管”,可随时观察锅内水位,及时往锅内补水,还可将锅内污水自动排出。具体制作如下。